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有效教师的特征 32.11930年代以前的研究 最早对教师的研究是通过描 述有效教师和低效教师之间人 教学技能熟练 更严格的纪 律 格特征上的差异来探索影响教「能激发学生 学有效性的因素。由于当时还学习动机 更慈祥 没有测量心理能力、人格特质 和态度等因素的工具和量表 因此早期的研究是让学生们对 有名望 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教师进行评 的 价,或者由教学专家进行判断, 从中寻找出好教师的特征
3.2 有效教师的特征 3.2.1 1930年代以前的研究 最早对教师的研究是通过描 述有效教师和低效教师之间人 格特征上的差异来探索影响教 学有效性的因素。由于当时还 没有测量心理能力、人格特质 和态度等因素的工具和量表, 因此早期的研究是让学生们对 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教师进行评 价,或者由教学专家进行判断, 从中寻找出好教师的特征。 更严格的纪 律 更慈祥 教学技能熟练 能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 有名望 …… 的
3221930年代后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始,由 于心理学家已经制定出测 自我控制 良好判断力 量人格特征的量表,开始 对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测 热心 体谅 量,发现有效教师一般具 有自我控制、良好判断力 热心、体谅、有魅力等特 温暖 征
3.2.2 1930年代后的研究 20世纪30 年代始,由 于心理学家已经制定出测 量人格特征的量表,开始 对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测 量,发现有效教师一般具 有自我控制、良好判断力、 热心、体谅、有魅力等特 征。 良好判断力 体谅 自我控制 热心 温暖 ……
3.2.3对有效教师特征研究的评价 ·关键问题在于,上述研究并未证实有效教师的特征是否会 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研究者开始采用标准一效能研究范式,首先确定教师成功 教学的一系列标准,如学生成就、学生评分、校长评分等; 其次选择相应的教师特征并测量;最后,计算二者的相关 系数。 ·结果发现:尽管有个别研究证实教师特征与学生学业成就 有关,但绝大多数研究结论认为,教师人格特征与学业成 就的正相关不到30%。因此,Bege(1979)评论认为, 有效教师的特征“都是不实的或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
3.2.3 对有效教师特征研究的评价 • 关键问题在于,上述研究并未证实有效教师的特征是否会 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 研究者开始采用标准-效能研究范式,首先确定教师成功 教学的一系列标准,如学生成就、学生评分、校长评分等; 其次选择相应的教师特征并测量;最后,计算二者的相关 系数。 • 结果发现:尽管有个别研究证实教师特征与学生学业成就 有关,但绝大多数研究结论认为,教师人格特征与学业成 就的正相关不到30%。因此,Begle(1979)评论认为, 有效教师的特征“都是不实的或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 的
33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 33.1研究背景 由于有效教师是什么的研究(即有效教师的特征)没有 取得可靠的结果,也由于行为主义和过程一结果研究范式 的影响,20世纪50、60开始年代,研究者认识到“教师 做什么比教师是什么更重要”,并开始将研究的侧重点转 向对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如提问、解释、评价、表扬 陈述的清晰性、指向性、教学进度的控制、课堂走动的范 围等行为。分析这些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间的关系, 意欲区别“有效的教师行为”与“无效的教师行为
3.3 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 3.3.1 研究背景 由于有效教师是什么的研究(即有效教师的特征)没有 取得可靠的结果,也由于行为主义和过程-结果研究范式 的影响,20世纪50、60开始年代,研究者认识到“教师 做什么比教师是什么更重要”,并开始将研究的侧重点转 向对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如提问、解释、评价、表扬、 陈述的清晰性、指向性、教学进度的控制、课堂走动的范 围等行为。分析这些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间的关系, 意欲区别“有效的教师行为”与“无效的教师行为
332过程一结果研究范式 ·过程一结果研究范式,可用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 与学生学业成就间的关系,教学行为的测量指标 主要是教学行为的类型及出现的频率 ·具体说来该研究范式有3种变化类型
3.3.2 过程-结果研究范式 • 过程-结果研究范式,可用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 与学生学业成就间的关系,教学行为的测量指标 主要是教学行为的类型及出现的频率。 • 具体说来该研究范式有3种变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