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 内容感知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髙。本诗主要 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 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五 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 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 《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 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 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曹 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 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 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 生,别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 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 (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诗人 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 “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 贴切。 基础梳理 字音 1.典型字 遗(wei) 还顾( huan gu) 三匝 (za) 羁鸟(j) 阡陌( qIan mo) 故渊(yuan) 榆柳 后檐(yan) 守拙(zhuo) 暧暧(ai) 墟里 狗吠(fei) 掇(duo) (jin) 颠 (dian) 樊笼(fan) 2.多音字 、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遗:赠送。 还顾:回顾,回头看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 内容感知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本诗主要 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 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五、 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 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 《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 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 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曹 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 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 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 生,别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 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 (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诗人 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 “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 贴切。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遗(wèi) 还顾(huán gù) 三匝 (zā)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ò) 故渊(yuān) 榆柳 (yú) 后檐(yán) 守拙(zhuō) 暧暧(ài) 墟里 (xū) 狗吠(fèi) 掇(duō) 衿 (jīn) 颠 (diān) 樊笼(fá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遗:赠送。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 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 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2.通假字 契阔谈(“”通“宴”) 3.一词多义 四、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 桑树颠鸡鸣”) 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五、文学常识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 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 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 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 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 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 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 章的祖师”。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东晋遗世独立的大诗人。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 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 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 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年,他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 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 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2.通假字 契阔谈 (“ ”通“宴”) 3.一词多义 四、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 桑树颠鸡鸣”) 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五、文学常识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 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 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 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 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 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 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 章的祖师”。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东晋遗世独立的大诗人。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 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 39 岁时, 他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 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年,他
41岁。以后就没有做官,死时63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六篇, 辞赋三篇等。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髙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其诗朴素、自然,看 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3.《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 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 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 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 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 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 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 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六、名篇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句段剖析 、疑难妙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剖析:再三吟咏,才会发现这“单纯”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夏 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 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 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要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想必你还能 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剖析:采莲的欢乐美好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姑娘的嬉笑打 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 亲切微笑的面容一一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的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 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 蓉”,此刻又能遗送给谁?接着的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 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剖析:这里写的是借酒浇愁,表面上似写个人行为、个人感慨、个人心 愿,其实是对整个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对人 生苦短的悲叹,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铺垫。 4.“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41 岁。以后就没有做官,死时 63 岁。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 120 多首,散文六篇, 辞赋三篇等。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其诗朴素、自然,看 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3.《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 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 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 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 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 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 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 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六、名篇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剖析:再三吟咏,才会发现这“单纯”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夏 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 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 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 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要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想必你还能 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剖析:采莲的欢乐美好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姑娘的嬉笑打 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 亲切微笑的面容——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的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 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 蓉”,此刻又能遗送给谁?接着的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 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剖析:这里写的是借酒浇愁,表面上似写个人行为、个人感慨、个人心 愿,其实是对整个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对人 生苦短的悲叹,这是诗意的发端,为下面诗意的展开作铺垫。 4.“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剖析:“青青子衿”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为:“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 宁不来?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人多认为,这是一位 女子思念情人的诗。衿,衣领。周代读书人穿青色衣领的服装,曹操用“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 “呦呦鹿鸣”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诗为:“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 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 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一首叙述贵族宴会宾客的诗。曹操 信手拈来,表示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热诚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剖析:这两句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 心情。“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 堪、失去生机的形象。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 自由的向往。此句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 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剖析:“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 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 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樊笼”在此处指官场。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 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 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 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 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 上是难以做到的;而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 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 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我们当然不能把陶渊 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 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 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二、重点语段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剖析: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 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但此刻展现在他眼 前的,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此时,诗中的境界应该 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 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浮的衣裙, 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 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样愁苦!于是声声浩叹自然产生,这浩叹无 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所以你所感受到 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 那痛苦叹息的交唱!当你读到结句时,是否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如山泉 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响
剖析:“青青子衿”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为:“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 宁不来?桃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人多认为,这是一位 女子思念情人的诗。衿,衣领。周代读书人穿青色衣领的服装,曹操用“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 “呦呦鹿鸣”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诗为:“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 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 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一首叙述贵族宴会宾客的诗。曹操 信手拈来,表示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热诚。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剖析:这两句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 心情。“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 堪、失去生机的形象。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 自由的向往。此句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 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剖析:“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 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 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樊笼”在此处指官场。在陶渊明看来,为口腹所 役,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追逐富贵,追逐虚名,都是扭曲人 性、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 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 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 上是难以做到的;而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 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 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我们当然不能把陶渊 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 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 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二、重点语段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剖析: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 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但此刻展现在他眼 前的,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此时,诗中的境界应该 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 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浮的衣裙, 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 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样愁苦!于是声声浩叹自然产生,这浩叹无 疑发自女主人公内心,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所以你所感受到 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 那痛苦叹息的交唱!当你读到结句时,是否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如山泉 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响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剖析:看似劝人及时行乐,但联系背景来看,此诗作于与孙权决战之时, 大宴诸将,此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有一统天下之雄心。所以这诚然是曹操对人 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 感。在这种紧迫感之下,他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他知道许多贤才如 “乌鹊”一般,没有归宿,便对他们发出呼唤,希望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 归心”的大好局面。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剖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 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 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 和平宁静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转向远处的景象:“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 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 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 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 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 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 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 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 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关于《涉江采芙蓉》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通过描写采芙蓉送给自己的心爱之人,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2.本文通过刻画不能送给自己心爱之人以芙蓉,表达了男女双方的痛苦,揭露了 当时的社会现实 我的观点: 关于《短歌行》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 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 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 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我的观点 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对归返田园的生活进行了 赞美。这就鲜明地表现了“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诗意似 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2.诗人通过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以前误落尘网的悔恨及 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剖析:看似劝人及时行乐,但联系背景来看,此诗作于与孙权决战之时, 大宴诸将,此时,曹操已平定北方,有一统天下之雄心。所以这诚然是曹操对人 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 感。在这种紧迫感之下,他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他知道许多贤才如 “乌鹊”一般,没有归宿,便对他们发出呼唤,希望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 归心”的大好局面。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剖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 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 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 和平宁静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转向远处的景象:“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 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 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极浓, 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 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 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 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土地,草房; 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看似平淡,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 清新喜人的图画,无不是作者的匠心选择。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关于《涉江采芙蓉》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通过描写采芙蓉送给自己的心爱之人,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2.本文通过刻画不能送给自己心爱之人以芙蓉,表达了男女双方的痛苦,揭露了 当时的社会现实。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短歌行》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 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 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 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对归返田园的生活进行了 赞美。这就鲜明地表现了“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悦。诗意似 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2.诗人通过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以前误落尘网的悔恨及 对官场生活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