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May.,2009 第10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ol.10.No3 中图分类号:D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09)03-071-(10)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黄琪轩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摘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本项研究试图通过二战后美国 技术进步的个案展示:在美国面临苏联挑战的时期,美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在极大地 扩展。美国政府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和采购。而伴随着大规模、集中化的研发资金注入和 政府采购,美国技术得以克服技术瓶颈,实现了重大的技术进步。因此,国家安全往往是 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世界重大技术呈现周期性变动的背后可能是由国际政治权 力转移的周期所牵引。 关键词: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研发;政府资助:政府采购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前三章强调市场规模对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Market Ex- te)。①而有研究探讨国际竞争与重大技术变迁的关系,如有研究就认为战争对技术进步起了重大 的推动作用。②尤其是在国际政治的权力转移®时期,往往是国际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而这一时期, 国家在威胁感知®的推动下,大幅度地扩展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State Extent)®,从而推动了重大的 技术变迁。本项研究试图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个案,展示美国在面临苏联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扩展技 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并推动重大技术变迁的。 一、和平时期而非战时的技术进步 以往,巨大水体的阻隔可以缓冲大国之间的冲突。®而二战后,技术进步使得国家机动性(M0- biy)增强,大洋的阻隔也不能有效降低冲突。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国家的崛起速度远 远快于往常。二战后,美国面临的情况尤其如此。苏联作为后发展国家,通过国家的力量来迅速实现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留学基金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黄琪轩男(1981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1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tp:/cnk
2009 年 5 月 第 10 卷第 3 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May. , 2009 Vol. 10, No3 中图分类号: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09)03-071-(10)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黄琪轩 (北京大学,北京 1 00871) 摘 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项研究试图通过二战后美国 技术进步的个案展示:在美国面临苏联挑战的时期,美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在极大地 扩展。 美国政府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和采购。 而伴随着大规模、集中化的研发资金注入和 政府采购,美国技术得以克服技术瓶颈,实现了重大的技术进步。 因此,国家安全往往是 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 而世界重大技术呈现周期性变动的背后可能是由国际政治权 力转移的周期所牵引。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 研发; 政府资助; 政府采购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留学基金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黄琪轩 男 (1981—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前三章强调市场规模对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Market Ex- tent)。① 而有研究探讨国际竞争与重大技术变迁的关系,如有研究就认为战争对技术进步起了重大 的推动作用。②尤其是在国际政治的权力转移③时期,往往是国际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而这一时期, 国家在威胁感知④的推动下,大幅度地扩展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State Extent)⑤,从而推动了重大的 技术变迁。本项研究试图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个案,展示美国在面临苏联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扩展技 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并推动重大技术变迁的。 一、和平时期而非战时的技术进步 以往,巨大水体的阻隔可以缓冲大国之间的冲突。⑥而二战后,技术进步使得国家机动性(Mo- bility)增强,大洋的阻隔也不能有效降低冲突。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国家的崛起速度远 远快于往常。二战后,美国面临的情况尤其如此。苏联作为后发展国家,通过国家的力量来迅速实现 71
