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结构,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要素及分 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等。掌握国家实力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全球政治地 理格局的主要学说等。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现象 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政治地理现象几乎 无处不在。小到诸如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是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 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区域可以自治、努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虽然地理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一旦地理环境被 赋予政治含乂而形成政治地理现象,它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等。 二、政治地理单元 任何政治地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具有诸如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行为主体,而且是在 定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 政治地理单元,这种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 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政治地理单元分为三个级别: 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列支敦士登等) 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如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 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 由于国际级的政治地理单元是以国家为基本组成单位,而国内级的则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还由 于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公认地位,因此,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 现象。 国家单元,就成为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利益实体,所属政治地理单元的政治组织或集团对其拥 有绝对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在国际关系上称为主权,在国家内部称为统治权。任何其它政治地理 单元,未经许可,或没有使其屈服的权力,不得对这一实体施加任何影响。 三、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地理结构:指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可分为政治空间 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 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尤其重 要的是,只有各种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 用。因此,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它不仅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 体,其本身又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力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 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 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如果说,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 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四、政治地理过程 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些要素的变化才推动了政 治地理结构的演化,使政治地理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政治地理作用。 政治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扩散 指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 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 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 扩展扩散是指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 它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政治变化。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非洲的民族解放 运动就是扩展、扩散的很好例证。 2.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 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过程。或者由于某种强制力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结构,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要素及分 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等。掌握国家实力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全球政治地 理格局的主要学说等。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一、政治地理现象 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政治地理现象几乎 无处不在。小到诸如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是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 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区域可以自治、努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虽然地理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一旦地理环境被 赋予政治含义而形成政治地理现象,它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等。 