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 201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 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迂(yu)回 譬(pi)如 楔(xi)子 风流蕴藉(珀e) B.脊(j)骨 载(zai)客 蒙(meng)蔽 咬文嚼(j)字 C.繁芜(wu) 榫(sn)头 茎(jing)叶 锲(qe)而不舍 D.庇(bi)韦占雕镂(lou) 蜿(wan)蜒 汗流浃(j)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猩红蓬松不依不挠 褪色烙印署名一诺千金 C.发祥惦量默契繁文缛节 D.讹榨荒疏汲取轻歌曼舞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们囿于 难有识人之明。当年吴下阿蒙有一个善察之士对他刮目相看,有 谁能如此幸运呢? ②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记得高中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将分离。 ③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几千几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节的,却从 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 、旁若无人的气概 A.成见虽然侃侃而谈 B.成见虽然娓娓而谈 C.偏见即使侃侃而谈 D.偏见即使娓娓而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学界对“耘籽”一询询义的争论,他根据自己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结合古今注
九江市 2012 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 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迂.(yú)回 譬.(pì)如 楔.(xiē)子 风流蕴藉.(jiè) B.脊.(jǐ)骨 载.(zǎi)客 蒙.(méng)蔽 咬文嚼.(jiáo)字 C.繁芜.(wú) 榫.(sǔn)头 茎.(jìng)叶 锲.(qiè)而不舍 D.庇.(bì)韦占 雕镂.(lòu) 蜿.(wān)蜒 汗流浃.(jiā)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发轫 猩红 蓬松 不依不挠 B.褪色 烙印 署名 一诺千金 C.发祥 惦量 默契 繁文缛节 D.讹榨 荒疏 汲取 轻歌曼舞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 ①人们囿于 ,难有识人之明。当年吴下阿蒙有一个善察之士对他刮目相看,有 谁能如此幸运呢? ②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记得高中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将分离。 ③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几千几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节的,却从 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 、旁若无人的气概。 A.成见虽然 侃侃而谈 B.成见 虽然 娓娓而谈 C.偏见即使 侃侃而谈 D.偏见 即使 娓娓而谈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针对学界对“耘籽”一询询义的争论,他根据自己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结合古今注
家的注释,最终完成了论文《归去来兮辞“耘籽”考释》 B.即使欺骗不了别人,他(她)也要用谎言安慰自己。当第一个谎撒出去之后,第二 第三个谎就像细菌一样依次衍生、停不了。 C.“四海之内皆兄弟呀。”有个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 也算是邻居了。” D.这种意境往往就是沈从文情感流程的中继站,就是他的整个心路历程,他实践着“我 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水云》)的艺术追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健康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做人的教育。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让他们学会自尊、自 信、自强,这才是他们受用终身的财富 B.中国“高铁”建设曾经方兴未艾,但是因为几次重大事件,中国明显减慢了“高铁” 的发展速度。 C.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发生事故的核载仅9人的幼儿园校车上居然塞进了 64个人。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D.绿领巾事件中尚有一个不失良好初衷的借口,而给学生测智商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出 校方对“差生”的厌弃态度和处理方法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了教会的 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凶狠贪婪的继父摩德斯通,把大卫送到佩克提家里 后又被送去当童工,但大卫历尽艰辛后,最终成为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C.诗社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开头,大家争先恐后,尤其是湘云、借春是 大展其才。结果又是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向黛玉求一枝红梅来。(《红楼梦》) D.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 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岀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 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 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义利之辨。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 一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 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
家的注释,最终完成了论文《归去来兮辞“耘籽”考释》。 B.即使欺骗不了别人,他(她)也要用谎言安慰自己。当第一个谎撒出去之后,第二、 第三个谎就像细菌一样依次衍生、停不了。 C.“四海之内皆兄弟呀。”有个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 也算是邻居了。” D.这种意境往往就是沈从文情感流程的中继站,就是他的整个心路历程,他实践着“我 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水云》)的艺术追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健康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做人的教育。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让他们学会自尊、自 信、自强,这才是他们受用终身的财富。 B.中国“高铁”建设曾经方兴未艾,但是因为几次重大事件,中国明显减慢了“高铁” 的发展速度。 C.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发生事故的核载仅 9 人的幼儿园校车上居然塞进了 64 个人。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D.绿领巾事件中尚有一个不失良好初衷的借口,而给学生测智商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出 校方对“差生”的厌弃态度和处理方法。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了教会的 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凶狠贪婪的继父摩德斯通,把大卫送到佩克提家里, 后又被送去当童工,但大卫历尽艰辛后,最终成为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C.诗社即景联句,凤姐以“一夜北风紧”开头,大家争先恐后,尤其是湘云、惜春是 大展其才。结果又是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向黛玉求一枝红梅来。(《红楼梦》) D.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 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出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 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 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义利之辨。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 一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 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