第3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 工业化。⑦这种由国家集中干预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权力的积累的方式,更容易被外界所 感知.因此,不仅是现实的权力分布@(Power Distribution)的改变导致了国家行为的变化。二战以后, 权力增量的变化也会极大改变大国之间的预期(Expectation),进而改变国家行为。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苏联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苏联的经济业绩和发展速度被誉 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案例之一。®与美国经济比较而言,苏联经济的增量提高显著。苏联的官 方统计显示,在1945年到1950年,短短5年间,苏联的国民收入几乎翻番。(参见表一) 表一、战后苏联经济绩效(1940-1950) 年份 1940 1945 1950 国民收入(1940=100) 100 83 161 工业产值 100 91 172 重工业产值 100 112 204 数据来源:Martin McCauley,.The Soviet Union:1917-1991,London;New York:Longman, 1993,p.190 在这5年间,苏联的工业产值,包括其重工业产值,接近于1945年的两倍。画由于一国的工业基 础,尤其是重工业的基础是国防竞争的主要支柱,因此,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大国, 尤其是领导国美国的警惕。同时苏联与美国又有如此大的不同。①因此,美国开始积极应对苏联在 未来的挑战。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面对挑战国的崛起,领导国与挑战国之间,往往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领 导权的纷争。而由于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美苏双方持有的核力量己经到达了相互确保摧毁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地步。因此,美苏面临的冲突不是靠战争来解决,而是寻找其它办 法。美苏两国在权力转移时期,维持了持久的和平(仙he long peace)@美苏双方在持久的和平下,进行 大规模的技术投入以确保自身安全。同时,由于军事技术的特性,国家开发出的新技术有先有后。这 意味着先开发新技术的国家往往有明显的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尤其是军事上的优 势。一项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可以迅速改变两国之间的进攻-防御平衡(Offense-Defense Balance)。®因 此,美苏双方具有相当强烈的意愿,在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投入。本项研究正试图展示,面临 苏联的桃战,美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开始大幅度扩展。美国政府不仅作为资助者(Funding Provider)出现,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高科技产品的采购(Procurement,作为采购者(Purchas- D出现。而政府投资和采购的增加极大推动了美国的高端技术的出现。 二、美国政府作为科研资助者 至于美国政府作为研发的资助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二战后,在威胁感知下,美国政府作为研 发资金攻击者的角色显著增强。当时,道格拉斯·沃肖尔(①ouglas Warschauer)申请美国政府对集成 电路计划进行资助,他如是说:“我相信,关于集成电路的计划需要做得极其简单。要简单得让那些 提供资金的人都看得懂。这样才能获得资助。从我的经验来看,那些军队里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具体 的细节。我敢肯定他们不懂…你只需要向他们展示,你能消除苏联带来的威胁,你就能获得拨 款。”而事实上,道格拉斯·沃肖尔从美国空军那里获得了200万的拨款。 二战后,美国研发的特征是研发占GDP的比重相当大:而联邦政府又占据了研发活动相当大的 比重。“从1940年到1995年,美国政府对研发的投资占据了美国研发的大部分。美国这一时期大规模 的研发投入,不仅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与其它0ECD国家相比,也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研发经费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 72
工业化。⑦这种由国家集中干预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权力的积累的方式,更容易被外界所 感知。因此,不仅是现实的权力分布⑧(Power Distribution)的改变导致了国家行为的变化。二战以后, 权力增量的变化也会极大改变大国之间的预期(Expectation),进而改变国家行为。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苏联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苏联的经济业绩和发展速度被誉 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案例之一。⑨与美国经济比较而言,苏联经济的增量提高显著。苏联的官 方统计显示,在1945年到1950年,短短5年间,苏联的国民收入几乎翻番。