二、政治地理单元 任何政治地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具有诸如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的行为主体,而且是在 一定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 政治地理单元,这种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 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政治地理单元分为三个级别: 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列支敦士登等); 国际级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如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 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 由于国际级的政治地理单元是以国家为基本组成单位,而国内级的则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还由 于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公认地位,因此,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 现象。 国家单元,就成为具有排他意义的空间利益实体,所属政治地理单元的政治组织或集团对其拥 有绝对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在国际关系上称为主权,在国家内部称为统治权。任何其它政治地理 单元,未经许可,或没有使其屈服的权力,不得对这一实体施加任何影响。 三、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地理结构:指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可分为政治空间 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 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尤其重 要的是,只有各种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 用。因此,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它不仅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 体,其本身又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力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 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 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如果说,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 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 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四、政治地理过程 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些要素的变化才推动了政 治地理结构的演化,使政治地理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政治地理作用。 政治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扩散 指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 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 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 扩展扩散是指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 它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政治变化。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非洲的民族解放 运动就是扩展、扩散的很好例证。 2.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 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过程。或者由于某种强制力
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3.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是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的,它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方式主要有 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4.主权的变化 主权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 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 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该区域具有清晰的边界并得到国际的公认。 国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拥有确定的领土 要被多数国家和本国国民承认,其居民才能定居,才能进行各种必要的活动。因此,一个国家,无 论大小,都有一个划定的、界限明确的土,在其领土内,其政府与人民拥有自主权。 (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定居人口是国家从事一切国家活动的行为主体。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现象, 也就没有了国家。人口必须是定居的、非流动的。只有有了定居人口,才能建立统治国家的政治结 构,才能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形成国家。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政府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政权组织机构,对内实行统治与管理,对外实行外交,谋求国家安全。有 了政府才能把一定数量的人口组织起来,把其领土管辖起来,对内实行管理,对外进行交往。如果 没有政府,则居民就一盘散沙,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实现国家的职能 (4)拥有主权 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不受外部任何势力直接控制 的权力。是独立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的核心。只有拥有主权,国家才能独立地处理内外部事 国家的职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社会秩序的调节者;社会经济的领导者;是科技、教育、卫 生等公共事业的兴办者。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1、领土的范围 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没有领土,国家就不复存在。国家的领土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 成,它包括疆界以内的陆地、水域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领陆、领水和领空 领陆,国家领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内的陆地组成,这就是领陆。领陆是国家领土最基本的组成 都分,领水和领空都附着于领陆 领水,是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内水)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领海)。内水包括国 家境内的河流、湖泊、运河、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的水域。