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观看录相。 [教学用具]多媒体、模型、测量器、布娃娃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早期妊娠常用的辅助检查。 (2)一位孕妇如何知道其妊娠是正常的? 2.讲授内容 第一节产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早孕开始,分别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 40周共检查9次。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母体和胎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 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二、首次产前检查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 查。 (一)病史 1.年龄年龄过小,年龄过大35岁初孕妇容易发生分娩困难 2.职业孕妇应避开理化因素的影响。 3.过去史重要脏器有无疾病及手术史 4.孕产史了解孕次、产次及分婉的情况。 5.本次妊娠过程,有无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头痛心悸、下肢浮肿等 情况。 6.推算预产期(EDC)推算预产期(EDC),问清末次月经(LMP)。 计算方法:末次月经第1日起,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即为预产期。 如为阴历,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15,即为预产期。 7.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高血压、榭尿病、结核病等。 8.丈夫健康状况了解孕妇的丈夫有无烟酒嗜好及遗传性疾病。 (二)全身检查观察发育、营养、精神状态,注意步态及身高,身 材矮小(<140cm)者常伴有骨盆狭窄。检查心肺有无异常,测量血压和体重,孕妇正常时血 压不应超过140/90mmHg,或与基础压相比不应超过30/15mmHg,超过者属于病理状态。 妊娠晚期体重增长每周不应超过500克,超过者应注意水肿 (三)产科检查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 开,使腹肌放松。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1)视诊:注意腹形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瘢痕和水肿: (2)触诊:常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头是否衔 接。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 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 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若在宫底部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想到可能 为横产式。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 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侧方或向后。 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胶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更易诊断。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 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 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 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3)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在脐 下左、右侧:臀先露时,胎心在脐上左右侧:肩先露时,胎心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分为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①髂棘间径: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② 髂崤间径,两侧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③骶耻外径,第五腰椎棘突下 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④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 离,正常值为8.59.5Cm。(2)骨盆内测量:①骶耻内径(对角径)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 合下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2.~13cm:②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距离,正常值为10cm ③坐骨切迹宽度,即砥棘韧带的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距离,正常能容纳3横指。 3.阴道检查,必要时在严密消毒下进行。 4.肛查:妊娠期一般不用。 (四)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 作下列检查
1.出现妊娠期合并症,按需要进行肝功能、血液化学、电解质测定以 及胸透、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等项检查。 2.对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3.对有死胎死产史、胎儿畸形史和患遗传性疾病病例,应检测孕妇血 甲胎蛋白值、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三、复诊产前检查 复诊产前检查是为了解前次产前检查后有何不适,以便及早发现高危 妊娠(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复诊 产前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如头痛、眼花、浮肿、阴道流血、胎 动出现特殊变化等,经检查后给予相应治疗。 2.测量体重及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他异常,复查有无尿蛋白。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并注意胎儿大小,软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 围,判断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 4.进行孕期卫生宜教,并预约下次复诊日期 第三节胎儿成熟度的监护 一、胎儿电子监测胎儿监护仪己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优点是 不受宫缩影响。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因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故能 反映三者间的关系 1.胎心率的监测:用胎儿监护仪记录的胎心率有两种基本变化—胎心率基线及一过 性胎心率变化。 (1)加速:是指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15pm以上,持续15秒,这是胎儿 良好的表现。加速原因可能是胎儿躯干局部或脐静脉暂时受压。散发的、短暂的胎心率加速 是无害的。但若脐静脉持续受压,则进一步发展为减速。 (2)诚速:是指随宫缩出现的暂短性胎心率诚慢,可分为3种: 1)早期减速:特点是它的发生与子宫收缩同时开始,子宫收缩后迅即恢复正常,下降 幅度<5Obpm,时间短,恢复快。早期诚速一般认为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 (一般无伤害性)的表现,不受孕妇体位或吸氧而改变。 2)变异诚速:特点是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诚慢。减速与宫缩无恒定关系。但一当 出现,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7Obpm),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也迅速。变异减速
般认为系因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3)晚期减速:特点是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多在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但下降 缓慢,下降幅度<5Opm,持续时间长,恢复亦缓慢。晚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它的出现提示应对胎儿的安危予以高度注意 二、胎盘功能检查胎盘功能检查包括胎盘功能和胎儿胎盘单位功能的检查,能间接判 断胎儿状态,是对胎儿进行孕期的宫内监护,便能够早期发现隐性胎儿容迫,有助于及时采 取相应措施,使胎儿能在良好情况下生长发有,直至具有在宫外生活能力时娩出, 1,胎动与胎盘血管状态关系密切,胎动计数了解胎儿宫内状况,是 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主要临床指标。12小时>10次为正常。 2.测定孕妇尿中雌三醇值妊娠期间雌三醇主要由孕妇体内的胆固醇 经胎儿肾上腺、肝以及胎盘共同合成。用于监测胎盘功能 3.测定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值采用放射免疫法。 4.测定孕妇血清胎盘生乳素。 三、胎儿成熟度检查 1.正确推算妊娠周数必须问清末次月经第一日的确切日期,并间明月经周期是否正常 有无延长或缩短。 2.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以估算胎儿大小。简单易记的胎儿体重估算方法为子宫长 度(cm)×腹围(cm+200 3.B型超声测胎头双顶径值胎头双顶径值>8.5cm,提示胎儿已成熟;观察胎盘成熟度, 根据绒毛膜板、基底板、胎盘光点加以判定。若见三级胎盘(绒毛膜板与基底板相连,形成 明显胎盘小叶),提示胎儿己成熟。 4.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若能测 出磷酸酰甘油,提示胎儿肺成熟,此值更可靠。也可进行能快速得出结果的羊水泡沫试验。 5.检测羊水中肌酐值若该值≥176.8umol/L(2mg%),提示胎儿肾已成熟。 6.检测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值若用△AD450测该值<0.02,提示胎儿肝已成熟。 教学互动 1.推算预产期Lmp:2003年3月8日,EDC 2.骨盆外测量的径线及正常值,请一位同学在骨盆模型上说出。 课后小结 1.推算预产期:Lmp:2003年1月5日(+)EDC:2003年10月12日(+)
2.四步触诊:掌握四步触诊的目的,四步触诊的方法实验课完成。 3.骨盆测量:记住骨盆外测量的径线及正常值,测量方法实验课完成。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圈] 1.推算预产期:Lmp:2003年5月23日准确预产期是 A2004年2月30日 B2004年3月1日 C2004年3月2日 D2004年3月11日 E2004年3月12日 2.四步触诊法,下列哪步触诊能间接推算妊娠月份 A第一步触诊 B第二步触诊 C第三步触诊 D第四步触诊 E以上均不能 3.下列哪项不是骨盆外测量的径线 A髂棘间径 B路蜂间径 C坐骨结节间径 D坐骨棘间径 E纸耻外径 4.骨盆外测量径线的平均值,下列哪组书写是正确的 A26cm24cm9cm19cm B 24cm19cm9cm26cm C24cm26cm19cm9cm D 24cm26cm9cm19cm 5.妊娠晚期,孕妇卧床休息时,正确的体位应采取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右侧俯卧位 D左侧俯卧位 E仰卧位 6.妊娠期间,每小时胎动的次数正常范围是 A2-3次B35次C46次D56次E12次 预习题1 1.影响分娩的因素 2.产程划分。 第五章正常分娩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