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案 安徽财盤大学教案专用页 第一章导论 课时 (标题) 教学目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 的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其所包含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此外 及还要求了解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和区别 要 求 难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本课程的研究任务的确定,使学生 对本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广义 及|国际易和疾义国际易: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啊的关系及所含的定意义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研究 处 理 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 1.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冯德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课外作业及要求后记 3.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广义国际贸易和狭义国际贸易有何关 2.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如何正确地看待贸易逆差? 3.显示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国际贸易》教案 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一章 导论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其所包含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此外, 还要求了解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和区别。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本课程的研究任务的确定,使学生 对本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广义 国际贸易和狭义国际贸易;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啊的关系及所含的特定意义。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研究。 教学 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 参 考 文 献 1.张二震 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冯德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1.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广义国际贸易和狭义国际贸易有何关 系? 2.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如何正确地看待贸易逆差? 3.显示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后 记
安徽财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课时 (标题)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促进 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教学目的及要求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国际贸易的“传递”作用日益加强,使世界经济连成一体。本章要求学生了解 及和掌握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重点研究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 中的“传递”作用。 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国家交换的 剩余产品: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政治实体的形成 2.国际分工的涵义及类型: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 际分工 3.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教学 提出问题: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 提问法。 课堂讲授为主,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并复习总结。 1.王询等:当代西方国际贸易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硏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有关“世界工厂”文献,由教师提供相关文章目录,供学生参考 考文献课外作业及要求后记 1.对外贸易如何成为世界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2.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间互动关系? 3.当代世界国际分工的发展有何特点? 4.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的含义及特点 5.统一的世界市场形式的标志是什么?
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促进 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国际贸易的“传递”作用日益加强,使世界经济连成一体。本章要求学生了解 和掌握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重点研究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 中的“传递”作用。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国家交换的 剩余产品;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政治实体的形成; 2.国际分工的涵义及类型: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 际分工; 3.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4.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教学 方法 提出问题: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法。 课堂讲授为主,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并复习总结。 参 考 文 献 1.王询等:当代西方国际贸易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有关“世界工厂”文献,由教师提供相关文章目录,供学生参考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1.对外贸易如何成为世界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2.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间互动关系? 3.当代世界国际分工的发展有何特点? 4.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的含义及特点 5.统一的世界市场形式的标志是什么? 后 记
安徽财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课时 (标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含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影响国 际价值形成的各种因素: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以及世界市场上的各种交易方式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的含义。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种类。 1.世界市场的含义以及当代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2.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明确世界上各大类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 地位 3.构成世界市场的各种因素以及世界市场主要交易方式; 4.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的类型及所包含的种类 5.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问题。 教学 课堂讲授 方法 1.刘厚俊:中西方贸易,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考 2.张二震: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文 3.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献|年新编本) 外 1.什么是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 作 的不同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外貌发展有什么启发意义? 2.国际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有何异同? 及 3.劳动力富裕的国家采取那种贸易方式合适? 要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有何不同? 求 后 记
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含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影响国 际价值形成的各种因素;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以及世界市场上的各种交易方式;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的含义。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种类。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1.世界市场的含义以及当代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2.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明确世界上各大类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 地位; 3.构成世界市场的各种因素以及世界市场主要交易方式; 4.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的类型及所包含的种类; 5.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问题。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 参 考 文 献 1.刘厚俊:中西方贸易,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张二震: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年新编本)。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1.什么是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 的不同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外貌发展有什么启发意义? 2.国际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有何异同? 3.劳动力富裕的国家采取那种贸易方式合适?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有何不同? 后 记
安徽财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第四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第 节) 课时 (标题) 教学目的 西方经济学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其 核心内容是说明如何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根据历史发展的 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划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及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本次课先讲授古典、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要求学生能够正 要确地评价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能够应用一些数据和图表来分析 求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划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 贸易理论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的内容 及|数学和图形说明以及评价。重点是比较优势说。 3.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数学解释和图形分析以及评价 4.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以及解释和评价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重点讲授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数学解释和图形说明。 参考文献课外作 1.姚贤镐:国际贸易学说,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2.王俊宜:国际贸易,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冯德连:国际贸易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讨论题: 1.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有无现实意义?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已经发生了大规 模的贸易往来,两国的工资差别仍然很大? 2.如何正确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什么说“比较优势理论” 及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要求后记 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理论线索是什么?
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四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第一、二节)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西方经济学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其 核心内容是说明如何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根据历史发展的 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划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本次课先讲授古典、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要求学生能够正 确地评价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能够应用一些数据和图表来分析。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1.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划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 贸易理论;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的内容、 数学和图形说明以及评价。重点是比较优势说。 3.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数学解释和图形分析以及评价; 4.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以及解释和评价。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重点讲授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数学解释和图形说明。 参 考 文 献 1.姚贤镐:国际贸易学说,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2.王俊宜:国际贸易,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冯德连:国际贸易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讨论题: 1.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有无现实意义?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已经发生了大规 模的贸易往来,两国的工资差别仍然很大? 2.如何正确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什么说“比较优势理论” 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理论线索是什么? 后 记
安徽财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三、四、五节) 课时 (标题)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本节要求学生 教学目的及要求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了解和掌握普莱维什的“中心—一外围”国际贸易理论:重点掌握格鲁贝尔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其他的国 际贸易理论,如技术差距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 1.普莱维什“中心—一外围”国际贸易学说的内容及评价。重点是讲情发 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及改善贸易的途径 2.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 机和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 3.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图形解释以及评价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教学 课堂讲授,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教师重点分析图形和对各种国际 方法贸易理论的评价。 1.华民: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课外作业及要求后记 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讨论题: 1.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试举例分析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 3.“中心一一外围”国际贸易学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安徽财经大学 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第三、四、五节)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本节要求学生 了解和掌握普莱维什的“中心——外围”国际贸易理论;重点掌握格鲁贝尔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其他的国 际贸易理论,如技术差距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 重 点 难 点 及 其 处 理 1.普莱维什“中心——外围”国际贸易学说的内容及评价。重点是讲情发 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及改善贸易的途径。 2.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 机和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 3.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图形解释以及评价。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教师重点分析图形和对各种国际 贸易理论的评价。 参 考 文 献 1.华民: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讨论题: 1.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试举例分析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 3.“中心——外围”国际贸易学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