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受国家主权支 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虽然关于海域的宽度日前尚有争论,但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宽度 为12海里。 领空,领空包括国家的陆地和领水之上的全部上空。关于领空的高度迄今为止是一个尚未解 决,但国际法既规定各国对其大气空间拥有主权,而宇宙空间对于各国的研究和利用都是开放的。 因此,大体可以确定领空的高度由大气空间和宇宙中间的分界线来决定。 由于领土是确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且地表形态及海陆空间差异巨大,还由于历史的或其它因素 对国家起源及发展的影响,使不同国家的领土具有不同的地理规模、形状、位置。正是这些领土要 素的差异,使领土具有不同的政治地理意义。任何国家都存在着拥有、占领、防御某一领土空间的 偏好,这就是所谓的领土权。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 争,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所谓的领土主权。没有领土国家就不复存在。 1.领土规模 领土的空间形态之一就是领土规模。各国领土面积的大小差别是非常大的。世界上有非常大的国 家,也有非常小的国家。面积最大国家是俄罗斯,其面积达1.707×107km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11%;其次是加拿大(9.9×10km2、中国(9.6×105km2)和美国(9.3×106km2);最小的是摩纳哥和梵 蒂冈,面积分别为1.89km2和0.44km2
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3.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是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的,它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方式主要有 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4.主权的变化 主权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 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一、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 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该区域具有清晰的边界并得到国际的公认。 国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拥有确定的领土 领土是国家存在的天然地理基础和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居民居住和进行一切活动的空间。领土 要被多数国家和本国国民承认,其居民才能定居,才能进行各种必要的活动。因此,一个国家,无 论大小,都有一个划定的、界限明确的土,在其领土内,其政府与人民拥有自主权。 (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定居人口是国家从事一切国家活动的行为主体。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现象, 也就没有了国家。人口必须是定居的、非流动的。只有有了定居人口,才能建立统治国家的政治结 构,才能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形成国家。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政府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政权组织机构,对内实行统治与管理,对外实行外交,谋求国家安全。有 了政府才能把一定数量的人口组织起来,把其领土管辖起来,对内实行管理,对外进行交往。如果 没有政府,则居民就一盘散沙,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实现国家的职能。 (4)拥有主权 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不受外部任何势力直接控制 的权力。是独立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的核心。只有拥有主权,国家才能独立地处理内外部事 物。 国家的职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社会秩序的调节者;社会经济的领导者;是科技、教育、卫 生等公共事业的兴办者。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1、领土的范围 任何国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没有领土,国家就不复存在。国家的领土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 成,它包括疆界以内的陆地、水域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领陆、领水和领空。 领陆,国家领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内的陆地组成,这就是领陆。领陆是国家领土最基本的组成 都分,领水和领空都附着于领陆。 领水,是指位于陆地疆界以内(内水)或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领海)。内水包括国 家境内的河流、湖泊、运河、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的水域。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受国家主权支 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虽然关于海域的宽度日前尚有争论,但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宽度 为12海里。 领空,领空包括国家的陆地和领水之上的全部上空。关于领空的高度迄今为止是一个尚未解 决,但国际法既规定各国对其大气空间拥有主权,而宇宙空间对于各国的研究和利用都是开放的。 因此,大体可以确定领空的高度由大气空间和宇宙中间的分界线来决定。 由于领土是确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且地表形态及海陆空间差异巨大,还由于历史的或其它因素 对国家起源及发展的影响,使不同国家的领土具有不同的地理规模、形状、位置。正是这些领土要 素的差异,使领土具有不同的政治地理意义。任何国家都存在着拥有、占领、防御某一领土空间的 偏好,这就是所谓的领土权。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 争,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所谓的领土主权。没有领土国家就不复存在。 1.领土规模 领土的空间形态之一就是领土规模。各国领土面积的大小差别是非常大的。世界上有非常大的国 家,也有非常小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面积达1.707×107km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11%;其次是加拿大(9.9×106km2、中国(9.6×106km2)和美国(9.3×106km2);最小的是摩纳哥和梵 蒂冈,面积分别为1.89km2和0.44km2
