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行市场细分 (三)确定进入市场的目标 (四)分析市场动向 、确定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 产品出口 (二)许可贸易 (三)合资企业 (四)国际分包 (五)跨国经营 复习思考题 1.1.什么是国际分工?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2.影响国际分工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4什么是世界市场? 5.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6.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有哪些?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定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 格,及影响国际价值的各种因素,为合理确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掌握 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及贸易条件的确定 基本知识点:影响国际价值的各种因素、国际贸易条件的确定 难点与重点:国际生产价格和贸易条件的确定 课时数:2学时 第一节国际价值 、国别价值及其价值判断的局限性 、国际价值的含义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 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世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三、国际价值的形成 国际价值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 上形成的 四、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一)(一)劳动生产率 (二)(二)劳动强度 (三)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第二节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价格形成和变动的基本规律 国际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它是国际价值的货币体 现,亦即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国际价值。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 (一)国际供求关系及其变动 (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 (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 (四)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五)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 (六)商品的质量、包装及销售中的有关因素
6 (二)进行市场细分 (三)确定进入市场的目标 (四)分析市场动向 二、确定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 (一) (一) 产品出口 (二)许可贸易 (三)合资企业 (四)国际分包 (五)跨国经营 复习思考题: 1. 1. 什么是国际分工?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 2. 影响国际分工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3.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4.什么是世界市场? 5.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6.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有哪些? 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定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 格,及影响国际价值的各种因素,为合理确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掌握 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及贸易条件的确定。 基本知识点:影响国际价值的各种因素、国际贸易条件的确定 难点与重点:国际生产价格和贸易条件的确定 课 时 数:2 学时 第一节 国际价值 一、国别价值及其价值判断的局限性 二、国际价值的含义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 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世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三、国际价值的形成 国际价值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 上形成的。 四、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一) (一) 劳动生产率 (二) (二) 劳动强度 (三)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第二节 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格形成和变动的基本规律 国际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它是国际价值的货币体 现,亦即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国际价值。 二、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 (一)国际供求关系及其变动 (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 (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 (四)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五)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 (六)商品的质量、包装及销售中的有关因素
(七)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 (八)非经济因素 三、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 1.调拨价格 跨国公司对其内部交易所规定的价格,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全球性税赋、增加利 润、转移款项、扶植子公司 2.垄断价格 国际垄断组织参考世界市场上的供需情况,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超额利润为原则所 确定的对外交易的价格。分为买方垄断价格和卖方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 三、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价格 四、国际自由市场价格 指在不受企业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国际间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进行 交易的价格 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与贸易条件 、不平等交换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处在有利条件下的国家,在交换中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虽然这 种差额这种余额,同劳动和资本之间进行交换时通常发生的情况一样,总是会被某一个阶级 装进腰包 、不平等交换形成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不平均等交换发展的阶段 商人资本时期一一产业资本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四、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量过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 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三)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 1.经济增长 2.技术进步 (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3)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都会增加,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 响主要看何种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增加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更大 3.商品结构 4贸易政策 复习思考题: 1.1.国际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2.2.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是什么关系? 3.国际市场价格有几种?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5.5.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有何作用? 6.6.什么是不等价交换?造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是什么? 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7 (七)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 (八)非经济因素 三、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一、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 1.调拨价格 跨国公司对其内部交易所规定的价格,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全球性税赋、增加利 润、转移款项、扶植子公司 2.垄断价格 国际垄断组织参考世界市场上的供需情况,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超额利润为原则所 确定的对外交易的价格。分为买方垄断价格和卖方垄断价格。 二、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 三、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价格 四、国际自由市场价格 指在不受企业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国际间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进行 交易的价格。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与贸易条件 一、不平等交换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处在有利条件下的国家,在交换中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虽然这 种差额这种余额,同劳动和资本之间进行交换时通常发生的情况一样,总是会被某一个阶级 装进腰包。 二、不平等交换形成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三、不平均等交换发展的阶段 商人资本时期——产业资本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四、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量过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 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 (三)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 1.经济增长 2.技术进步 ( 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3)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都会增加,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 响主要看何种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增加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更大。 3.商品结构 4.贸易政策 复习思考题: 1. 1. 国际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2. 2. 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是什么关系? 3. 3. 国际市场价格有几种? 4. 4.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5. 5. 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有何作用? 6. 6. 什么是不等价交换?造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是什么? 7. 7. 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西方国际贸易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比较优势说、生产要素禀赋说、里昂惕 夫之谜及其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 基本知识点:各种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与重点: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课时数:4学时 第一节比较优势说 绝对优势说 (一)(一)绝对优势说的产生背景 )绝对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二)(二)绝对优势说的数学分析 (四)对绝对优势说的评价 二、比较优势说 (一)(一)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 (二)比较优势学说的假设条件 (二)(二)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比较优势学说的数学分析 (五)对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第二节 产要素禀赋学说 生产要素禀赋说产生的背景 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假设条件 (二)基本内容 (三)(三)数学分析 (四)(四)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五)运输费用 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评价 (一)(一)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 (二)实际意义 (二)(二)局限性 (四)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 (五)俄林过分强调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 (六)俄林把问题看得太绝对 (七)俄林低估了判断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丰富与否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产生背景 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熟练劳动学说 二)研究开发要素说 (三)技术差距说 (四)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五)(五)收入需求偏好相似说 第四节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相同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8 