(参见表一) 表一、战后苏联经济绩效 (1940-1950) 数据来源: Martin McCauley, The Soviet Union : 1917-1991, London ; New York : Longman, 1993, p.190. 在这5年间,苏联的工业产值,包括其重工业产值,接近于1945年的两倍。⑩由于一国的工业基 础,尤其是重工业的基础是国防竞争的主要支柱,因此,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大国, 尤其是领导国美国的警惕。同时苏联与美国又有如此大的不同。輥輯訛因此,美国开始积极应对苏联在 未来的挑战。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面对挑战国的崛起,领导国与挑战国之间,往往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领 导权的纷争。而由于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美苏双方持有的核力量已经到达了相互确保摧毁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地步。因此,美苏面临的冲突不是靠战争来解决,而是寻找其它办 法。美苏两国在权力转移时期,维持了持久的和平(the long peace)輥輰訛美苏双方在持久的和平下,进行 大规模的技术投入以确保自身安全。同时,由于军事技术的特性,国家开发出的新技术有先有后。这 意味着先开发新技术的国家往往有明显的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尤其是军事上的优 势。一项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可以迅速改变两国之间的进攻-防御平衡(Offense-Defense Balance)。輥輱訛因 此,美苏双方具有相当强烈的意愿,在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投入。本项研究正试图展示,面临 苏联的挑战,美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开始大幅度扩展。美国政府不仅作为资助者(Funding Provider)出现,同时,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高科技产品的采购(Procurement),作为采购者(Purchas- er)出现。而政府投资和采购的增加极大推动了美国的高端技术的出现。 二、美国政府作为科研资助者 至于美国政府作为研发的资助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二战后,在威胁感知下,美国政府作为研 发资金攻击者的角色显著增强。当时,道格拉斯·沃肖尔(Douglas Warschauer)申请美国政府对集成 电路计划进行资助,他如是说:“我相信,关于集成电路的计划需要做得极其简单。要简单得让那些 提供资金的人都看得懂。这样才能获得资助。从我的经验来看,那些军队里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具体 的细节。我敢肯定他们不懂……你只需要向他们展示,你能消除苏联带来的威胁,你就能获得拨 款。”輥輲訛而事实上,道格拉斯·沃肖尔从美国空军那里获得了200万的拨款。 二战后,美国研发的特征是研发占GDP的比重相当大;而联邦政府又占据了研发活动相当大的 比重。“从1940年到1995年,美国政府对研发的投资占据了美国研发的大部分。美国这一时期大规模 的研发投入,不仅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与其它OECD国家相比,也是独一无二的”。輥輳訛而在研发经费 年份 1940 1945 1950 国民收入 (1940=100) 100 83 161 工业产值 100 91 172 重工业产值 100 112 204 第 3 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 年 72
黄琪轩: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的投向上,美国政府急剧扩展了对军事科研的投入。二战以后,美国联邦政府对与军事相关的研发 支出至少占到了美国联邦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二。®而正是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尤其是集中 于军事技术的投入,带来了新的产业集群出现的技术基础。大量的发明涌现出来。0 新的技术革命是以电子产品的形式出现的。而电子技术作为一个技术集群出现,离不开美国政 府的大规模研发投入。五角大楼的决策主导了美国电子工业的进程。直到1959年,美国国会的一个委 员会估计超过85%美国电子产品的研发是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而到了六十年代,联邦政府的资助仍 然很明显。如到1964年,美国仍有将近三分之二电子设备产业的研发经费来自美国政府。®而就电子 产品的重要代表,半导体与晶体管、计算机来看,美国政府的研发投入极大促进了这些技术的进步。 1.美国政府资助晶体管的研发 二战后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之一是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的晶体管。1947年12月贝尔实验室的3位科 学家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枚晶体管。尽管晶体管的发明来自贝尔实验室,但是其对该项目的研发却是 来自军方。这项研发计划开始于战争时期,最初项目的研发目的在于开发雷达探测器。①在晶体管 研制的前期,贝尔实验室接受了大量的政府研究资助。如194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经费中有 83%是政府项目。@而晶体管刚刚发明的时候,如果没有资金的持续注入,也很难将其可能的潜力开 发出来。晶体管出现的早期,人们就估计它意义不大,可能仅仅能够对助听器有所帮助。美国只有小 报予以了小篇幅的报道。 在此后对晶体管的改良过程中,美国政府也不断注资。在1955年,美国政府对半导体的研发支 出为320万美元,而为了晶体管和二极管改良的经费为490万美元。⊙这些大量资金的注入为半导 体、晶体管的研发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的过程中,尽 管人们对军队的作用有所争议,但是很少人会怀疑军队对半导体的巨额投资,而这些资金加速了半 导体研究的进展。© 2.