有的地理学家甚至按照国家领土面积的大小对国家进行分类,如美国政治地理学家德布列杰根据 领土的大小把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极小国、小国、中等国、大国、极大国等。 国家的领土并不是越大越好,大国可能比小国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发和利用,但是如管理不善, 也会引起许多麻烦;而一些小国,如瑞士、瑞典等由于组织得当,现在和美国等国一样,成为著名 的工业化国家。 2.领土形状 世界各国的领土形状差异很大。按形状特点可分为六类,如图 穿孔型南彩 陕长型(智和 延忡型(幸国) 分离型(丹变 1)狭长型 即领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狭窄条带状的分布,如智利、意大利、挪威、瑞典、越南 狭长型国家由于地区之间差异比较大,给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政府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容易导 致地方主义。如在智利,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环境区,北部是阿塔卡马沙漠,中部是地中海气候,南 部则是海洋性气候。南北环境相差非常大,这使得智利政府在制定工农业政策时必须兼顾这三个环 境大不相同的地区。 2)坚实型(紧实型、紧凑型) 即从领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差别不大,领土形状呈近似圆形或方形,没有分离的领土,如波 兰、津巴布韦、乌拉圭等。 这些国家往往介于周围其他国家之间,形状似圆形或矩形。国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相差不大, 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管理和控制比较容易。 3)延伸型 即虽然大部分领土也是呈紧实型,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远离领土中心的走廊,如泰国、扎伊 尔、南非等。 如扎伊尔,有两个突出部分:一是西部,是首都金沙萨所在地,这是通向大西洋的走廊;二是 东南部沙巴区,是国民生产重要的省份所在,中部刚果盆地把二者分割开来。这给管理上造成许多 困难。 4)分离型(松散型) 即国家领土包括两个或多个单独的部分,这些部分被水域或其它国家分开,形成破碎分离的分 布状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水路或航空。如印度尼西亚、丹麦等国。 又分三种情况 ①国家领土全部位于岛上,如日本、菲律宾。在日本首都位于最大岛本州,在菲律宾,首都位 于最大岛吕宋岛。 ②领土部分在大陆,部分在岛屿上,如意大利(主要在亚平宁半岛,也包括地中海中部的西西 里岛和撤丁岛),马来西亚(主要在马来半岛上,也包括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 ③领土陆地被其他国家领土分割,如美国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被加拿大所分隔 松散型国家由于空间距离大而带来诸如交通联系、政府控制等的不便 5)穿孔型 即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个所包围,如莱索托、圣马力诺等。 6)飞地型
有的地理学家甚至按照国家领土面积的大小对国家进行分类,如美国政治地理学家德布列杰根据 领土的大小把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极小国、小国、中等国、大国、极大国等。 国家的领土并不是越大越好,大国可能比小国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发和利用,但是如管理不善, 也会引起许多麻烦;而一些小国,如瑞士、瑞典等由于组织得当,现在和美国等国—样,成为著名 的工业化国家。 2.领土形状 世界各国的领土形状差异很大。按形状特点可分为六类,如图。 1)狭长型 即领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形成狭窄条带状的分布,如智利、意大利、挪威、瑞典、越南 等。 狭长型国家由于地区之间差异比较大,给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政府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容易导 致地方主义。如在智利,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环境区,北部是阿塔卡马沙漠,中部是地中海气候,南 部则是海洋性气候。南北环境相差非常大,这使得智利政府在制定工农业政策时必须兼顾这三个环 境大不相同的地区。 2)坚实型(紧实型、紧凑型) 即从领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差别不大,领土形状呈近似圆形或方形,没有分离的领土,如波 兰、津巴布韦、乌拉圭等。 这些国家往往介于周围其他国家之间,形状似圆形或矩形。国土中心到边界的距离相差不大, 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管理和控制比较容易。 3)延伸型 即虽然大部分领土也是呈紧实型,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远离领土中心的走廊,如泰国、扎伊 尔、南非等。 如扎伊尔,有两个突出部分:一是西部,是首都金沙萨所在地,这是通向大西洋的走廊;二是 东南部沙巴区,是国民生产重要的省份所在,中部刚果盆地把二者分割开来。这给管理上造成许多 困难。 4)分离型(松散型) 即国家领土包括两个或多个单独的部分,这些部分被水域或其它国家分开,形成破碎分离的分 布状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水路或航空。如印度尼西亚、丹麦等国。 又分三种情况: ①国家领土全部位于岛上,如日本、菲律宾。在日本首都位于最大岛本州,在菲律宾,首都位 于最大岛吕宋岛。 ②领土部分在大陆,部分在岛屿上,如意大利(主要在亚平宁半岛,也包括地中海中部的西西 里岛和撤丁岛),马来西亚(主要在马来半岛上,也包括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 ③领土陆地被其他国家领土分割,如美国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被加拿大所分隔。 松散型国家由于空间距离大而带来诸如交通联系、政府控制等的不便。 5)穿孔型 即一国领土完全被另一个所包围,如莱索托、圣马力诺等。 6)飞地型
飞地是指某国领土的某一部分四周全被邻国领土所包围,但主权仍为其国所有。如西班牙在法 国境内的利维亚,瑞士在意大利境内的堪培尼,德国在瑞士境内的比辛根。 尽管飞地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大,但由于管理上的不方便以及特殊性,如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们 通常独立于附近的市场,供应和就业就成了问题,这就给无论是飞地所属的国家还是东道主国家造 成了诸多不便,容易影响两国正常的国际关系 3.领土位置 领土的位置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位置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例如,新加坡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为其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波兰曾位 于苏联和德国之间,所以长时无当缓冲国的角色。在当代,由位置而导致的两国之间摩擦主要发生 在内陆国和沿海国之间 国家领土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由于海陆位置差异。分别有沿海国家,如法国、荷兰等;岛屿 国家,如英国、日本等;有海陆兼备型国家,即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广阔陆地的国家,如中 国、美国等:;还有内陆国家。 内陆国家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没有海岸线,地处内陆,如蒙古、阿富汗等。它们的海上贸易需要经过 其他国家的领土,这就容易导致这些国家和过境国家的政治纠纷。 内陆国主要有两个共同特征:a)内陆国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经济 发展对邻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邻国的关税政策对这些内陆国有直接影响。因此,争取出海权 和过境自由是所有内陆国关心的问题。b)在政治和军事上,大部分内陆国都比较弱,有一些国家还 起缓冲作用 内陆国的出海权和过境自由一直是内陆国关心的问题,在19世纪以前 国只要通过另一国领 土运输或运送货物,就必须交过境费;二战之后,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内陆国和过境国已逐 渐达成协议,为内陆国的出海和过境自由提供方便。内陆国或者通过过境国允许的河流或者通过过 境国提供的走廊出海。如在欧洲,多瑙河为奥地利、匈牙利两个内陆国出海提供了方便。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1.