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躯壳(ke 门闩( shun)发横财(heng)便宜行事(bian) B.结束( 棹(zhao)夫 潜台词(qian)踽踽独行(j) C.绯闻(fi)猿猱(nao) 豁出去(huo) 纵横捭阖 (bai) D.绾结(wan) 倒嚼(jio) 汗涔涔(cen) 不着边际 (zhu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喋血 一炷香 轻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端详 摊血 不落言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概 辨证法 春寒料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 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 云泥之别。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 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 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D.青年作家王十朋一直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 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时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是当仁不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前,雨果参观一一毋宁说是搜索一一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 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 ANAT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B.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 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C.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D.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没一点都不容易做到。(《论语·述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在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 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 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适应新的世界的 能力。 C.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 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 工作
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 2014 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躯壳(kè) 门闩(shuǎn) 发横财(hèng) 便宜行事(biàn) B.结束(shù) 棹(zhào)夫 潜台词(qián) 踽踽独行(jú) C.绯闻(fěi) 猿猱(náo) 豁出去(huō) 纵横捭阖 (bǎi) D.绾结(wǎn) 倒嚼(jiào) 汗涔涔(cén) 不着边际 (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的一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B.喋血 一炷香 轻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端详 一摊血 不落言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气概 辨证法 春寒料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 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 云泥之别。 B.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出名,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 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唯恐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C.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 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D.青年作家王十朋一直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 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时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是当仁不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前,雨果参观——毋宁说是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 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T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B.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 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C.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D.孔子对自己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这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没一点都不容易做到。(《论语·述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在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 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 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 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适应新的世界的 能力。 C.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 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 工作
D.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行 政拘留。孙杨表示,他将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 望大家能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 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安于贫困的颜回连连称赞。(《论语》)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 说,其中“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 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 言不发”的歇后语。(《 国演义》) C.多拉患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斯 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阿格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 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D.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 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 夺魁。(《红楼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 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 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 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 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 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 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 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 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 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 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 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 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 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 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 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 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 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 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 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 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 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
D.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行 政拘留。孙杨表示,他将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 望大家能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 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安于贫困的颜回连连称赞。(《论语》)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 说,其中“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 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三 国演义》) C.多拉患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斯 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阿格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 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D.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 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 夺魁。(《红楼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 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 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 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 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 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 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 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 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 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 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 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 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 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 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 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 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 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 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 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 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 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
