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课程名称BasicTrainingof ClassicalDance课程编码适用专业舞蹈学230510704B—230510709B先修课程无1-6修读学期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口必修口选修课程学分11.5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372学时(理论学时46,实践学时326)执笔人吴晓昊审核人贾蕾二、课程简介《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是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力求遵循科学性、时代性、训练性的特点将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舞台表演的综合训练。通过系统教学,学生将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包括动作的基础性、规范性、技能性和艺术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使其能够协调统一身体的韵律与动作,有效结合基础素质与技能发展,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其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对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流派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术语、动作和规范,理解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知晓33
33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 Basic Training of Classical Dance 课程编码 230510704B—230510709B 适用专业 舞蹈学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1-6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11.5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372 学时(理论学时 46,实践学时 326 ) 执笔人 吴晓昊 审核人 贾蕾 二、课程简介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是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 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力求遵循科学性、时代性、训练性的特点将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 舞台表演的综合训练。通过系统教学,学生将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包括 动作的基础性、规范性、技能性和艺术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使其能够 协调统一身体的韵律与动作,有效结合基础素质与技能发展,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 素质,为其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对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流派有清晰的认识,掌 握古典舞的基本术语、动作和规范,理解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知晓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课程目标2:能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舞姿,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身体柔韧性、平衡感和舞蹈节奏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艺术鉴赏力。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习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和教学,可以在舞台或表演活动中展示出专业水准的舞蹈,能够适应不同风格和要求的舞蹈类型,具备舞蹈动作示范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2.1[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课程目标1学科知识知识。掌握舞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熟悉中外舞蹈史的发展脉络。2.2[专业知识]】掌握舞蹈实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课程目标2学科知识晋中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分析方法和舞蹈科学知识。4.1[专业基础能力]具备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晋中民间舞蹈的表演和示范能课程目标3应用能力力,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基本的文艺活动编导、策划能力。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分配支撑课程章序内容教学方法目标讲授小计实践一年级第一学期:讲授法;课程目标4652基础训练;把上训练;61/2/3示范法;把下训练;提问法;一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目标基础训练;把上训练;5664281/2/3把下训练;34
34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课程目标 2:能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步法和舞姿,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身 体柔韧性、平衡感和舞蹈节奏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艺 术鉴赏力。 课程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习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进行表演和教学,可以在舞 台或表演活动中展示出专业水准的舞蹈,能够适应不同风格和要求的舞蹈类型,具备舞 蹈动作示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知识 2.1[基础知识]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 知识。