美国政府资助计算机的研发 尽管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巴贝奇以及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但是,当人们说到世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想起是1946年面世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计算机。它 的资助者来源于美国的陆军。 而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第一代计算机,几乎无一例外是由美国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 军方资助。而更远的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受益于军方所资助的半导体和晶体管的研究。@ 而就直接的资助者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全是美国军方在支持。其中海军的作用最明显,其次是 空军。而当时最重要的项目多半来自海军和空军资助。由于计算机成本巨大,像麻省理工的旋风计 算机,每台造价高达400万到500万美元,如果离开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资助,要为这样的大型科研 项目筹资是难以想象的。而像BM海军条例研究计算机,每台造价也超过了200万美元,这个项目 也是由海军资助得以实现的。 表二、第一代美国的计算机及其资助者 项目名称 预计每台成本(千美元) 资金来源 开始时间 ENIAC 750 陆军 1945 哈佛马克二代 840 海军 1947 Eckert-Mauchly BINAC 278 空军 1949 哈佛马克三代 1,160 海军 1949 NBS过渡性计算机(SEAC) 188 空军 1950 ERA1101(Atlas一代) 500 海军以及NSA 1950 Eckert-Mauchly UNIVAC 400-500 陆军通过统计局:空军 1951 MT旋风计算机 4.000-5.000 海军,空军 1951 普林斯顿LAS计算机 650 陆军,海军:RCA;AEC 195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 73
项目名称 预计每台成本(千美元) 资金来源 开始时间 ENIAC 750 陆军 1945 哈佛马克二代 840 海军 1947 Eckert-Mauchly BINAC 278 空军 1949 哈佛马克三代 1,160 海军 1949 NBS过渡性计算机(SEAC) 188 空军 1950 ERA 1101(Atlas一代) 500 海军以及NSA 1950 Eckert-Mauchly UNIVAC 400-500 陆军通过统计局;空军 1951 MIT旋风计算机 4,000-5,000 海军,空军 1951 普林斯顿IAS计算机 650 陆军,海军;RCA;AEC 1951 黄琪轩: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的投向上,美国政府急剧扩展了对军事科研的投入。二战以后,美国联邦政府对与军事相关的研发 支出至少占到了美国联邦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二。輥輴訛而正是美国政府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尤其是集中 于军事技术的投入,带来了新的产业集群出现的技术基础。大量的发明涌现出来。輥輵訛 新的技术革命是以电子产品的形式出现的。而电子技术作为一个技术集群出现,离不开美国政 府的大规模研发投入。五角大楼的决策主导了美国电子工业的进程。直到1959年,美国国会的一个委 员会估计超过85%美国电子产品的研发是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輥輶訛而到了六十年代,联邦政府的资助仍 然很明显。如到1964年,美国仍有将近三分之二电子设备产业的研发经费来自美国政府。輥輷訛而就电子 产品的重要代表,半导体与晶体管、计算机来看,美国政府的研发投入极大促进了这些技术的进步。 1.美国政府资助晶体管的研发 二战后最重大的技术突破之一是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的晶体管。1947年12月贝尔实验室的3位科 学家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枚晶体管。尽管晶体管的发明来自贝尔实验室,但是其对该项目的研发却是 来自军方。这项研发计划开始于战争时期,最初项目的研发目的在于开发雷达探测器。輦輮訛在晶体管 研制的前期,贝尔实验室接受了大量的政府研究资助。如194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经费中有 83%是政府项目。輦輯訛而晶体管刚刚发明的时候,如果没有资金的持续注入,也很难将其可能的潜力开 发出来。晶体管出现的早期,人们就估计它意义不大,可能仅仅能够对助听器有所帮助。美国只有小 报予以了小篇幅的报道。 在此后对晶体管的改良过程中,美国政府也不断注资。在1955年,美国政府对半导体的研发支 出为320万美元,而为了晶体管和二极管改良的经费为490万美元。輦輰訛这些大量资金的注入为半导 体、晶体管的研发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的过程中,尽 管人们对军队的作用有所争议,但是很少人会怀疑军队对半导体的巨额投资,而这些资金加速了半 导体研究的进展。輦輱訛 2.美国政府资助计算机的研发 尽管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巴贝奇以及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但是,当人们说到世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想起是1946年面世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计算机。它 的资助者来源于美国的陆军。 而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第一代计算机,几乎无一例外是由美国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 军方资助。而更远的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受益于军方所资助的半导体和晶体管的研究。輦輲訛 而就直接的资助者来看,几乎无一例外全是美国军方在支持。其中海军的作用最明显,其次是 空军。而当时最重要的项目多半来自海军和空军资助。由于计算机成本巨大,像麻省理工的旋风计 算机,每台造价高达400万到500万美元,如果离开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资助,要为这样的大型科研 项目筹资是难以想象的。而像IBM 海军条例研究计算机,每台造价也超过了200万美元,这个项目 也是由海军资助得以实现的。 表二、第一代美国的计算机及其资助者 73
