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开始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球史观在中国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 史学者始料不及的。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不同语 境中,引起许多相同的思考。 全球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的,而西方中心论乃是西方世界 史学发展的末端。不触及根本,枝节末端问题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中西学者认识相同 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听到多名美国史学家说,该书并未跳出以欧洲 为中心的“挑战——应战”模式。而中国学者冋样尖锐地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的结 构就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构”,事实上仍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 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人的困境,中西学者同样归因于方法论。巴勒克拉夫说,那些力 求立场“客观”的人,终于不能突破“西方中心”,是因为“他们身边使用的那一整箱工具 全是由欧洲制造的,恐怕一时还不可能将它完全更换”。中国学者指出,这“一箱工具”就 是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诸多核心概念,如工业革命、现代性、资本主义以及个人自由”,西 方史学家正是“凭借这些基于欧洲特定经验所产生的概念来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的支配以及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方法论的局限,不仅西方学者“挥之不去”,非西方学者也难 以超越。在这一点上,中西学者所见略同。为什么“挥之不去”?根子还在于西方人所谓的 元的物质进步论。可见,认识方法只是表象,问题实质是价值标准。有一个问题问得好 假如由东方人按自己文化传统书写,全球史还会像当下流行的那样充斥物质主义吗? 于是,中外世界史学家都呼唤价值标准的统一。汤因比晩年曾经说过,要正确地认识全 球性问题,唯有建立“世界国家”,重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中国学者齐世荣曾说,只有“各 国学者……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通力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如实地反映 各个国家、民族在人类世界上做过的贡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学者面对“谁来制定世界公民标准”、“谁来勾画人类故事”的问题,发出“世界 史是可能的吗”的疑问。中国学者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史学家,就哪一个国家 或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难达成共识,只要在这些涉及价值的判断上各执 词,短时间内很难产出令人满意的世界史。 面对这种困局,西方后现代主义选择了“逃避”,而有些中国史学家也正在以类似方式 使自己“乐观”起来。有人说,既然统一的价值观不可能形成,不如放弃对“主导性叙述 的追求,让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撰写本地区本民族文明的历史,全球史 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另有人说,“每一位新的世界历史叙述者都在(自己心目 中)重构世界历史……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个体的世界历史叙述者超越自我中心,撰写一部他 人的世界历史”,既然每个叙述者“都想表达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否成为普遍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开始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全球史观在中国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 史学者始料不及的。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不同语 境中,引起许多相同的思考。 全球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的,而西方中心论乃是西方世界 史学发展的末端。不触及根本,枝节末端问题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中西学者认识相同。 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听到多名美国史学家说,该书并未跳出以欧洲 为中心的“挑战——应战”模式。而中国学者同样尖锐地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的结 构就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构”,事实上仍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 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人的困境,中西学者同样归因于方法论。巴勒克拉夫说,那些力 求立场“客观”的人,终于不能突破“西方中心”,是因为“他们身边使用的那一整箱工具 全是由欧洲制造的,恐怕一时还不可能将它完全更换”。中国学者指出,这“一箱工具”就 是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诸多核心概念,如工业革命、现代性、资本主义以及个人自由”,西 方史学家正是“凭借这些基于欧洲特定经验所产生的概念来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的支配以及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方法论的局限,不仅西方学者“挥之不去”,非西方学者也难 以超越。在这一点上,中西学者所见略同。为什么“挥之不去”?根子还在于西方人所谓的 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可见,认识方法只是表象,问题实质是价值标准。有一个问题问得好: 假如由东方人按自己文化传统书写,全球史还会像当下流行的那样充斥物质主义吗? 于是,中外世界史学家都呼唤价值标准的统一。汤因比晚年曾经说过,要正确地认识全 球性问题,唯有建立“世界国家”,重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中国学者齐世荣曾说,只有“各 国学者……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通力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如实地反映 各个国家、民族在人类世界上做过的贡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学者面对“谁来制定世界公民标准”、“谁来勾画人类故事”的问题,发出“世界 史是可能的吗”的疑问。中国学者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史学家,就哪一个国家 或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难达成共识,只要在这些涉及价值的判断上各执 一词,短时间内很难产出令人满意的世界史。 面对这种困局,西方后现代主义选择了“逃避”,而有些中国史学家也正在以类似方式 使自己“乐观”起来。有人说,既然统一的价值观不可能形成,不如放弃对“主导性叙述” 的追求,让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撰写本地区本民族文明的历史,全球史 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另有人说,“每一位新的世界历史叙述者都在(自己心目 中)重构世界历史……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个体的世界历史叙述者超越自我中心,撰写一部他 人的世界历史”,既然每个叙述者“都想表达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否成为普遍