掌握舞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熟悉中外舞 蹈史的发展脉络。 课程目标 2 学科知识 2.2[专业知识] 掌握舞蹈实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 晋中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舞蹈教学 法、舞蹈作品分析方法和舞蹈科学知识。 课程目标 3 应用能力 4.1[专业基础能力] 具备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中 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晋中民间舞蹈的表演和示范能 力,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基本的文艺活动编导、策划 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章序 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课程 讲授 实践 小计 目标 1 一年级第一学期: 基础训练;把上训练; 把下训练; 讲授法; 示范法; 提问法; 6 46 52 课程目标 1/2/3 2 一年级第二学期: 基础训练;把上训练; 把下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学时分配支撑课程章序内容教学方法目标讲授小计实贱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目标把上训练;把下训练;8566431/2/3综合训练;二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目标5664把上训练;把下训练;811/2/3综合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目标5664把上训练;把下训练;81/2/3综合训练;三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目标把上训练;把下训练;5664861/2/3综合训练;合计372(二)课程内容1、一年级(古典舞基本功训练1、古典舞基本功训练2)古典舞基本功训练1【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课程逐步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及组合,包括上肢和下肢练习、基础跳跃等。2.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在基础训练中建立坚实的舞蹈基础,为未来的舞蹈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课程内容】一、基础练习:活动组合:主要针对学生下肢的柔韧、力量和平衡等进行练习,以地面为参照,规范基础动作的角度与高度。二、把上练习:1.一位擦地:双手扶把练习,半环动全环动划圈,节奏一拍一次,2.:双手扶把练习半奠和全。3.五位擦地:双手扶把练习,分解做前、旁、后腿。35
35 章序 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课程 讲授 实践 小计 目标 3 二年级第一学期: 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综合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4 二年级第二学期: 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综合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5 三年级第一学期: 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综合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6 三年级第二学期: 把上训练;把下训练; 综合训练; 8 56 64 课程目标 1/2/3 合计 372 (二)课程内容 1、一年级(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1、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2)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1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程逐步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及组合,包括上肢和下肢练习、基础跳 跃等。 2.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在基础训练中建立坚实的 舞蹈基础,为未来的舞蹈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课程内容】 一、基础练习: 活动组合:主要针对学生下肢的柔韧、力量和平衡等进行练习,以地面为参照,规 范基础动作的角度与高度。 二、把上练习: 1.一位擦地:双手扶把练习,半环动全环动划圈,节奏一拍一次。 2.蹲:双手扶把练习半蹲和全蹲。 3.五位擦地:双手扶把练习,分解做前、旁、后腿
4.小踢腿:单手扶把练习,速度平均,在蹦脚的基础上做。5.单腿:一般在45度和90度上做,单一练习。6.腰与控制:不要求加半脚尖,节奏缓慢,但要注意腰部训练的规范性。7.前旁后大踢腿:单一练习,速度平均,不着重要求高度,但要注意爆发力。三、把下练习:1.小跳:跳跃动作是中间训练难度最大的部分。一年级第一学期重点是小跳,先在扶把的基础上学习两腿外开的一位、二位、五位,再循序渐进到把下进行节奏变换的练习。2.中跳:中跳为辅助练习,以扶把训练为主,把下组合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酌情安排。古典舞基本功训练2【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和组合,将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进行分解与重构,改变其节奏与运动方向。2.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素质,实现身体韵律与动作的协调统一。一年级的教学通过简单的扶把和中间练习,使学生掌握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上身基本形态,头、手和脚的基本位置,学习简单的跳跃动作及连接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乐感。低年级的学习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训练肌肉的控制力,提高韧带的柔韧度。【课程内容】一、基础练习:活动组合:主要针对全身的柔韧、力量和平衡等进行练习,以地面或双手扶把辅助练习,规范基础动作的角度、高度和力度。二、把上练习:1.一位擦地:双手或单手扶把,节奏可适当变换。2.:双手或单手扶把,脚位于一位、二位、五位,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强调节奏快慢变化。3.五位擦地:五位前旁后全环动划圈,节奏一拍一次。4.小踢腿:五位前旁后,可适当加入奠与半脚尖立,节奏一拍一次。5.单腿:可适当加入45度单腿变身,前旁后环动。6.腰与控制:可适当切分节奏,但要注意腰部训练的连贯性。36