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 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 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 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 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 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 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 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 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 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7.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 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 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 原 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 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 8.下列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文化心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聊乘化 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 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些诗 句中体现了陆游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 词句中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文化心理 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儒道思想中旧时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极的东西 在得以扬弃后,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 C.自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始终是 最基础的,也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D.我们今天处理义利等相关矛盾时,可以借鉴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也 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 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时人多之。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 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
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 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 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 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 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 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 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 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 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 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7.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 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 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 原因。 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 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 8.下列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文化心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聊乘化 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 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些诗 句中体现了陆游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 词句中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文化心理。 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儒道思想中旧时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极的东西 在得以扬弃后,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 C.自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始终是 最基础的,也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D.我们今天处理义利等相关矛盾时,可以借鉴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也 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 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时人多之。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 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
建武中,出为平西萧遥欣长史、南郡太守。时明帝诸子幼弱,内亲则仗 遥欣兄弟,外亲则倚后弟刘暄、内弟江祏。遥欣之镇江陵也,意寄甚隆;而遥欣 至州,多招宾客,厚自封殖,明帝甚恶之。季连族甥琅邪王会为遥欣谘议参军, 美容貌,颇才辩,遥欣遇之甚厚。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 有异迹。明帝纳焉,乃以遥欣为雍州刺史。明帝心德季连,四年,以为辅国将军 益州刺史,令据遥欣上流。季连父,宋世为益州,贪鄙无政绩,州人犹以义故 善待季连。季连下车,存问故老,抚纳新旧,见父时故吏,皆对之流涕。辟遂宁 人龚惬为府主簿。惬,龚颖之孙,累世有学行,故引焉。 天监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连遣其将李奉伯等拒战。兵交互有得失 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是冬,季连城局参 军江希之等谋以城降,不果,季连诛之。蜀中丧乱已二年矣,城中食尽,升米三 千,亦无所籴,饿死者相枕。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季连食粥累月,饥窘无 计。二年正月,高祖遣主书赵景悦宣诏降季连,季连肉袒请罪。元起迁季连于城 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季连谢曰:“早知如此,岂有前日之事。”元起诛李 奉伯并诸渠帅,送季连还京师。季连将发,人莫之视,惟龚惬送焉。 初,元起在道,惧事不集,无以为赏,士之至者,辄许以辟命,于是受 别驾、治中檄者,将二千人。季连既至,诣阙谢,高祖引见之。季连自东掖门入, 数步一稽颡,以至高祖前。高祖笑谓曰:“卿欲慕刘备而曾不及公孙述,其无卧 龙之臣乎?”季连复稽颡谢。赦为庶人。四年正月,因出建阳门,为蜀人蔺道恭 所杀。季连在蜀,杀道恭父,道恭出亡,至是而报复焉。 (节选自《梁书·卷二十列传》,有删改) 注:①祏shi。②稽颡sa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历清官,时人多之 多:赞赏 明帝心德季连 德:感激 季连下车,存问故老 存:留下 D.季连既至,诣阙谢 谢:谢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 ②此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季连将发,人莫之视 ②句读之不知 D.①其无卧龙之臣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B.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C.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D.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第Ⅱ卷(共114分)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建武中,出为平西萧遥欣长史、南郡太守。时明帝诸子幼弱,内亲则仗 遥欣兄弟,外亲则倚后弟刘暄、内弟江祏。遥欣之镇江陵也,意寄甚隆;而遥欣 至州,多招宾客,厚自封殖,明帝甚恶之。季连族甥琅邪王会为遥欣谘议参军, 美容貌,颇才辩,遥欣遇之甚厚。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 有异迹。明帝纳焉,乃以遥欣为雍州刺史。明帝心德季连,四年,以为辅国将军、 益州刺史,令据遥欣上流。季连父,宋世为益州,贪鄙无政绩,州人犹以义故, 善待季连。季连下车,存问故老,抚纳新旧,见父时故吏,皆对之流涕。辟遂宁 人龚惬为府主簿。惬,龚颖之孙,累世有学行,故引焉。 天监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连遣其将李奉伯等拒战。兵交互有得失 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守元起稍进围之。是冬,季连城局参 军江希之等谋以城降,不果,季连诛之。蜀中丧乱已二年矣,城中食尽,升米三 千,亦无所籴,饿死者相枕。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季连食粥累月,饥窘无 计。二年正月,高祖遣主书赵景悦宣诏降季连,季连肉袒请罪。元起迁季连于城 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季连谢曰:“早知如此,岂有前日之事。”元起诛李 奉伯并诸渠帅,送季连还京师。季连将发,人莫之视,惟龚惬送焉。 初,元起在道,惧事不集,无以为赏,士之至者,辄许以辟命,于是受 别驾、治中檄者,将二千人。季连既至,诣阙谢,高祖引见之。季连自东掖门入, 数步一稽颡,以至高祖前。高祖笑谓曰:“卿欲慕刘备而曾不及公孙述,其无卧 龙之臣乎?”季连复稽颡谢。赦为庶人。四年正月,因出建阳门,为蜀人蔺道恭 所杀。季连在蜀,杀道恭父,道恭出亡,至是而报复焉。 (节选自《梁书·卷二十列传》,有删改) 注:①祏 shí。②稽颡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历清官,时人多之 多:赞赏 B.明帝心德季连 德:感激 C.季连下车,存问故老 存:留下 D.季连既至,诣阙谢 谢:谢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其无亲党者,又杀而食之 ②此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季连将发,人莫之视 ②句读之不知 D.①其无卧龙之臣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B.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C.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D.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败退还成都/季连驱略/居人闭城固 守/元起稍进围之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3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齐髙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4分) 译文: (2)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4分) 译文 (3)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晩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 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 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 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 诗中“老松”的形象。(4分) 答 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共8分) (1)寓形宇内复几时?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论语·子路》) (4)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诗经·氓》)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 轼《赤壁赋》) 16.名著阅读。(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1)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请简述觉慧在爱情上的遭 遇。(50字左右) (2)《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是: 之 之战。 答:第( )题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 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 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1)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4 分) 译文: (2)会多所傲忽,季连憾之,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4 分) 译文: (3)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 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 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 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 答: (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 诗中“老松”的形象。(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共 8 分) (1)寓形宇内复几时? ?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2)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子路》) (4)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 (《诗经·氓》)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 轼《赤壁赋》) 16.名著阅读。(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 分) (1)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请简述觉慧在爱情上的遭 遇。(50 字左右) (2)《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是: 之战、 之 战、 之战。 答:第( )题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 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 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