价值却依赖于读者接受的程度”,那么“重构世界史”就是“尽可能多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本, 令读者可以按照培养自身世界观的需要不断进行选择”。 无论是悲观的感叹,还是“乐观”的建言,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家对宏观世界史学的 严肃思考。但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即使有浓重的西方色 彩),不断修正和补充,以逐渐接近共识。当前,如果能够将现代文明的困境考虑进去,把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妤生活”这样的命题列入价值标准,将中国史学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吸 收进去,就能写好世界史,裨益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选自《历史研究》2011年第6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能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樊篱,是因为受欧洲经验主 导的方法论的局限。 B.全球史观源于西方,它主要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纠缠于枝节末端,没 有触及世界史的根本问题。 C.如果东方人不用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一一应战”的模式,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文化 传统来书写,全球史会更客观 D.史学普遍价值要依赖读者接受的程度,作者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 中建构是最好的。 2.下列不属于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研究的影响的一项是( A.用欧洲制造的方法去研究全球史,很难不带成见和偏私去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 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很多问题也纠缠不清 B.“欧洲中心论”在价值判断上有狭隘和偏颇之处,汤因比和齐世荣认为史学家不应 该把西方中心论作为全球史研究的唯一标准 C.西方的历史叙述者在重构世界时用西方中心论来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史 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显得单 D.用西方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去认识人类历史,在研究的价值观方面造成影响,使全球 史的研究充斥着物质主义。 3.在全球史观问题上,中西方学者没有达成相同认识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的研究无法构建出一个系统、科学的世界史理论阐释体 系,陷入了史学困境 B.方法论的局限是中西史学家均难以摆脱的现实,无法阐明世界历史进程本身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 C.构建一个充实有效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世界史学的“价值标准 在短时间内难以统 D.全球史提供了对世界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史学家们应该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 来构建“全球史观”。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 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淸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
价值却依赖于读者接受的程度”,那么“重构世界史”就是“尽可能多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本, 令读者可以按照培养自身世界观的需要不断进行选择”。 无论是悲观的感叹,还是“乐观”的建言,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家对宏观世界史学的 严肃思考。但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即使有浓重的西方色 彩),不断修正和补充,以逐渐接近共识。当前,如果能够将现代文明的困境考虑进去,把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这样的命题列入价值标准,将中国史学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吸 收进去,就能写好世界史,裨益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选自《历史研究》2011 年第 6 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能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樊篱,是因为受欧洲经验主 导的方法论的局限。 B.全球史观源于西方,它主要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纠缠于枝节末端,没 有触及世界史的根本问题。 C.如果东方人不用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的模式,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文化 传统来书写,全球史会更客观。 D.史学普遍价值要依赖读者接受的程度,作者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 中建构是最好的。 2.下列不属于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研究的影响的一项是( ) A.用欧洲制造的方法去研究全球史,很难不带成见和偏私去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 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很多问题也纠缠不清。 B.“欧洲中心论”在价值判断上有狭隘和偏颇之处,汤因比和齐世荣认为史学家不应 该把西方中心论作为全球史研究的唯一标准。 C.西方的历史叙述者在重构世界时用西方中心论来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史 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显得单一。 D.用西方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去认识人类历史,在研究的价值观方面造成影响,使全球 史的研究充斥着物质主义。 3.在全球史观问题上,中西方学者没有达成相同认识的一项是( ) A.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的研究无法构建出一个系统、科学的世界史理论阐释体 系,陷入了史学困境。 B.方法论的局限是中西史学家均难以摆脱的现实,无法阐明世界历史进程本身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 C.构建一个充实有效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世界史学的“价值标准” 在短时间内难以统一。 D.全球史提供了对世界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史学家们应该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 来构建“全球史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 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 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 御史,参贊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诏富民输米助千石以上囊以 言边地栗谴并旄不及额者锁虫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 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 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 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 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 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綜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 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 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 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夭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 诏书未載,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 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 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 颇厚敛以足用云。