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012学年高三第三学段模块考试_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宫阕 哂笑(shen) 优柔寡断 量体裁衣 (liang) B.诘难 趿拉(j1) 秘而不宣 鞭辟入理 (pi C.轩敞 田塍(teng) 副对联 贪脏枉法 (wang D.誊写 厢庑(w) 仗义执言 嘁嘁喳喳 (cha)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专家考证,晋祠难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 至商代,距 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②像“甲型HN流感”这样重大的疾病在人类蔓延,势必会引起社 会 ,各国政府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严密的监控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 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回溯 振荡 周游 B.追 振荡 漫游 C.追溯 震荡 周游 D.回 溯 震荡 漫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 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 对水价构成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 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年轻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 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 未及的。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 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山东省青岛二中 2011-2012 学年高三第三学段模块考试_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5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宫阕 哂笑(shěn) 优柔寡断 量体裁衣 (liáng) B. 诘难 趿拉(jí) 秘而不宣 鞭辟入理 (pì) C. 轩敞 田塍(téng) 一副对联 贪脏枉法 (wǎng) D. 誊写 厢庑(wǔ) 仗义执言 嘁嘁喳喳 (chā)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根据专家考证,晋祠难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 至商代,距 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②像“甲型 H1N1 流感”这样重大的疾病在人类蔓延,势必会引起社 会 ,各国政府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严密的监控。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_____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 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回溯 振荡 周游 B.追 溯 振荡 漫游 C.追溯 震荡 周游 D.回 溯 震荡 漫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 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 对水价构成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C.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 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 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年轻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 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 未及的。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 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 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髙 资”行业(高污染、髙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査, 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国民中越来越多的人能成为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会学习、会生活的人 “人才”自然会出来。一门心思地只想培养“人才”,出来的有可能只是“才” 而不是一个很好的“人”。 D.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铁人》《南京!南京!》《大河》 《高考197》《邓稼先》等,已陆续在各地公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 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 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 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 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 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 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 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 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 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 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 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 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 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轁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 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 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 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 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 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 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 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 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埠海塘以来,钱
A. 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 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 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 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国民中越来越多的人能成为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会学习、会生活的人, “人才”自然会出来。一门心思地只想培养“人才”,出来的有可能只是“才”, 而不是一个很好的“人”。 D.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重点国产影片:《铁人》《南京!南京!》《大河》 《高考 1977》《邓稼先》等,已陆续在各地公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 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 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 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 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 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 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 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 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 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 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 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 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 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 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 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 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 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 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 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 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 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 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
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 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 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冮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 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 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 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 蟹的方法很常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 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 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 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 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 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 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 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定国目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 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 置酒黄楼上以待之,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
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 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 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 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 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 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 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 蟹的方法很常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 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 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 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 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 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 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 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 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 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 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
牦吒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 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来源:学* 科*网]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 南。②睎:昏乱,糊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又以病止酒 D、耗睎焉真一老农夫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 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 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 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 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4分) (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分) (3)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 处不鸣蛙
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 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来源:学* 科*网]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 南。 ②眊眊:昏乱,糊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 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 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 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 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 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4 分) (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 分) (3)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3 分) 14.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 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 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在前两联中是从哪几个角度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 赋》)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 琶行》) 秋阴不散霜飞晚, (李商隐《宿骆 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破阵子》)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 号)(3分) ①永恒的敌人是时间 ②时间不会无休无止地载运任何事物 ③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 ④从永恒的终点看去,时间的来去全是空的 ⑤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失和死亡 永恒的敌人是什么?, ,时间不会把任何 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17.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 号不超过32个字)(5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 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 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 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 你站立髙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 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 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 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在前两联中是从哪几个角度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部分。(任选 3 题)(6 分) ⑴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 赋》) ⑵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 琶行》) 秋阴不散霜飞晚, 。 (李商隐《宿骆 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破阵子》) ⑷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五、(12 分) 16.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 号)(3 分) ①永恒的敌人是时间 ②时间不会无休无止地载运任何事物 ③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 ④从永恒的终点看去,时间的来去全是空的 ⑤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失和死亡 永恒的敌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不会把任何 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17. 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 号不超过 32 个字)(5 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 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 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 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 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 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 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