36 4.小踢腿:单手扶把练习,速度平均,在蹦脚的基础上做。 5.单腿蹲:一般在 45 度和 90 度上做,单一练习。 6.腰与控制:不要求加半脚尖,节奏缓慢,但要注意腰部训练的规范性。 7.前旁后大踢腿:单一练习,速度平均,不着重要求高度,但要注意爆发力。 三、把下练习: 1.小跳:跳跃动作是中间训练难度最大的部分。一年级第一学期重点是小跳,先 在扶把的基础上学习两腿外开的一位、二位、五位,再循序渐进到把下进行节奏变换的 练习。 2.中跳:中跳为辅助练习,以扶把训练为主,把下组合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酌情 安排。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2 【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和组合,将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进行分解与重构,改变 其节奏与运动方向。 2.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素质,实现身体韵律与动作的 协调统一。 一年级的教学通过简单的扶把和中间练习,使学生掌握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上身基 本形态,头、手和脚的基本位置,学习简单的跳跃动作及连接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节奏感和乐感。低年级的学习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训练肌肉的控制力,提高韧带的柔 韧度。 【课程内容】 一、基础练习: 活动组合:主要针对全身的柔韧、力量和平衡等进行练习,以地面或双手扶把辅助 练习,规范基础动作的角度、高度和力度。 二、把上练习: 1.一位擦地:双手或单手扶把,节奏可适当变换。 2.蹲:双手或单手扶把,脚位于一位、二位、五位,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强调节 奏快慢变化。 3.五位擦地:五位前旁后全环动划圈,节奏一拍一次。 4.小踢腿:五位前旁后,可适当加入蹲与半脚尖立,节奏一拍一次。 5.单腿蹲:可适当加入 45 度单腿变身,前旁后环动。 6.腰与控制:可适当切分节奏,但要注意腰部训练的连贯性
7.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有节奏变换,可适当加入抱腿动作。三、把下练习:1.小跳:继续重复把杆上的部分动作到中间来练习。练习中适当加入单腿小跳、擦地小跳等动作。2.中跳:中跳以单手扶把练习为主,可适当加入扶把撕又大跳练习,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酌情安排。【重点、难点】1.重点:一年级主要解决肢体柔韧度和动作连贯性。2.难点: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和舞台表现力是本学年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学习要求】掌握把上及把下的基本动作,具备理解与解说古典舞动作的能力,可以自主分析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另外,需要学生具备耐心、毅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对舞蹈的热爱。【学习资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2003年8月。解放军艺术学院.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出版.2000年5月慕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等2年级(古典舞基本功训练3、古典舞基本功训练4)古典舞基本功训练3【学习目标】1.进一步强化身体韵律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提升身体柔韧度、爆发力、协调性和平衡感,2.强化技术水平和舞蹈功底,进一步熟练掌握古典舞动作和技巧,注重细节和表现力。3.深化专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注重自我修养和舞蹈道德意识的培养。【课程内容】一、把上练习:1.一位擦地:双手或单手扶把,节奏可适当变换,。2.跨:单手扶把,脚位于一位、二位及五位,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强调节奏快慢变化。3五位擦地:五位前旁后全环动划圈,节奏可适当调节强弱拍。4.小踢腿:五位前旁后,可适当加入奠与半脚尖立,节奏适当调整。37
37 7.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有节奏变换,可适当加入抱腿动作。 三、把下练习: 1.小跳:继续重复把杆上的部分动作到中间来练习。练习中适当加入单腿小跳、 擦地小跳等动作。 2.中跳:中跳以单手扶把练习为主,可适当加入扶把撕叉大跳练习,可根据学生 的专业基础酌情安排。 【重点、难点】 1.重点:一年级主要解决肢体柔韧度和动作连贯性。 2.难点: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和舞台表现力是本学年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 【学习要求】掌握把上及把下的基本动作,具备理解与解说古典舞动作的能力,可 以自主分析古典舞的运动规律。另外,需要学生具备耐心、毅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对 舞蹈的热爱。 【学习资源】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2003 年 8 月。 解放军艺术学院.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出版.2000 年 5 月 慕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等 2 年级(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3、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4)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 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强化身体韵律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提升身体柔韧度、爆发力、协调 性和平衡感。 2.强化技术水平和舞蹈功底,进一步熟练掌握古典舞动作和技巧,注重细节和表 现力。 3.深化专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注重自我修养和舞蹈道德意识的培养。 【课程内容】 一、把上练习: 1.一位擦地:双手或单手扶把,节奏可适当变换,。 2.蹲:单手扶把,脚位于一位、二位及五位,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强调节奏快慢 变化。 3.五位擦地:五位前旁后全环动划圈,节奏可适当调节强弱拍。 4.小踢腿:五位前旁后,可适当加入蹲与半脚尖立,节奏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