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强力意志,德文原文是 derWillezurMacht。其中, Macht为力量之义,但这不是 般的力量,而是强大的力量,因强大而有了支配力、统治力、影响力。介词 zur为追求、趋向之义。直译应是“求强大力量的意志”、“强化力量的意志”。 译作“权力意志”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 强力意志说不但是反对达尔文主义的,而且也是、毋宁说首先是反对叔本华哲学 的。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应当灭寂的力量。尼采认为,这既误 解了生命的性质,也误解了意志的性质。 首先,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向上 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 的力量,藉此它克服了自身的限制。叔本华停留在生命本身,不能为它指出一个 高于它的依据,所以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悲观结论。“依“生存意志’的教条 去寻找真理必然落空,这种意志是没有的!因为不存在者,便不能有愿望;已在 生存中者,又岂能向生存有愿望!只是凡有生命之处,便也有意志,然而不是求 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 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于力量之强大的渴求恰恰 表现了生命永不枯竭的本性,所以尼采称强力意志为“永不枯竭的增殖着的生命 意志”,并认为它是“生命的核心” 其次,意志就是支配,“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个支配着的思想”,而这意 味着意志本身即是内在的强力,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求强力”不是 意志的附属物,不是从外面给意志设定的目标,而是意志的本质之所在。在尼采 看来,意志不同于纯粹欲望,后者只是意志的损耗。叔本华恰恰混淆了两者,所 以才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一种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的意志完全 是自相矛盾,无异于说意志不是意志。 由此可见,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 说明。在他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 命意志的本质。通过这一说明,尼采为在叔本华那里无目的无意义的生命意志确 定了目的和意义 强力意志概念在尼采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一方面,它获得了本体的意义,尼采 用它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把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 归结为强力意志。“把存在性质的印记打在生成之上一一这就是最高的强力意 志。”“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另一方面,它获得了最高价值尺 度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衡量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价值,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 作强力意志的产物。 (摘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力意志”这一概念乃尼采首创,也可当作“权力意志”来理解,指权势、 权术、政治野心等强大的力量 B.强力意志说反对达尔文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叔本华的学说停留在生命本身 而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
云南省曲靖市 2019 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强力意志,德文原文是 derWillezurMacht。其中,Macht 为力量之义,但这不是 一般的力量,而是强大的力量,因强大而有了支配力、统治力、影响力。介词 zur 为追求、趋向之义。直译应是“求强大力量的意志”、“强化力量的意志”。 译作“权力意志”也未尝不可,只是要正确理解“权力”的广义含义。 强力意志说不但是反对达尔文主义的,而且也是、毋宁说首先是反对叔本华哲学 的。在叔本华那里,生命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应当灭寂的力量。尼采认为,这既误 解了生命的性质,也误解了意志的性质。 首先,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它不能满足于自身,而要不断向上, 从高于自身的东西那里去寻求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这就是扩展和享受自身所蕴含 的力量,藉此它克服了自身的限制。叔本华停留在生命本身,不能为它指出一个 高于它的依据,所以得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悲观结论。“依‘生存意志’的教条 去寻找真理必然落空,这种意志是没有的!因为不存在者,便不能有愿望;已在 生存中者,又岂能向生存有愿望!只是凡有生命之处,便也有意志,然而不是求 生命的意志,而是求强力的意志!”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 是生命自身,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这种对于力量之强大的渴求恰恰 表现了生命永不枯竭的本性,所以尼采称强力意志为“永不枯竭的增殖着的生命 意志”,并认为它是“生命的核心”。 其次,意志就是支配,“在意志的每个动作中都有一个支配着的思想”,而这意 味着意志本身即是内在的强力,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求强力”不是 意志的附属物,不是从外面给意志设定的目标,而是意志的本质之所在。在尼采 看来,意志不同于纯粹欲望,后者只是意志的损耗。叔本华恰恰混淆了两者,所 以才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一种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的意志完全 是自相矛盾,无异于说意志不是意志。 由此可见,强力意志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 说明。在他看来,求力量之增强既是生命的本质,又是意志的本质,从而也是生 命意志的本质。通过这一说明,尼采为在叔本华那里无目的无意义的生命意志确 定了目的和意义。 强力意志概念在尼采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一方面,它获得了本体的意义,尼采 用它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把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 归结为强力意志。“把存在性质的印记打在生成之上——这就是最高的强力意 志。”“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另一方面,它获得了最高价值尺 度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衡量人类的一切精神文化价值,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 作强力意志的产物。 (摘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力意志”这一概念乃尼采首创,也可当作“权力意志”来理解,指权势、 权术、政治野心等强大的力量。 B. 强力意志说反对达尔文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叔本华的学说停留在生命本身, 而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
C.尼采认为,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它的本质就是“求强力”,即其本身就是 内在的强力,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 D.叔本华理解的意志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这完全自相矛盾,等 于否定了意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再探讨生命、意志的性质,最后总结 强力意志概念的意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围绕着尼采认为叔本华误解了生命的性质和意志的性质这一论点,文章第三、 四自然段从生命和意志两方面展开议论。 C.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详尽地阐述了“强力意志”这一概念 D.通过对“强力意志”“生命”“意志”等概念的剖析,文章得出了强力意志 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本华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并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而尼采为生命意志确 定了目的和意义,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 B.尼采认为,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意志。这种意志追求的并非生命自身, 而是使生命超越自身的强力。 C.因为叔本华混淆了意志和纯粹欲望这两个概念,因此得出了意志不是意志的 结论。 D.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在尼采那里获得了本体的意义与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可 见它在尼采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1.D 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 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强力意志’这 概念乃尼采首创”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强力意志”是尼采首创,并 且这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权势、权术、政治野心等”,原文说的是“要正确理 解‘权力’的广义含义”,曲解原文。B项,“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说 法错误,原文为“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 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即尼采的学说追求的是超越生命自身,不等于已 经超越了,混淆已然和未然。C项,“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说法偷换概念,原 文为“意志与纯粹欲望不同”。