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朱安荣(上高二中)钟勇明(万载二中)审题人:朱宇(宜春中学) 王泽芳(宜春教研室) 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 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 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 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 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 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 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一一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 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 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 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 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末时期仍还留 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 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 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 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 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 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 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 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 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 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 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 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江西省宜春市 2015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朱安荣(上高二中)钟勇明(万载二中) 审题人:朱宇(宜春中学) 王泽芳(宜春教研室) 3.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 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 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 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 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 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 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 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 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 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 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 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 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 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 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 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 新的意义。 2008 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 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 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 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 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 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 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 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 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 大活动时间。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 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 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 项是() A.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 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 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 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 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 C.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 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 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 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 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 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 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 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 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 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 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 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 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
1.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 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 大活动时间。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 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从 2008 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 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 项是( ) A.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 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 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 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 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 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 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 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 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 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 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 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 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 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 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 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 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
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 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 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 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髙第,出为长 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二)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遑仕进之事遑:闲暇,空闲 B.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忽:忽略 C.窦氏之兴,肇自孝文肇:开始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殆:危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B.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C.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D.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骃十三岁便能通晓《诗》《易》《春秋》,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训诂百家 之言,善于写文章。 B.崔骃呈上《四巡颂》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帝见了崔骃的“颂” 之后,对他格外的亲睐,予以破格提拔 C.窦太后掌朝后,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窦宪要谦恭崇 德,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永泽恩惠。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 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5分) (2)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孤烟和落日的“ 两句诗,被后人誉为诗句中的神品
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 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 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 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 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二)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遑仕进之事 遑:闲暇,空闲 B.公爱班固而忽崔骃 忽:忽略 C.窦氏之兴,肇自孝文 肇:开始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 殆:危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B.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C.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D.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骃十三岁便能通晓《诗》《易》《春秋》,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训诂百家 之言,善于写文章。 B.崔骃呈上《四巡颂》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帝见了崔骃的“颂” 之后,对他格外的亲睐,予以破格提拔。 C.窦太后掌朝后,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窦宪要谦恭崇 德,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永泽恩惠。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 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5 分) (2)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孤烟和落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被后人誉为诗句中的神品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两句 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描写 了曹操临江斟酒,持矛赋诗的英雄豪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答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答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村长梅宗心里气愤,这老 古董,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眼球长了锈,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这晩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我们梅州客家人 从中原南迁而来,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 乱”后,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但我们每个人 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最后一句梅鹤老人说得颇有力道,梅宗听得一颤,但他却撇着嘴,不开窍的老古董! 小脚丫们踩着狗吠声隐遁在夜色中,院里恢复了平静,梅鹤老人又扎起了梅花灯。 梅宗悄悄进了屋,掀开被子,那枕头仍没见着。一个钟后,爹打着哈欠入了房。半 个钟后,如雷的鼾声响起。梅宗又一次潜进去,看到爹头下垫着一个梅花枕。轻轻 一摸,硬硬的,想抽出换上一个备好的枕头,爹转了个身,嘴里喷出浓烈的酒味。这 老古董,睡前还喝米酒,醉过去就别醒来了! 梅宗早就估摸爹的枕是个值钱的古董,裹在外面的那层布绣着“喜鹊登梅图” 至于里面,从没见过。白天偷偷去找,总不见踪影。晚上垫在爹头下,谁也动不了 歪心思。 没办法,近水解不了渴,只能汲远水。那年元宵,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颍川村 的陈氏围龙祖屋拍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人群围个水泄不通,上厅一盏华美 硕大的梅花灯在梅鹤老人的唱喏声中缓缓升起,摄像机和众人的眼睛流光回转 梅鹤老人讲开了一个老掌故:上古洪荒,先祖拖家带口辗转南迁,跋山涉水途经颍 川丨村这山旮旯。疲累的先祖在一株老梅树下歇息,刚好飞来喜鹊欢欣鸣唱。一先 祖说,喜上眉梢,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便放下行李在颍 川村开基肇业 村里每有年轻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说,记着,先祖历 经千辛万苦开天辟地,梅花灯照着你闯出一条路来!在年轻人眼里,梅鹤老人是洒 满阳光的老古董。 节目播出后据说很轰动。那位几千万的饶老板就是怀着虔敬之心出现在梅鹤老人 家门口的。他提着贵重礼品,说,老人家,你的梅花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是民间艺 术精品,帮我扎一个挂家里,让子孙们永远铭记客家精神!梅鹤老人一眼就看出来 了,这人别有用心。