(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 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B.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C.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D.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 人为官。 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 可追溯至汉朝,。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 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 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书乞骸骨,征 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D.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文章中的“追封”是指后来他在任时,金濂凭借军功加封他为沭阳伯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 议得到皇上的 赞许和采纳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 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 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 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 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 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 ....,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 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 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 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 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 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 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 ...,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 颇厚敛以足用云。(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 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B.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C.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D.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 人为官。 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 可追溯至汉朝,。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 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 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书乞骸骨,征 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D.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文章中的“追封”是指后来他在任时,金濂凭借军功加封他为沭阳伯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 议得到皇上的 赞许和采纳
B.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 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 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 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5分) (2)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岳忠或王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ε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2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 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 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8.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晩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 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者的礼物 (美)马林·汤普森 我18岁的时候,离开了在美国的家,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入校后不久,我突然接 刂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英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还没有适应 周围的一切,就要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现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草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步履 蹒跚。我赶紧跑过去,扶住他并替他拎着草果
B.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 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 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 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5 分) ⑵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 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 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8.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 分) 9.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 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曹 刿 论 战 》 中 曹 刿 在 对 战 争 的 论 述 中 提 出 追 击 敌 兵 时 机 的 句 子 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老者的礼物 (美)马林·汤普森 我 18 岁的时候,离开了在美国的家,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入校后不久,我突然接 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英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还没有适应 周围的一切,就要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现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苹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步履 蹒跚。我赶紧跑过去,扶住他并替他拎着苹果