另外,“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说法也不正 确,原文是“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 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文章第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全文都没有使用类比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C. 尼采认为,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它的本质就是“求强力”,即其本身就是 内在的强力,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 D. 叔本华理解的意志不求增强自身力量,但求灭寂自身,这完全自相矛盾,等 于否定了意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提出“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再探讨生命、意志的性质,最后总结 强力意志概念的意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 围绕着尼采认为叔本华误解了生命的性质和意志的性质这一论点,文章第三、 四自然段从生命和意志两方面展开议论。 C. 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详尽地阐述了“强力意志”这一概念。 D. 通过对“强力意志”“生命”“意志”等概念的剖析,文章得出了强力意志 概念实际上是尼采对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的一种说明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本华认为生命毫无意义,并得出了否定意志的结论,而尼采为生命意志确 定了目的和意义,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 B. 尼采认为,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意志。这种意志追求的并非生命自身, 而是使生命超越自身的强力。 C. 因为叔本华混淆了意志和纯粹欲望这两个概念,因此得出了意志不是意志的 结论。 D. 强力意志这一概念在尼采那里获得了本体的意义与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可 见它在尼采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 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项,“‘强力意志’这一 概念乃尼采首创”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强力意志”是尼采首创,并 且这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权势、权术、政治野心等”,原文说的是“要正确理 解‘权力’的广义含义”,曲解原文。B 项,“尼采的学说超越了生命本身”说 法错误,原文为“强力意志也还是生命意志,然而它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 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强力”,即尼采的学说追求的是超越生命自身,不等于已 经超越了,混淆已然和未然。C 项,“意志与纯粹期望不同”说法偷换概念,原 文为“意志与纯粹欲望不同”。另外,“包含着命令和服从两方面”说法也不正 确,原文是“它包含着命令和服从的必然性。”故选 D。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 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文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文章第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全文都没有使用类比论证。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査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 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 “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说法错误,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各有 特点,文章并没有比较二者高下,不能得出尼采哲学更高明的结论。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 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 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 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 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米 张培祥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赶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 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吃过饭,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装完后先称了一下,一担八十多斤,一担 六十多斤。母亲抢先挑起了重的那一担。 赶场的地方离我家大约有四里路,我和母亲挑着米,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走走停 停,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 母亲说:“过会儿有专门的米贩子来收米。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 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凭什么都给他们挣?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 母亲说:“咱们这么一点米,又没车,真弄到城里去卖,挣的钱还不够路费呢! 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 划算一点 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 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 就为了多挣那几个钱,把人累成这样,多不值啊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收入,不卖米,拿什么钱供我和弟 弟上学? 我想着这些,心里一阵阵难过起来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 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项, “可见叔本华哲学不如尼采哲学高明”说法错误,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各有 特点,文章并没有比较二者高下,不能得出尼采哲学更高明的结论。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 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 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 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 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 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米 张培祥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赶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 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吃过饭,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装完后先称了一下,一担八十多斤,一担 六十多斤。母亲抢先挑起了重的那一担。 赶场的地方离我家大约有四里路,我和母亲挑着米,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走走停 停,足足走了一个钟头才到。 母亲说:“过会儿有专门的米贩子来收米。他们开了车到乡下来赶场,收了米, 拉到城里去卖,能挣好些哩。” 我说:“凭什么都给他们挣?我们也拉到城里去卖好了!” 母亲说:“咱们这么一点米,又没车,真弄到城里去卖,挣的钱还不够路费呢! 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 划算一点。” 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 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 就为了多挣那几个钱,把人累成这样,多不值啊!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别的收入,不卖米,拿什么钱供我和弟 弟上学? 我想着这些,心里一阵阵难过起来
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 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 他把手插进大米里,抓了一把出来,迎着阳光细看着。 “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说 那人点了点头,说:“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 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 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再说,你是识货的,一分 钱一分货,我这米肯定好过别家的!” 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 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 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你现在不卖,等会散场的 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 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150 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 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 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 “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再说了,也不光是几块钱 的事,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 卖了? 我不敢再说话,我知道种田有多么累。 看看日头到头顶上了,我觉得肚子饿了,便拿出带来的饭菜和母亲吃起来 母亲吃了两口就不吃了,我知道她是担心米卖不出去,心里着急。 母亲叹了口气:“还不知道卖得掉卖不掉呢。 我趁机说:“不然就便宜点卖好了 母亲说:“我心里有数。” 