首都 首都是一国政治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首都是中央政府所 在地,政府各部门及外国使馆所在地。一国通常只有一个首都,但也有例外,例如南非的行政首都 是比勒陀利亚,而立法机关设在开普敦,司法机构在布隆方丹。 首都的职能是多样化的。首要功能就是行政管理职能。首都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中心,是国家行 政决策的中心,对整个国家的版图进行行政上的管理 首都必须是全国的交通中心。为了实施国家对全国政治、经济及军事的有效管理,要求首都与 全国各地之间具有尽可能迅速的交通、通讯联系。因此,首都往往是一个国家的交通通讯枢纽。许 多国家的首都除具有政治中心的职能外,还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如西非沿海12国,其首都首先 是国际贸易中心。再如英国的首都伦敦、日本的首都东京不仅是本国经济中心;也是世界性的金融 中心。 2.核心区 核心区是指国家得以起源,或国家观念赖以传播的“原子”中心地区;从一国的现状看,核心 区是指国家的人口、交通、工商业、资源等髙度聚集的“心脏”地区。前者可称为起源型核心区, 后者可称为经济型核心区。 (1)起源型核心区 起源型核心区是国家最初的发展源地,国家后来的版图都是在这个核心区的基础上进化而成 起源型核心一般资源条件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人口数量多,文化水平也较 础。在这块地区岀现的国家就开始向四周扩大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把其纳入自 己政治管辖范围。在其向四周逐步扩大过程中,如无其它势力阻止,就会不断向前发展,直到达到 其自然边界或势力平衡之处才能停下来 许多同家都包含这种核心区,如法国的巴黎盆地,巴黎是这个核心区的枢纽;俄罗斯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周 围地区;中国的核心区则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美国和加拿大,核心区位于五大湖地区。 (2)经济型核心区 经济型核心区是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那些区域。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美 国的五大湖地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日本的“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 和濑户内海)地区等等。 一般来说,经济核心区的特征是生产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交通运输便利。当然,由于政治 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总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因而有的核心区既是经济核心区,又是起源 核心区,同时还是民族文化核心区。有的国家不止一个核心区,有的国家的核心区还经常变动。 四.边界与边疆 1、边界
飞地是指某国领土的某一部分四周全被邻国领土所包围,但主权仍为其国所有。如西班牙在法 国境内的利维亚,瑞士在意大利境内的堪培尼,德国在瑞士境内的比辛根。 尽管飞地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大,但由于管理上的不方便以及特殊性,如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们 通常独立于附近的市场,供应和就业就成了问题,这就给无论是飞地所属的国家还是东道主国家造 成了诸多不便,容易影响两国正常的国际关系。 3.领土位置 领土的位置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位置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例如,新加坡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为其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波兰曾位 于苏联和德国之间,所以长时无当缓冲国的角色。在当代,由位置而导致的两国之间摩擦主要发生 在内陆国和沿海国之间。 国家领土的地理位置差异很大。由于海陆位置差异。分别有沿海国家,如法国、荷兰等;岛屿 国家,如英国、日本等;有海陆兼备型国家,即既有漫长的海岸线,又有广阔陆地的国家,如中 国、美国等;还有内陆国家。 内陆国家: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没有海岸线,地处内陆,如蒙古、阿富汗等。它们的海上贸易需要经过 其他国家的领土,这就容易导致这些国家和过境国家的政治纠纷。 内陆国主要有两个共同特征:a)内陆国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和贸易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经济 发展对邻国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邻国的关税政策对这些内陆国有直接影响。因此,争取出海权 和过境自由是所有内陆国关心的问题。b)在政治和军事上,大部分内陆国都比较弱,有一些国家还 起缓冲作用。 内陆国的出海权和过境自由一直是内陆国关心的问题,在19世纪以前,一国只要通过另一国领 土运输或运送货物,就必须交过境费;二战之后,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内陆国和过境国已逐 渐达成协议,为内陆国的出海和过境自由提供方便。内陆国或者通过过境国允许的河流或者通过过 境国提供的走廊出海。如在欧洲,多瑙河为奥地利、匈牙利两个内陆国出海提供了方便。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1.首都 首都是一国政治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首都是中央政府所 在地,政府各部门及外国使馆所在地。一国通常只有一个首都,但也有例外,例如南非的行政首都 是比勒陀利亚,而立法机关设在开普敦,司法机构在布隆方丹。 首都的职能是多样化的。首要功能就是行政管理职能。首都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中心,是国家行 政决策的中心,对整个国家的版图进行行政上的管理。 首都必须是全国的交通中心。为了实施国家对全国政治、经济及军事的有效管理,要求首都与 全国各地之间具有尽可能迅速的交通、通讯联系。因此,首都往往是一个国家的交通通讯枢纽。许 多国家的首都除具有政治中心的职能外,还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如西非沿海12国,其首都首先 是国际贸易中心。再如英国的首都伦敦、日本的首都东京不仅是本国经济中心;也是世界性的金融 中心。 2.核心区 核心区是指国家得以起源,或国家观念赖以传播的“原子”中心地区;从一国的现状看,核心 区是指国家的人口、交通、工商业、资源等高度聚集的“心脏”地区。前者可称为起源型核心区, 后者可称为经济型核心区。 (1)起源型核心区 起源型核心区是国家最初的发展源地,国家后来的版图都是在这个核心区的基础上进化而成 的。 起源型核心一般资源条件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人口数量多,文化水平也较 高,其发展程度与速度必然超过周围地区。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就为军事、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 础。在这块地区出现的国家就开始向四周扩大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把其纳入自 己政治管辖范围。在其向四周逐步扩大过程中,如无其它势力阻止,就会不断向前发展,直到达到 其自然边界或势力平衡之处才能停下来。 许多同家都包含这种核心区,如法国的巴黎盆地,巴黎是这个核心区的枢纽;俄罗斯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周 围地区;中国的核心区则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美国和加拿大,核心区位于五大湖地区。 (2)经济型核心区 经济型核心区是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那些区域。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美 国的五大湖地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日本的“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 和濑户内海)地区等等。 一般来说,经济核心区的特征是生产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交通运输便利。当然,由于政治、 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总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因而有的核心区既是经济核心区,又是起源 核心区,同时还是民族文化核心区。有的国家不止一个核心区,有的国家的核心区还经常变动。 四.边界与边疆 1、边界