义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 立起来。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辩,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且 儒家所谓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髙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故张 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 之正途”,以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 得仕官为宦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 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 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即 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 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 奢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 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 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节选自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删改) 7.下列关于“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义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 立起来。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辩,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且 “儒家所谓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故张 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 之正途”,以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 得仕官为宦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 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 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即 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 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 奢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 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 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节选自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删改) .................... 7..下列关于“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利 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三个方面。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特别重视义利之辩。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甚 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的 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义利之辩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性 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儒家观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 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 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D.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费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把 它视为“治生之道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量 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B.“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宋明 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C.《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官为宦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的 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巩 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绍兴重刊临川文集叙 绍兴重刊《临川集》者,郡人王丞相介父之文,知州桐庐詹子所谱而校也。 艺祖神武定天下,列圣②右文而守之。江西土大夫多秀而文,挟所长与时而奋。王元 之、杨大年笃尚音律,而元献晏公④臻其妙;柳仲途、穆伯长首唱古文,而文忠欧阳公集其 成。南丰曾子固,豫章黄鲁直,亦所谓编之乎诗书之册而无愧者也。丞相旦登文忠之门,晚 跻元献之位,子固之所深交,而鲁直称为不朽。 近诸贤旧集其乡郡貨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暖而詹子所为奄然
( )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利、 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三个方面。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特别重视义利之辩。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甚 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的 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义利之辩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性, 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儒家观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 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 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D.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费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把 它视为“治生之道”。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量 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B.“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宋明 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C.《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官为宦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的 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巩 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一 12 题。 绍兴重刊临川文集叙 绍兴重刊《临川集》者,郡人王丞相介父之文,知州桐庐詹子所谱而校也。 艺祖①神武定天下,列圣②右文而守之。江西士大夫多秀而文,挟所长与时而奋。王元 之、杨大年笃尚音律,而元献晏公④臻其妙;柳仲途、穆伯长首唱.古文,而文忠欧阳公集其 成。南丰曾子固,豫章黄鲁直,亦所谓编之乎诗书之册而无愧者也。丞相旦登文忠之门,晚 跻元献之位,子固之.所深交,而鲁直称为不朽。 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詹子所为奋然
成之者也。纸墨既具,久而未出。一日谓客曰:“读书未破万卷,不可妄下雌雄。校正之难, 自非刘赂、扬雄莫胜其任。吾今所校本,仍闽浙之故耳,先后失次,讹舛尚多。念少迟之, 尽更其失,而虑岁之不我与也,计为之何? 客日:“不然。刘、杨不世出,天下未尝废书。凡吾所为,将以备临川之故事也。以小 不备而忘其大不备,士夫披阅,终无时矣。明窗净榻,永昼清风,日思误书,自是一适。若 览而不觉其误,思而不能得,虽刘、杨复生,将如彼何哉? 詹子曰:“善。客其为我志之。” 十年五月戊子,豫章黄次山季岑父叙 【注解】①艺祖:有文德之祖。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②列圣:指历代帝王;诸皇 帝。③元献晏公:晏殊,临川人,北宋著名词人。封临淄公,谥号元献 (选自《临川文集》,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圣右文而守之 右:尊崇,崇尚 B.穆伯长首唱古文 唱:倡导:发起 C.仍闽浙之故耳 仍:仍然,仍旧 D.日思误书,自是一适 适:快乐,满足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所谓编之乎诗书之册而无愧者也B.子固之所深交 相与枕藉乎舟中 内无孟尺应门之僮 以小不备而忘其大不备 D.客其为我志之 夜缒而出 其孰能讥之乎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淅/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B.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C.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D.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成之者也。纸墨既具,久而未出。一日谓客曰:“读书未破万卷,不可妄下雌雄。校正之难, 自非刘赂、扬雄莫胜其任。吾今所校本,仍闽浙之故耳,先后失次,讹舛尚多。念少迟之, 尽更其失,而虑岁之不我与也,计为之何?” 客曰:“不然。刘、杨不世出,天下未尝废书。凡吾所为,将以备临川之故事也。以小 不备而忘其大不备,士夫披阅,终无时矣。明窗净榻,永昼清风,日思误书,自是一适。若 览而不觉其误,思而不能得,虽刘、杨复生,将如彼何哉? 詹子曰:“善。客其为我志之。” 十年五月戊子,豫章黄次山季岑父叙。 【注解】①艺祖:有文德之祖。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②列圣:指历代帝王;诸皇 帝。③元献晏公:晏殊,临川人,北宋著名词人。封临淄公,谥号元献。 (选自《临川文集》,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列圣右.文而守之 右:尊崇,崇尚 B.穆伯长首唱.古文 唱:倡导;发起 C.仍.闽浙之故耳 仍:仍然,仍旧 D.日思误书,自是一适. 适:快乐,满足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亦所谓编之乎.诗书之册而无愧者也 B.子固之.所深交 相与枕藉乎.舟中 内无孟尺应门之.僮 C.以小不备而忘其大不备 D.客其.为我志之 夜缒而.出 其.孰能讥之乎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A.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B.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C.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 ’ D.近岁诸贤旧集其乡郡/皆悉刊行/而丞相之文流布/闽浙顾此郡/独因循不暇/而 詹子所为奋然成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