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谁愿意在场上晒着呢。 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 我四处看看,场上已经没有几个卖米的了,大部分人已经卖完回去了。 母亲也着急起来,一着急,汗就出得越多了。 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 母亲说:“你看我这米,多好!上场还卖一块一呢……” 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 担吧! 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卖出去,现在 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 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 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 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 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 他把手插进大米里,抓了一把出来,迎着阳光细看着。 “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说。 那人点了点头,说:“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 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 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再说,你是识货的,一分 钱一分货,我这米肯定好过别家的!” 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 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 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 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你现在不卖,等会散场的 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 “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 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 150 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 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 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 “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再说了,也不光是几块钱 的事,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 卖了?” 我不敢再说话,我知道种田有多么累。 看看日头到头顶上了,我觉得肚子饿了,便拿出带来的饭菜和母亲吃起来。 母亲吃了两口就不吃了,我知道她是担心米卖不出去,心里着急。 母亲叹了口气:“还不知道卖得掉卖不掉呢。’ 我趁机说:“不然就便宜点卖好了。” 母亲说:“我心里有数。” 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谁愿意在场上晒着呢。 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 我四处看看,场上已经没有几个卖米的了,大部分人已经卖完回去了。 母亲也着急起来,一着急,汗就出得越多了。 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 母亲说:“你看我这米,多好!上场还卖一块一呢……” 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 担吧!” 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 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卖出去,现在 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 母亲的脸一下子白了,动着嘴唇,但什么也没说。 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 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 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等了一会儿,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 吧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粒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像压着一座山似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提到卖米是为了给父亲买药,这暗示“我”家贫穷、困苦的现状, 并与文中、文末的相关情节相照应。 B.米贩子到乡下收米,运到城里卖,赚取高额利润。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十分恶 劣,可见他们是一群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 C.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多种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传 神,比如“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汘珠”o 文末写到“母亲似乎有些惭愧”、“母亲似乎没有话可说了”,表面看来母 亲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些后悔,但“似乎”一词,可见其并不愿改变原则 5.小说以“卖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本文段落非常多,这样分段是否过于琐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B 5.①在情节上,“卖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②在人物形象上,塑造了母亲含辛茹苦、艰难求生的形象。③在主 题上,表现了广大农民艰苦的生活状况,呼吁人们同情、关心农民阶层;也表达 了对母亲的关怀与赞美。 6.示范一:我认为不琐碎。①从情节结构看,这样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叙述,使 情节更紧凑,结构更严谨,叙述不拖沓。②从形象塑造看,很多段落都是由人物 语言直接组成,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从阅读的接受效果来看,每个 段落都比较短小,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读起来比较轻松。 示范二:我认为琐碎。①文章本来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没有必要分这么多 段落,可以把内容密切相关的段落合并一下。比如第4^7段就可以合并为一段 ②分段过多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读者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 路脉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可见他们是一群
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 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 “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 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等了一会儿,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 吧。” 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米贩子把买来的米装上车,开走了。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粒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 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像压着一座山似的。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提到卖米是为了给父亲买药,这暗示“我”家贫穷、困苦的现状, 并与文中、文末的相关情节相照应。 B. 米贩子到乡下收米,运到城里卖,赚取高额利润。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十分恶 劣,可见他们是一群唯利是图的黑心商人。 C. 文章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多种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传 神,比如“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o D. 文末写到“母亲似乎有些惭愧”、“母亲似乎没有话可说了”,表面看来母 亲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些后悔,但“似乎”一词,可见其并不愿改变原则。 5. 小说以“卖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本文段落非常多,这样分段是否过于琐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①在情节上,“卖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②在人物形象上,塑造了母亲含辛茹苦、艰难求生的形象。③在主 题上,表现了广大农民艰苦的生活状况,呼吁人们同情、关心农民阶层;也表达 了对母亲的关怀与赞美。 6. 示范一:我认为不琐碎。①从情节结构看,这样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叙述,使 情节更紧凑,结构更严谨,叙述不拖沓。②从形象塑造看,很多段落都是由人物 语言直接组成,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从阅读的接受效果来看,每个 段落都比较短小,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读起来比较轻松。 示范二:我认为琐碎。①文章本来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没有必要分这么多 段落,可以把内容密切相关的段落合并一下。比如第 4~7 段就可以合并为一段。 ②分段过多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读者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 路脉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可见他们是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