果然,饶老板曲里拐弯地说,我请人勘探过了,祖屋背那座山富 含稀土,开个矿转眼就能变金山,一吨稀土卖三四十万呐,啡大一座山少说也有几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 了曹操临江斟酒,持矛赋诗的英雄豪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答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答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村长梅宗心里气愤,这老 古董,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眼球长了锈,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这晚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我们梅州客家人 从中原南迁而来,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 乱”后,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但我们每个人 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最后一句梅鹤老人说得颇有力道,梅宗听得一颤,但他却撇着嘴,不开窍的老古董! 小脚丫们踩着狗吠声隐遁在夜色中,院里恢复了平静,梅鹤老人又扎起了梅花灯。 梅宗悄悄进了屋,掀开被子,那枕头仍没见着。一个钟后,爹打着哈欠入了房。半 个钟后,如雷的鼾声响起。梅宗又一次潜进去,看到爹头下垫着一个梅花枕。轻轻 一摸,硬硬的,想抽出换上一个备好的枕头,爹转了个身,嘴里喷出浓烈的酒味。这 老古董,睡前还喝米酒,醉过去就别醒来了! 梅宗早就估摸爹的枕是个值钱的古董,裹在外面的那层布绣着“喜鹊登梅图”, 至于里面,从没见过。白天偷偷去找,总不见踪影。晚上垫在爹头下,谁也动不了 歪心思。 没办法,近水解不了渴,只能汲远水。那年元宵,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颍川村 的陈氏围龙祖屋拍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人群围个水泄不通,上厅一盏华美 硕大的梅花灯在梅鹤老人的唱喏声中缓缓升起,摄像机和众人的眼睛流光回转。 梅鹤老人讲开了一个老掌故:上古洪荒,先祖拖家带口辗转南迁,跋山涉水途经颍 川村这山旮旯。疲累的先祖在一株老梅树下歇息,刚好飞来喜鹊欢欣鸣唱。一先 祖说,喜上眉梢,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便放下行李在颍 川村开基肇业! 村里每有年轻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说,记着,先祖历 经千辛万苦开天辟地,梅花灯照着你闯出一条路来!在年轻人眼里,梅鹤老人是洒 满阳光的老古董。 节目播出后据说很轰动。那位几千万的饶老板就是怀着虔敬之心出现在梅鹤老人 家门口的。他提着贵重礼品,说,老人家,你的梅花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是民间艺 术精品,帮我扎一个挂家里,让子孙们永远铭记客家精神!梅鹤老人一眼就看出来 了,这人别有用心。果然,饶老板曲里拐弯地说,我请人勘探过了,祖屋背那座山富 含稀土,开个矿转眼就能变金山,一吨稀土卖三四十万呐,咁大一座山少说也有几
千吨稀土!开了矿,全村就得搬迁,穷山沟没啥留恋的,我出一千万在城郊建个移 民村,你们就成半个城里人了! 饶老板知道,颍川村里的大事村长说了不算,得他老子点头。梅宗也在旁边撺掇, 爹,山空着是一堆土,开发了就是一堆金!梅鹤老人吼道,你知道那土能长多少绿 树吗?能荫庇多少子孙吗?那座山是我们的祖山,谁也别想动! 说着把饶老板的ⅫO礼盒提到门外,饶老板没挪步,说,生意不成情意在,你老人家 就笑纳吧!梅鹤老人火了,从门背攫出一把破扫帚猛赶。 梅鹤老人品咂着自酿米酒,说,什么XO,X是筷子,0是肉丸,狗日的,伸出银筷子就 想把咱颍川村的肉丸夹走,没门! 几年后,下游的凌江水库加固扩容,政府勒令地势低洼的颍川村全村迁移。 移民前,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了村。那天凌晨却突然传出噩耗,梅鹤老人吃下 瓶安眠药与世长辞!很快村民都涌进了老人的院子。满脸是泪的村长从爹头下移 出那个梅花枕,打开枕套,却是两本新修的族谱!纸上全是毛笔小楷:某年某月某 日某时,村里哪位老人寿终正寝,享年多少,葬于祖山之南;哪家孩子出生,起名某 某;某年哪家年轻人在深圳由打工仔发展成地产老板…… 奠礼上,梅宗在灵位前斟了三杯Ⅺ0,蜡烛猝然倾倒,杯里的酒全洒了。一村民说, 你爹喜欢喝米酒!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年轻人个个手提梅花灯,照亮了梅鹤老人 去天堂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有关先祖落户颍川村的老掌故的描写,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生动传 神地交代了先祖选址的原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每有年青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的描写,表明梅 鹤老人思想开放,支持年青人出外闯荡,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 C.小说结尾写到梅宗在爹的灵位前斟三杯XO,村民提醒他“你爹喜欢喝米酒” 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 D小说运用悬念和照应写作手法,如开篇写梅宗潜进爹的屋里找寻梅花枕无果, 结尾处交代老爹死后梅宗发现梅花枕内竟然是两本新修的族谱,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给人震撼。 E.梅鹤老人赶老板出门,拒绝对祖山的开发;政府征地勒令全村迁移,梅鹤老人 以死明志,表达对祖业的忠诚,令人感佩,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留 存的矛盾问题。 (2)小说多次写到“梅花灯”,它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 析。(6分) (3)小说中的梅鹤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村民为梅鹤老人送葬作为结尾,有何深刻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 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
千吨稀土!开了矿,全村就得搬迁,穷山沟没啥留恋的,我出一千万在城郊建个移 民村,你们就成半个城里人了! 饶老板知道,颍川村里的大事村长说了不算,得他老子点头。梅宗也在旁边撺掇, 爹,山空着是一堆土,开发了就是一堆金!梅鹤老人吼道,你知道那土能长多少绿 树吗?能荫庇多少子孙吗?那座山是我们的祖山,谁也别想动! 说着把饶老板的 XO 礼盒提到门外,饶老板没挪步,说,生意不成情意在,你老人家 就笑纳吧!梅鹤老人火了,从门背攫出一把破扫帚猛赶。 梅鹤老人品咂着自酿米酒,说,什么 XO,X 是筷子,O 是肉丸,狗日的,伸出银筷子就 想把咱颍川村的肉丸夹走,没门! 几年后,下游的凌江水库加固扩容,政府勒令地势低洼的颍川村全村迁移。 移民前,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了村。那天凌晨却突然传出噩耗,梅鹤老人吃下一 瓶安眠药与世长辞!很快村民都涌进了老人的院子。满脸是泪的村长从爹头下移 出那个梅花枕,打开枕套,却是两本新修的族谱!纸上全是毛笔小楷:某年某月某 日某时,村里哪位老人寿终正寝,享年多少,葬于祖山之南;哪家孩子出生,起名某 某;某年哪家年轻人在深圳由打工仔发展成地产老板…… 奠礼上,梅宗在灵位前斟了三杯 XO,蜡烛猝然倾倒,杯里的酒全洒了。一村民说, 你爹喜欢喝米酒!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年轻人个个手提梅花灯,照亮了梅鹤老人 去天堂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第 16 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中有关先祖落户颍川村的老掌故的描写,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生动传 神地交代了先祖选址的原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每有年青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的描写,表明梅 鹤老人思想开放,支持年青人出外闯荡,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 C.小说结尾写到梅宗在爹的灵位前斟三杯 XO,村民提醒他“你爹喜欢喝米酒”, 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 D.小说运用悬念和照应写作手法,如开篇写梅宗潜进爹的屋里找寻梅花枕无果, 结尾处交代老爹死后梅宗发现梅花枕内竟然是两本新修的族谱,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给人震撼。 E.梅鹤老人赶老板出门,拒绝对祖山的开发;政府征地勒令全村迁移,梅鹤老人 以死明志,表达对祖业的忠诚,令人感佩,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留 存的矛盾问题。 (2)小说多次写到“梅花灯”,它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 析。(6 分) (3)小说中的梅鹤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以村民为梅鹤老人送葬作为结尾,有何深刻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 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 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