1)定义 国际法规定: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一个国家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的领土和末 被占领的土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 家行使其全权的界线。由于向领空可以向上延伸,因此,它实质上是一个曲面 2)边界的特征 地理特征。具有自然地理特征,无论以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分界线,还是以经线、纬线作 为分界线,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地球表面上或地图上可以标出来。 ②政治特征。一方面,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界线,是国家主权的分界线。一个国家的边界 旦确定,该国就有权对其领土及生活其上的人民实行管辖,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不要 干涉他国的内政”,即就是不要干涉他国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否则,就是侵犯他国主权。我们还经 常看到,在边界线的两侧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在朝鲜半岛的北纬38°线。附近的军事分界 线,以北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南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另一方面,边界是保证国家领土继而 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一国的边界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到它与邻国的关系。 3)边界的类型 (1)自然边界。所谓自然边界是指以自然要素作为划分边界的依据。一般以独特的地貌特征为根 据,如髙山、海洋、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等。具体包括 ①界山:界山是自平地天然突起的、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领土的高地。如阿尔卑斯山 脉—一瑞士、意大利、法国;喜马拉雅山脉一一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安第斯山脉一一智 利、阿根廷 般来说,边界线是在山脊上沿着分水岭走的 ②界河:界河是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河流。如果河流是不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是在河流的中 间,循着河流两岸曲折而行:如果河流是可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在主航道的中间。但边界也可以 是河的一岸。如果在界河上架桥梁,在没有特别条约的规定下,边界线一般在桥梁的中间。另外, 河流若是由于自然作用而改道,边界也会发生变更。 湖、③界湖:界湖是分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士的湖泊。边界线一般通过湖泊的中间。如五大 美国、加拿大:的的喀喀湖—一秘鲁、玻利维亚;维多利亚湖一一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 亚 ④海峡:根据国际法规定,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陆地的海峡,除了特殊条约规定以外,其边界 线一般通过海峡的中间或通过中航道。如朝鲜海峡—一日本和朝鲜;直布罗陀海峡—一西班牙、英 国和摩洛哥。 (2)人为边界。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作为依据划 分的边界。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人为边界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①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这种边界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 间。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边界 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是“东欧”和“西欧”的划分。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一个自然地理 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 ②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如沿着民族、语言分布的界线而划分;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边 界,如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当时根据宗教分布而划分的界线 (3)几何边界。几何国界是指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划分的国界,不 考虑地表上的人文和自然状况,又称数理国界。如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以北纬49°作为边界;埃及和 苏丹基本以北纬22°作为边界。阿拉斯加(美)和加拿大基本以西经141°作为边界,埃及和利比亚基 本以东经25°作为边界。 (4)海洋边界线。海上的界线既有与相邻国之间的界线,也有国家领海与公海之间的界线。相 邻国家间的领海划分是两国之间的事,而与公海之间的界线则涉及国际公认问题。由于各国利益不 同及海岸特点差异,各国宣布的领海宽度亦不相同。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规定“每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的权利,但按照本公约,确定为 自该国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即各国可在12海里内自行确定其领海宽度。在 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部分中承认沿海国对邻接其陆地从领海基线量起的200海里区内有勘探、 开发、养护和管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及其它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的主权权利。 4)边界的职能主要有 防御职能:如界山、界水具有防御功能 ②政治法律职能:边界的政治职能是指,边界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的界线,在边界内,国家或 政府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独特的政治体制,接受特定的意识形态,而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 边界的法律职能有:一是两国边界一旦确定就产生法律效应,边界首先受国际法的保护,边界的任 何变动都须在严格遵守国际法的程序下进行,任何一国未经他国同意对边界的随意改动,都是违法 行为:二是边界是一国政府法律达到的最后适应线,超过界线,国家的法律就失效 ③经济职能。边界的经济职能突岀地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国家的经济体系,国家通 过关税和贸易政策人为地控制生产和交换,以此来保护民族经济。当然通过边界的经济交换不是对 国家主权的侵犯,这与政治边界和军事防御边界不同