“谢谢你,姑娘。”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他对我笑,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 觉,他不只是用嘴在笑,明亮的蓝眼睛里也漾着笑。 “我能陪您走一段吗?”我问,“免得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草果酱 他听了哈哈一笑,说:“这可就要让你费事了 他告诉我他叫伯恩斯,路上,伯恩斯先生的身子几乎全部要靠那根拐杖支撑。到了他的 家,我帮他放好东西,并帮他准备了英国特有的下午荼。他没有强烈地拒绝我,我把这看作 是对我帮助他的答谢。 我问他以后是否还能再来看望他。他笑着说:“我从来不拒绝好心姑娘的帮助。” 第二天,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来到他家,帮他做了一些家务,他那根拐杖足以说明他的确 需要帮助。他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但我没有说更多的事情 他让我看了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这是两个女人,一个显然比另一个年长,却长得 非常像 “这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我的老伴,已经去世6年了。那是艾丽丝,我们的女儿, 是一名护士。她比她母亲去世得还早,对玛丽打击真大啊!” 我流下了眼泪。我为玛丽流泪,为艾丽丝流泪,为老而无助的伯恩斯先生流泪,也为我 的父亲流泪,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 我一周看望伯恩斯先生两次,时间是固定的。我每次来,他都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墙上 靠着他的拐杖。他对我的到来似乎总是非常兴奋,尽管我对自己说,我是为了照顾这个老人, 但我还是因为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感到高兴。 我告诉他,在我父亲去世前两周,我曾因一件小事与父亲发生了争吵,而我再也没有机 会向他道歉了。 虽然伯恩斯先生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我说话。他不只是在听我说 更是像海绵一样吸进我诉说的毎一点内容,并用他的经历及时佐证我的话 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非看望日”,我打算去伯恩斯先生家。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 为我认为我们似乎不需要那样的礼节。进了他的家,我发现他在花园里干着活儿,手脚麻利, 动作轻快。我惊讶万分,这么利索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用拐杖? “哦,姑娘,你来了。这次让我给你沏一杯茶,你看起来累了。”他说 “可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姑娘。你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我那夭,我扭伤了脚踝。” “可是,您是什么时候康复的? 他的眼睛眨眨,看上去既快活又怀着歉意,“我想,我们见面的第二天我的脚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呢?”我纳闷地问。他显然不会为了骗我为他做下午茶而故意装出无助 的样子。 “第二天,你又到了我家,从你的话中,我知道了你的苦闷。对你父亲的死以及其他一 些事情,你感到孤独和沮丧。我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东西的肩膀依靠一下。但是我发 现,你在告诉自己,你来看望我是为了照顾我,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知道我其实非常 健康,你还会再来看我吗?我想,你需要对人诉说,对一个年长的甚至比你父亲还年长的人 诉说 那这根拐杖呢? “哦,这的确是一根好拐杖,一般情况下,我用它郊游和爬山。也许什么时候你愿意与 我一起去。” 不久,我们一起去爬了山。伯恩斯先生,一个我打算去帮助的人,帮助了我,送给了我一份 用时间精心包装好的礼物 (有删改)
“谢谢你,姑娘。”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他对我笑,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 觉,他不只是用嘴在笑,明亮的蓝眼睛里也漾着笑。 “我能陪您走一段吗?”我问,“免得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听了哈哈一笑,说:“这可就要让你费事了。” 他告诉我他叫伯恩斯,路上,伯恩斯先生的身子几乎全部要靠那根拐杖支撑。到了他的 家,我帮他放好东西,并帮他准备了英国特有的下午茶。他没有强烈地拒绝我,我把这看作 是对我帮助他的答谢。 我问他以后是否还能再来看望他。他笑着说:“我从来不拒绝好心姑娘的帮助。” 第二天,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来到他家,帮他做了一些家务,他那根拐杖足以说明他的确 需要帮助。他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但我没有说更多的事情。 他让我看了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这是两个女人,一个显然比另一个年长,却长得 非常像。 “这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我的老伴,已经去世 6 年了。那是艾丽丝,我们的女儿, 是一名护士。她比她母亲去世得还早,对玛丽打击真大啊!” 我流下了眼泪。我为玛丽流泪,为艾丽丝流泪,为老而无助的伯恩斯先生流泪,也为我 的父亲流泪,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 我一周看望伯恩斯先生两次,时间是固定的。我每次来,他都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墙上 靠着他的拐杖。他对我的到来似乎总是非常兴奋,尽管我对自己说,我是为了照顾这个老人, 但我还是因为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感到高兴。 我告诉他,在我父亲去世前两周,我曾因一件小事与父亲发生了争吵,而我再也没有机 会向他道歉了。 虽然伯恩斯先生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我说话。他不只是在听我说话, 更是像海绵一样吸进我诉说的每一点内容,并用他的经历及时佐证我的话。 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非看望日”,我打算去伯恩斯先生家。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 为我认为我们似乎不需要那样的礼节。进了他的家,我发现他在花园里干着活儿,手脚麻利, 动作轻快。我惊讶万分,这么利索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用拐杖? “哦,姑娘,你来了。这次让我给你沏一杯茶,你看起来累了。”他说。 “可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姑娘。你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我那天,我扭伤了脚踝。” “可是,您是什么时候康复的?” 他的眼睛眨眨,看上去既快活又怀着歉意,“我想,我们见面的第二天我的脚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呢?”我纳闷地问。他显然不会为了骗我为他做下午茶而故意装出无助 的样子。 “第二天,你又到了我家,从你的话中,我知道了你的苦闷。对你父亲的死以及其他一 些事情,你感到孤独和沮丧。我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东西的肩膀依靠一下。但是我发 现,你在告诉自己,你来看望我是为了照顾我,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知道我其实非常 健康,你还会再来看我吗?我想,你需要对人诉说,对一个年长的甚至比你父亲还年长的人 诉说。” “那这根拐杖呢?” “哦,这的确是一根好拐杖,一般情况下,我用它郊游和爬山。也许什么时候你愿意与 我一起去。” 不久,我们一起去爬了山。伯恩斯先生,一个我打算去帮助的人,帮助了我,送给了我一份 用时间精心包装好的礼物。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