第3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 加州大学CALDIC 95 海军 1951 哈佛马克四代计算机 空军 1951 DVAC 467 陆军 1952 雷神飓风(RAYDAO 460 海军 1952 ORDVAC 600 陆军 1952 NBS /UCLA和风计算机(SWAC 400 海军、空军 1952 ERA后勤计算机 350-650 海军 1953 ERA 1102 1,400 空军 1953 ERA 1103 895 海军以及NSA 1953 BM海军条例研究计算机 2,500 海军 1955 Kenneth Flamm,1988.Creating the Computer:Government,Industry and High Technology.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p76. 美国计算机发展史上,麻省理工旋风计算机(Whirlwind)是比较有意思的案例。1949年,苏联的 核试验成功。美国空军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美国空军担忧苏联空军可能携带原子弹到达美 国领空,袭击美国的本土。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空军认识到空间防御问题更加紧迫。美 国空军对麻省理工旋风计算机的投资开始大幅度上升。在1951年,旋风计算机项目总共花销了90万 美金,而空军就资助了60万美金,剩下的资金来自海军。自此以后,对旋风计算机的控制权从美国海 军手中转向了美国空军。⑤美国空军开始主导旋风计算机的研究议程,使得旋风计算机最终改变为 数字计算机。 此外,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以及美国国家普查局还资助建立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 算分析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对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了半导体、晶体管以及计算机以外,二战后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的改进就是 飞机。飞机性能的改进也离不开大量的政府资助。为了满足飞机制造对精密机床的需求,美国机床 产业的研发经费在1950年到1957年期间提高了8倍。®在上世纪60年代晚期,飞机引擎的改进也来 自军队的资源,而这是战后最重要的飞机引擎的改进。®而这些研发的经费大都来自美国政府。在 1964年,飞机工业中的90%的研发经费都来自政府拨款,其中最主要的资助者是美国空军。® 因此,无论是启动大型的研究项目,还是对己有的技术进行大规模改进,都离不开政府的资助。 而在苏联威胁下,美国政府资助重大技术的意愿显著增强。政府加大对技术的资助是技术进步政府 规模扩展的重要方面。此外,美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高端技术的采购力度。 三、美国政府作为高科技产品的采购者 美国政府作为新产品的采购者,对推动新技术的开发所起的作用也相当明显。由于早期高科技 产品造价过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造价。如在20世纪在30年代,机械计数器就己经出现 了。但是当时每台需要1200美元。这个价格过于高昂,相当于当时几辆家用汽车的价格。因此,很难 想象普通消费者能购买。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器的价格就己经大幅度下降,相当于当时 购买一辆汽车价格的四分之一。@尽管这样,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也过于昂贵,很难进入普通老 百姓的家庭。而正是由于美国政府大量的采购,为技术的继续改良做了贡献。 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政府加大了对当时高科技产业产品的采购。无论是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 还是其它关键的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当时基于安全考虑的政府采购。因此,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大规 模的采购计划,对新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整个电子行业而言,上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占了电子产业的产品的大部分。如表三所示, 在1952年的时候,政府需求占了电子产业产出的近60%。这大规模的需求对拉动美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 74
