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题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蜷缩(quan)兑现(dui)磐石(bn)长足进步( chang) B.哀悼(dao)即使(j)诽谤(fi)束之高阁(sh) C.祈祷(dao)压榨(zha)赎罪(du)义愤填膺(yng) D.镣铐(io)酷暑(ku)戳子(chuo)繁芜丛杂(w)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裨用典籍诅咒开城布公B.沦丧狙击矫正相形见绌 C.娱乐毁誉争辨切磋技艺D.招聘殷勤贻误珠丝马迹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 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 “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C.7月中旬,世博文化中心将上演印度歌舞剧《宝莱坞入场券》;此 外,牙买加地下之根雷鬼乐团、布隆迪大鼓表演团、意大利都灵皇家 剧院等团体的演出都代表了各国最高艺术水准。 D.组织者重点推出了《三国演义》、《少林寺之武僧传奇》、《太极武 当》……等皮影戏,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足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
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蜷.缩(quán)兑.现(duì)磐.石(bān)长.足进步(cháng) B.哀悼.(dào)即.使(jì)诽.谤(fěi)束.之高阁(shù) C.祈祷.(dǎo)压榨.(zhá)赎.罪(dú)义愤填膺.(yīng) D.镣.铐(liào)酷.暑(kù)戳.子(chuō)繁芜.丛杂(w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裨用 典籍 诅咒 开城布公 B.沦丧 狙击 矫正 相形见绌 C.娱乐 毁誉 争辨 切磋技艺 D.招聘 殷勤 贻误 珠丝马迹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 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 “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C.7 月中旬,世博文化中心将上演印度歌舞剧《宝莱坞入场券》;此 外,牙买加地下之根雷鬼乐团、布隆迪大鼓表演团、意大利都灵皇家 剧院等团体的演出都代表了各国最高艺术水准。 D.组织者重点推出了《三国演义》、《少林寺之武僧传奇》、《太极武 当》……等皮影戏,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足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
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 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 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观众息息相关,当主人公“厄运”来临, 你想逃避都办不到,就像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B张承范敢以两千对六十万,证明了唐军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的勇气 在这曲末世风雨飘摇的挽歌中,大唐雄武之风犹未泯灭。 C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 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D刚进城的时候,女孩很高兴,东走走西逛逛的,看到好玩的就跳过 去看看,毫不在意别人鄙视的眼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烟台人,通过泼洒藻类孢子、海底投石等 形式,营造海底森林8000多亩,为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 的回复创造了条件。 B日前,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某些 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的变化而相应改善所致 C目前见诸于文字的教育理论据说有685种,像情感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等,但真正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并改变教育现状的理论却十分
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 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 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 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 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 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 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观众息息相关 ....,当主人公“厄运”来临, 你想逃避都办不到,就像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B 张承范敢以两千对六十万,证明了唐军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的勇气, 在这曲末世风雨飘摇 ....的挽歌中,大唐雄武之风犹未泯灭。 C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 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 D 刚进城的时候,女孩很高兴,东走走西逛逛的,看到好玩的就跳过 去看看,毫不在意 ....别人鄙视的眼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烟台人,通过泼洒藻类孢子、海底投石等 形式,营造海底森林 8000 多亩,为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 的回复创造了条件。 B 日前,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某些 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的变化而相应改善所致。 C 目前见诸于文字的教育理论据说有 685 种,像情感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等,但真正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并改变教育现状的理论却十分
匮乏。 D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的争吵声,改变成一只洋溢手 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二、阅读题(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11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 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 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 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 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 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 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 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 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 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 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 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 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 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 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
匮乏。 D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的争吵声,改变成一只洋溢手 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二、阅读题(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7—11 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 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 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 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 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 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 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 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 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 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 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 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 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 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 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
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 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 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 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 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 望于诸君者一也 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 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 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 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 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 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 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 娱乐,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 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 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7.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 A潜修(深入钻研)訾詈(指责,诋毁)肄业(学习)裨益(坏处) B干禄(追求)砥砺(磨炼)初衷(心愿)兴替(衰败) C贻误(遗留)毁誉(毁谤称赞)伏首(屈服)店肆(铺子)
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 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 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 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 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 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 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 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 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 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 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 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 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 娱乐,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 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 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7.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 A 潜修..(深入钻研)訾詈..(指责,诋毁)肄.业(学习)裨.益(坏处) B 干.禄(追求)砥砺..(磨炼)初衷.(心愿)兴替.(衰败) C 贻.误(遗留)毁誉..(毁谤称赞)伏.首(屈服)店肆.(铺子)
D相勖(勉励)详悉(全、尽)商榷(商讨)沦丧(消亡) 8.将下列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2)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答:(1) (2) 9.选文第一段讲的是青年学子应该抱定正确的宗旨,那么,蔡元培 先生认为的正确的宗旨是什么?请简要作答。(2分) 答 10.选文第一段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 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 衡量,而只问官职的大小等。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1.选文第二段说了几层意思?请划分层次作答。(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2-15小题 心灵的明灯 怀冰心 林德冠 冰心先生逝世的那晚,夜色如水,紫红的茶花、洁白的水仙花开 得正旺。我在屋顶小花园,仰望长空,星辰闪烁在寒风中,正灿然地
D 相勖.(勉励)详悉.(全、尽)商榷..(商讨)沦丧..(消亡) 8.将下列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 分) (1)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2)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答:(1) 。 (2) 。 9.选文第一段讲的是青年学子应该抱定正确的宗旨,那么,蔡元培 先生认为的正确的宗旨是什么?请简要作答。(2 分) 答: 10.选文第一段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 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 衡量,而只问官职的大小等。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1.选文第二段说了几层意思?请划分层次作答。(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12—15 小题。 心灵的明灯 ——怀冰心 林德冠 冰心先生逝世的那晚,夜色如水,紫红的茶花、洁白的水仙花开 得正旺。我在屋顶小花园,仰望长空,星辰闪烁在寒风中,正灿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