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题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ang)数罟(g)洿池(kua)阿谀奉承(yu) B.跬步(kui)针砭(bian)经传( zhuan)度长絜大(du6) C.骐骥(q1)句读(dou)颁白(ban)万乘之势( sheng) D.驽马(nu)郯子(tan)归顺(gui)比权量力( liang) 【参考答案】一、1.A(洿:w)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C(A项,“生”通“性”;B项,“受”通“授”:D项,“景”通“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
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ɡ)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 B.跬.步(kuǐ) 针砭.(biān)经传.(zhuàn) 度.长絜大(duó) C.骐.骥(qí) 句读.(dòu)颁.白(bān) 万乘.之势(shènɡ) D.驽.马(nú) 郯.子(tán)归.顺(ɡuī) 比权量.力(liànɡ) 【参考答案】一、1.A(洿:wū)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C(C 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C( A 项,“生”通“性”;B 项,“受”通“授”;D 项,“景”通“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B 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
定成就的人”。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 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A(A句为“用来……的”BCD句为“……的原因”)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D(D项为判断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二、填空 7.(1)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 ”,称其为“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 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 7.(1)战国孔孟亚圣7儒(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2)在贾谊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一定成就的人”。C 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 D 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A(A 句为“用来……的”BCD 句为“……的原因”)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D(D 项为判断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二、填空 7. (1)孟子,名轲,字子舆,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 “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 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7.(1)战国 孔孟 亚圣 7 儒(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2)在贾谊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7.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7.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 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 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 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 原因、道理和措施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答案:5.C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他三项中 的“之”为助词。 6.C解析:C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出发。A项,都译 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 7.B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 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项为否定判断句。 8.B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 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 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 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 原因、道理和措施。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答案:5.C 解析:C 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他三项中 的“之”为助词。 6.C 解析:C 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出发。A 项,都译 为“尽”;B 项,都译为“这”;D 项,都译为“兵器”。 7.B 解析:例句与 B 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为宾语前置句;C 项 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 项为否定判断句。 8.B 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9.(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 饥饿了 《师说》同步训练 山东马正山董保卿 总分:100分时间:两课时 命题人温馨提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语文 的成功,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抓好基础,才能水到渠成,让我们 从基础做起。 (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岂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9.(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 饥饿了。 《师说》同步训练 山东 马正山 董保卿 总分: 100 分 时间:两课时 命题人温馨提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切语文 的成功,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抓好基础,才能水到渠成,让我们 从基础做起。 一、(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