资料来源: Kenneth Flamm, 1988, Creating the Computer: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High Technolog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p76. 美国计算机发展史上,麻省理工旋风计算机(Whirlwind)是比较有意思的案例。1949年,苏联的 核试验成功。美国空军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美国空军担忧苏联空军可能携带原子弹到达美 国领空,袭击美国的本土。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空军认识到空间防御问题更加紧迫。美 国空军对麻省理工旋风计算机的投资开始大幅度上升。在1951年,旋风计算机项目总共花销了90万 美金,而空军就资助了60万美金,剩下的资金来自海军。自此以后,对旋风计算机的控制权从美国海 军手中转向了美国空军。輦輳訛美国空军开始主导旋风计算机的研究议程,使得旋风计算机最终改变为 数字计算机。 此外,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以及美国国家普查局还资助建立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 算分析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对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輦輴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了半导体、晶体管以及计算机以外,二战后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的改进就是 飞机。飞机性能的改进也离不开大量的政府资助。为了满足飞机制造对精密机床的需求,美国机床 产业的研发经费在1950年到1957年期间提高了8倍。輦輵訛在上世纪60年代晚期,飞机引擎的改进也来 自军队的资源,而这是战后最重要的飞机引擎的改进。輦輶訛而这些研发的经费大都来自美国政府。在 1964年,飞机工业中的90%的研发经费都来自政府拨款,其中最主要的资助者是美国空军。輦輷訛 因此,无论是启动大型的研究项目,还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大规模改进,都离不开政府的资助。 而在苏联威胁下,美国政府资助重大技术的意愿显著增强。政府加大对技术的资助是技术进步政府 规模扩展的重要方面。此外,美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高端技术的采购力度。 三、美国政府作为高科技产品的采购者 美国政府作为新产品的采购者,对推动新技术的开发所起的作用也相当明显。由于早期高科技 产品造价过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造价。如在20世纪在30年代,机械计数器就已经出现 了。但是当时每台需要1200美元。这个价格过于高昂,相当于当时几辆家用汽车的价格。因此,很难 想象普通消费者能购买。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器的价格就已经大幅度下降,相当于当时 购买一辆汽车价格的四分之一。輧輮訛尽管这样,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也过于昂贵,很难进入普通老 百姓的家庭。而正是由于美国政府大量的采购,为技术的继续改良做了贡献。 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政府加大了对当时高科技产业产品的采购。无论是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 还是其它关键的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当时基于安全考虑的政府采购。因此,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大规 模的采购计划,对新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輧輯訛 就整个电子行业而言,上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占了电子产业的产品的大部分。如表三所示, 在1952年的时候,政府需求占了电子产业产出的近60%。这大规模的需求对拉动美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第 3 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 年 加州大学CALDIC 95 海军 1951 哈佛马克四代计算机 - 空军 1951 DVAC 467 陆军 1952 雷神飓风(RAYDAC) 460 海军 1952 ORDVAC 600 陆军 1952 NBS /UCLA 和风计算机(SWAC) 400 海军、空军 1952 ERA后勤计算机 350-650 海军 1953 ERA 1102 1,400 空军 1953 ERA 1103 895 海军以及NSA 1953 IBM 海军条例研究计算机 2,500 海军 1955 74
黄琪轩: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作用巨大。后来,即使政府需求总量有所下跌,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采购的份额仍然超过了美 国电子产品产量的一半。而就具体的产品如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而言,政府采购对其技术的开发意 义就更明显 表三、美国电子产品的政府采购份额 销售总额 年份 政府份额% 消费者份额% 百万美元 1952 5210 59.5 25.0 1953 5600 57.7 25.0 1954 5620 55.2 25.0 1955 6107 54.6 24.6 1956 6715 53.5 23.8 资料来源: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leetronie Market Data Book,Washington D.C.(I974P2 在上世纪50年代,晶体管极为昂贵,不太可能广泛进行商业应用。®如果没有大量政府采购的 介入,很难想象这个产业的后续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贝尔实验室的附属制造工厂所生产的全部产 品都销往军队。⑧1952年,美国晶体管的生产厂家生产了90000个晶体管,而军队几乎将他们全部买 下,而且军队对价格毫不计较。@即便进入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采购仍然占据了晶体管的 最重要市场。 我们从表四中就可以看到,在1962年,晶体管的平均价格为50美元。当时,国防采购占据了市场 份额的100%。而即使后来随着晶体管的改进,晶体管的价格开始相应下降,其它需求开始进入。即 便如此,国防需求仍然相当重要。如表四所展示的那样: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防需求仍然占据 了晶体管需求的一半以上。正是由于大量的国防需求,使得半导体和晶体管有了进一步改进的机 会。也正是由于军队的采购,刺激企业的研发。