第四章 西方国际贸易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比较优势说、生产要素禀赋说、里昂惕 夫之谜及其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 基本知识点: 各种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与重点: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课 时 数:4 学时 第一节 比较优势说 一、绝对优势说 (一) (一) 绝对优势说的产生背景 (二)绝对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二) (二) 绝对优势说的数学分析 (四)对绝对优势说的评价 二、比较优势说 (一) (一) 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 (二)比较优势学说的假设条件 (二) (二) 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比较优势学说的数学分析 (五)对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第二节 生产要素禀赋学说 一、生产要素禀赋说产生的背景 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 (一) 假设条件 (二)基本内容 (三) (三) 数学分析 (四) (四)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五)运输费用 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评价 (一) (一) 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 (二)实际意义 (二) (二) 局限性 (四)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 (五)俄林过分强调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 (六)俄林把问题看得太绝对 (七)俄林低估了判断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丰富与否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产生背景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熟练劳动学说 (二)研究开发要素说 (三)技术差距说 (四)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五) (五) 收入需求偏好相似说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相同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动机 (一)水平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动机 (二)垂直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动机 四、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第五节战略性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 (二)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垄断利润 (三)以进口保护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 三、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阐述了在寡头垄断调价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阐述了政府干预外贸、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 (三)战略性贸易理论可能导致贸易报复 (四)所倡导的政府干预有效性值得怀疑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评价比较优势学说? 2.对要素禀赋学说有哪些评价? 3.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产生原因及解释。 4.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5.收入偏好相似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7.战略性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章国际贸易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概念、重商主义、自由贸 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政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 贸易政策 基本知识点:各种贸易政策的基本观点 难点与重点:运用政策指导一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课时数:5学时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降低成本、保护国内市场 2.为了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3.为了促进本国产业界都的改善,优化产业结构 4.为了积累资本和资金 5.为了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由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政策等构成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演变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两大类-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不干预、少干预 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是奖出限入
9 ( 二)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三、产业内贸易的动机 (一)水平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动机 (二)垂直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动机 四、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理论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 (二)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垄断利润 (三)以进口保护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 三、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阐述了在寡头垄断调价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阐述了政府干预外贸、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 (三)战略性贸易理论可能导致贸易报复 (四)所倡导的政府干预有效性值得怀疑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评价比较优势学说? 2.对要素禀赋学说有哪些评价? 3.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产生原因及解释。 4.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5.收入偏好相似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7.战略性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政策概念、 重商主义、自由贸 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 贸易政策 基本知识点: 各种贸易政策的基本观点 难点与重点:运用政策指导一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课 时 数:5 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利用政治和经济手段,降低成本、保护国内市场 2.为了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3.为了促进本国产业界都的改善,优化产业结构 4.为了积累资本和资金 5.为了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由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别政策等构成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和演变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两大类-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不干预、少干预 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是奖出限入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主要考虑因素有4个: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战略、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 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第二节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内容 (一)不同时期重商主义的代表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特点 (1)绝大多数人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要求政府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 (3)主张少买多卖的原则 (4)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 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2)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3)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进口廉价的商品,减少国民消费开支 (4)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5)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三、对自由贸易政策和理论的评价 (一)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二)自由贸易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三)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美国和德国的保护贸易政策实践 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李斯特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1.自由贸易不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 2.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3.主张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 4.强调国家应注重生产力的发展 5.鼓励国内竞争(二)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1)农业不需要保护。 (2)一国工业虽然处于幼稚阶段,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 (三)保护的手段——征收高额关税 对保护贸易政策的评价 (一)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 (二)保护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际发展工业有参考价值 (三)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一一幼稚工业、国内高度发达和出现衰退的工业 (二)保护的目的不同一一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三)保护转入进攻性一一由防御性转为进攻性 (四)保护的措施多样—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
10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主要考虑因素有 4 个: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战略、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 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第二节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内容 (一) 不同时期重商主义的代表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特点 (1)绝大多数人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要求政府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 (3) 主张少买多卖的原则 (4)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 三、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 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2)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3)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进口廉价的商品,减少国民消费开支 (4)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5)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三、对自由贸易政策和理论的评价 (一)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二)自由贸易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三)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一、美国和德国的保护贸易政策实践 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李斯特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1. 自由贸易不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 2. 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3. 主张国家应干预对外贸易 4. 强调国家应注重生产力的发展 5. 鼓励国内竞争(二)保护的对象和时间 (1)农业不需要保护。 (2)一国工业虽然处于幼稚阶段,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 (三)保护的手段——征收高额关税 三、对保护贸易政策的评价 (一)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 (二)保护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际发展工业有参考价值 (三)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幼稚工业、国内高度发达和出现衰退的工业 (二)保护的目的不同——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三)保护转入进攻性——由防御性转为进攻性 (四)保护的措施多样——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