1)定义 国际法规定: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个国家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的领土和末 被占领的土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 家行使其全权的界线。由于向领空可以向上延伸,因此,它实质上是一个曲面。 2)边界的特征 ①地理特征。具有自然地理特征,无论以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分界线,还是以经线、纬线作 为分界线,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地球表面上或地图上可以标出来。 ②政治特征。一方面,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界线,是国家主权的分界线。一个国家的边界 一旦确定,该国就有权对其领土及生活其上的人民实行管辖,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不要 干涉他国的内政”,即就是不要干涉他国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否则,就是侵犯他国主权。我们还经 常看到,在边界线的两侧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在朝鲜半岛的北纬38°线。附近的军事分界 线,以北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以南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另一方面,边界是保证国家领土继而 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一国的边界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到它与邻国的关系。 3)边界的类型 (1)自然边界。所谓自然边界是指以自然要素作为划分边界的依据。一般以独特的地貌特征为根 据,如高山、海洋、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等。具体包括: ①界山:界山是自平地天然突起的、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领土的高地。如阿尔卑斯山 脉——瑞士、意大利、法国;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安第斯山脉——智 利、阿根廷。 一般来说,边界线是在山脊上沿着分水岭走的。 ②界河:界河是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河流。如果河流是不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是在河流的中 间,循着河流两岸曲折而行:如果河流是可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在主航道的中间。但边界也可以 是河的一岸。如果在界河上架桥梁,在没有特别条约的规定下,边界线一般在桥梁的中间。另外, 河流若是由于自然作用而改道,边界也会发生变更。 ③界湖:界湖是分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土的湖泊。边界线一般通过湖泊的中间。如五大 湖——美国、加拿大:的的喀喀湖——秘鲁、玻利维亚;维多利亚湖——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 亚等。 ④海峡:根据国际法规定,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陆地的海峡,除了特殊条约规定以外,其边界 线一般通过海峡的中间或通过中航道。如朝鲜海峡——日本和朝鲜;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英 国和摩洛哥。 (2)人为边界。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作为依据划 分的边界。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人为边界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①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这种边界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 间。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边界。 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是“东欧”和“西欧”的划分。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一个自然地理 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 ②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如沿着民族、语言分布的界线而划分;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边 界,如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当时根据宗教分布而划分的界线。 (3)几何边界。几何国界是指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划分的国界,不 考虑地表上的人文和自然状况,又称数理国界。如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以北纬49°作为边界;埃及和 苏丹基本以北纬22°作为边界。阿拉斯加(美)和加拿大基本以西经14l°作为边界,埃及和利比亚基 本以东经25°作为边界。 (4)海洋边界线。海上的界线既有与相邻国之间的界线,也有国家领海与公海之间的界线。相 邻国家间的领海划分是两国之间的事,而与公海之间的界线则涉及国际公认问题。由于各国利益不 同及海岸特点差异,各国宣布的领海宽度亦不相同。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规定“每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的权利,但按照本公约,确定为 自该国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即各国可在12海里内自行确定其领海宽度。在 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部分中承认沿海国对邻接其陆地从领海基线量起的200海里区内有勘探、 开发、养护和管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及其它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的主权权利。 4)边界的职能主要有 ①防御职能:如界山、界水具有防御功能。 ②政治法律职能:边界的政治职能是指,边界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的界线,在边界内,国家或 政府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独特的政治体制,接受特定的意识形态,而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 边界的法律职能有:一是两国边界一旦确定就产生法律效应,边界首先受国际法的保护,边界的任 何变动都须在严格遵守国际法的程序下进行,任何一国未经他国同意对边界的随意改动,都是违法 行为:二是边界是一国政府法律达到的最后适应线,超过界线,国家的法律就失效。 ③经济职能。边界的经济职能突出地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国家的经济体系,国家通 过关税和贸易政策人为地控制生产和交换,以此来保护民族经济。当然通过边界的经济交换不是对 国家主权的侵犯,这与政治边界和军事防御边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