有研究发现,大量的美国企业试图通过研发,向政府 展示自己有能力承担军事研发合同。® 半导体的政府采购® 表四美国晶体管的政府采购份额 年份 平均价格美元 国防采购的份额% 1962 50 100 1963 31.6 94 1964 18.5 85 1965 8.33 72 1966 5.05 53 Mowery.David,and Nathan Rosenberg.1998.Paths of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l33. 最早的计算机都是销售到美国联邦的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的国防部门和美国情报部门。®同 时,美国的软件业也是如此。早在1956年,兰德公司承担部分电脑程序的任务,建立了系统开发公司 (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而到了1960年政府防空系统的需要,兰德系统开发公司开始接 受其军事和国防软件设计项目,并逐渐做大。到了1963年,这个公司已经有了5700万的年度收益,而 其合同主要来自美国空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民防局、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等部门 的项目。®因此,早期,美国软件业最大的客户就是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国防部。®而我们 还需要注意到,不仅软件早期发展离不开当时美国政府的军事采购,即便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早 期,美国国防部的采购还占到美国软件贸易的近一半份额。®因此,美国计算机、软件等新的技术集 群的出现,离不开这些技术的早期消费者,即美国政府部门,尤其是国防部门。 而美国的机床业与飞机制造也是如此众多故事中的一个。二战后,机床行业也从战争期间的高 峰跌入低谷。美苏的冷战使美国机床行业恢复了生机。美国政府增大了对机床的采购,使得美国的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cnki
作用巨大。后来,即使政府需求总量有所下跌,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采购的份额仍然超过了美 国电子产品产量的一半。而就具体的产品如半导体、晶体管、计算机而言,政府采购对其技术的开发意 义就更明显 表三、美国电子产品的政府采购份额 资料来源: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lectronic Market Data Book, Washington D.C.(1974) P2 在上世纪50年代,晶体管极为昂贵,不太可能广泛进行商业应用。輧輰訛如果没有大量政府采购的 介入,很难想象这个产业的后续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贝尔实验室的附属制造工厂所生产的全部产 品都销往军队。輧輱訛1952年,美国晶体管的生产厂家生产了90000个晶体管,而军队几乎将他们全部买 下,而且军队对价格毫不计较。輧輲訛即便进入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采购仍然占据了晶体管的 最重要市场。 我们从表四中就可以看到,在1962年,晶体管的平均价格为50美元。当时,国防采购占据了市场 份额的100%。而即使后来随着晶体管的改进,晶体管的价格开始相应下降,其它需求开始进入。即 便如此,国防需求仍然相当重要。如表四所展示的那样: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防需求仍然占据 了晶体管需求的一半以上。正是由于大量的国防需求,使得半导体和晶体管有了进一步改进的机 会。也正是由于军队的采购,刺激企业的研发。有研究发现,大量的美国企业试图通过研发,向政府 展示自己有能力承担军事研发合同。輧輳訛 半导体的政府采购輧輴訛 表四 美国晶体管的政府采购份额 资料来源:Mowery, David, and Nathan Rosenberg. 1998. Path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133. 最早的计算机都是销售到美国联邦的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的国防部门和美国情报部门。輧輵訛 同 时,美国的软件业也是如此。早在1956年,兰德公司承担部分电脑程序的任务,建立了系统开发公司 (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而到了1960年政府防空系统的需要,兰德系统开发公司开始接 受其军事和国防软件设计项目,并逐渐做大。到了1963年,这个公司已经有了5700万的年度收益,而 其合同主要来自美国空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民防局、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等部门 的项目。輧輶訛因此,早期,美国软件业最大的客户就是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尤其是美国国防部。輧輷訛而我们 还需要注意到,不仅软件早期发展离不开当时美国政府的军事采购,即便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早 期,美国国防部的采购还占到美国软件贸易的近一半份额。輨輮訛因此,美国计算机、软件等新的技术集 群的出现,离不开这些技术的早期消费者,即美国政府部门,尤其是国防部门。 而美国的机床业与飞机制造也是如此众多故事中的一个。二战后,机床行业也从战争期间的高 峰跌入低谷。美苏的冷战使美国机床行业恢复了生机。美国政府增大了对机床的采购,使得美国的 年份 销售总额 百万美元 政府份额% 消费者份额 % 1952 5210 59.5 25.0 1953 5600 57.7 25.0 1954 5620 55.2 25.0 1955 6107 54.6 24.6 1956 6715 53.5 23.8 年份 平均价格 美元 国防采购的份额% 1962 50 100 1963 31.6 94 1964 18.5 85 1965 8,33 72 1966 5.05 53 黄琪轩: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美国技术变迁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