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边边”这一全等三角形 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 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因此我确立了探究 边边边”这一识别方法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 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所以,我采用让学 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边边”这一全等三角形 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 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 等的条件 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因此我确立了探究 “边边边”这一识别方法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 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所以,我采用让学 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目标分析
倮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侔 SSS 开始 知识回顾 情景引入 自主学习1 自主学习2 课堂小练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7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SS” 开始 知识回顾 课堂小练 情景引入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 2 7
知识回顺:口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B E ①AB=DE②BC=EF③CA=FD ④∠A=∠D⑤∠B=∠E⑥∠C=∠F
①AB=DE ② BC=EF ③ CA=FD ④ ∠A= ∠D ⑤ ∠B=∠E ⑥ ∠C= ∠F A B C D E F 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 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知识回顾:
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 形瓌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 小明到瓌璃店配一块回来请你说说小明 该怎么办?
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 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 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请你说说小明 该怎么办? 创设情境
用刻度尺和圆规画一个△ABC, 画一画 使AB=4cm,BC=6cm,CA=5cm。 画法 1.画线段AB=4cm 2.分别以A、B为圆心,5cm、 6cm长为半径画两条圆弧 交于点C. 3.连结CA、AB △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问题设计 1、你所画的三角形能与同桌的重合吗? 2、若它们重合,则它们满足了什么条件?
用刻度尺和圆规画一个ΔABC, 使AB=4cm,BC=6cm,CA=5cm。 1. 画线段AB=4cm. 画 法: 2. 分别以A、B为圆心,5cm、 6cm长为半径画两条圆弧, 交于点C. 3. 连结CA、AB. 问题设计: 1、你所画的三角形能与同桌的重合吗? 2、若它们重合,则它们满足了什么条件? ∴Δ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