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补习学校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联合体大联考 语文试题 时间:2010年12月27日9:00-11:30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zhi炽热对峙不啻栉风沐雨 B 迂回囹圄淤泥滥竽充数 C.j社稷忌讳觊觎心有余悸 D.ke沉疴苛求窠臼溘然长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咀嚼温文尔雅聘请兵慌马乱 B.管辖风餐路宿沮丧飞扬跋扈 C.起迄入不付出反馈既往不咎 D.倾覆提纲挈领折叠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少先队员们来到纪念碑前献花,他们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防范救灾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_ 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致哀结合甚于自我陶醉 B.志哀接合胜于自欺欺人 C.志京结合胜于自我陶醉 D.致哀接合甚于自欺欺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 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新旧伤病,而 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 员的“清贫”。 D.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朱总司令给我们介绍草地上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 草 B.《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每册24元(含邮费。) 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D.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六门基础学
湖北省补习学校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联合体大联考 语 文 试 题 时 间: 2010 年 12 月 27 日 9:00---11:30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zhì 炽.热 对峙. 不啻. 栉.风沐雨 B.yū 迂.回 囹圄. 淤.泥 滥竽.充数 C.jì 社稷. 忌.讳 觊.觎 心有余悸. D.kē 沉疴. 苛.求 窠.臼 溘.然长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咀嚼 温文尔雅 聘请 兵慌马乱 B.管辖 风餐路宿 沮丧 飞扬跋扈 C.起迄 入不付出 反馈 既往不咎 D.倾覆 提纲挈领 折叠 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少先队员们来到纪念碑前献花 ,他们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 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防范 救灾。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 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A.致哀 结合 甚于 自我陶醉 B.志哀 接合 胜于 自欺欺人 C.志京 结合 胜于 自我陶醉 D.致哀 接合 甚于 自欺欺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 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新旧伤病,而 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竟搜不出一个铜板来。这就是一个共产党 员的“清贫”。 D.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总司令给我们介绍草地上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 草……。 B.《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4 年版,每册 24 元(含邮费。) C.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D.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六门基础学 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三峡啼猿之谜 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 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岀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 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侯,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 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 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 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 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 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 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是不断地啼鸣,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 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子猿的一种语音。 说到三峡啼猿,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在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曾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 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6-9 题。 三峡啼猿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 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 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侯,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 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 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 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 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 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 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是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 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子猿的一种语音。 说到三峡啼猿,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在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曾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 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
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 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猴要逃回到 南岸去。 ″三峡啼猿”的根本问题,即“发岀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 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 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岀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 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颔骨化石, 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 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 臂猿下颔骨—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 制品的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 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6.全文末句加点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颔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7..本文提出了“三峡啼猿”的三个谜,并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考察发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是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 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8..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 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猴要逃回到 南岸去。 “三峡啼猿”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 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 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 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 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颔骨化石, 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 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 臂猿下颔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 制品的文化性质与 3000 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 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6.全文末句加点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 )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颔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 3000 年; D.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7..本文提出了“三峡啼猿”的三个谜,并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考察发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是 ( )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 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8..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9.本文依次解说了有关“三峡猿啼”的哪三个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 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 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 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朱 泚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干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 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 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 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 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 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攴裴延龄,奷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 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 谮毁。十—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貝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 《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史臣曰:近代论陆宣公,比汉之贾谊,而高迈之行,刚正之节,经国成务之要,激切仗 义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涂沦踬,皆相类也。而谊止中大夫,贽及台铉,不为不遇矣。昔 公孙鞅挟三策说秦王,淳于髡以隐语见齐君,从古以还,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论议,正为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9.本文依次解说了有关“三峡猿啼”的哪三个问题?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 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①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 相”。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 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建中四年,朱 泚谋逆,从驾幸奉天。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 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 早暇,同舍皆伏其能。尝启德宗曰:“今盗遍天下,舆驾播迁②,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动 人心。昔成汤以罪己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书诏无忌, 臣虽愚陋,可以仰副圣情,庶令反侧之徒,革心向化。”德宗然之。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 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宄用事,天下嫉之如雠, 以得幸于天子,无敢言者,贽独以身当之,屡于廷面陈其不可,累上疏极言其弊。延龄日加 谮毁。十一年春,旱,边军刍粟不给,具事论诉;延龄言贽与张滂、李充等摇动军情,语在 《延龄传》。德宗怒,将诛贽等四人,会谏议大夫阳城等极言论奏,乃贬贽为忠州别驾。 …… 史臣曰:近代论陆宣公,比汉之贾谊,而高迈之行,刚正之节,经国成务之要,激切仗 义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涂沦踬,皆相类也。而谊止中大夫,贽及台铉,不为不遇矣。昔 公孙鞅挟三策说秦王,淳于髡以隐语见齐君,从古以还,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论议,正为
此也。贽居珥笔之列,调饪之地,欲以片心除众弊,独手遏群邪,君上不亮其诚,群小共攻 其短,欲无放逐,其可得乎!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猷:谋划。②播迁:流离迁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承德宗异顾 异顾:特别照顾 B.中于机会 机会:时机 机务填委 填委:纷集 D.奸宄用事 用事:当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刚入翰林院时,不仅朝夕陪同皇上,而且参谋决断之事大多出自他之手,因此 被当时人看作“内相” B.陆贽在朱泚谋反时,曾劝谏德宗要痛切自责,以感动民心。德宗同意他的建议,所 以在奉天所下的诏书,大多是由他起草的 C.陆贽才思敏捷,挥笔起草文书,思如泉涌,开始时好像不经思虑,完成以后,没有 不详尽周全、合于时机的,使官吏们佩服之至 D.陆贽为人过于耿直,只身与当时的权贵宠臣裴延龄对抗,以致德宗恼怒,被贬为忠 州别驾。这件事的全过程在《延龄传》中有记载。 12.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下列对“史臣”的评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与西汉的贾谊在言行、气节、治国才能和仕途际遇上非常相似 B.自古以来,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多数难以遇到明君,结局令人痛心。 C.公孙鞅说秦王,淳于髡见齐君,都是古代向君主进言难的最好的例子 D.陆贽虽竭忠尽智,忠于朝廷,但势单力孤,终遭放逐,实属情理之中的事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3分) (2)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4分) 3)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此也。贽居珥笔之列,调饪之地,欲以片心除众弊,独手遏群邪,君上不亮其诚,群小共攻 其短,欲无放逐,其可得乎!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注:①猷:谋划。②播迁:流离迁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特承德宗异顾 异顾:特别照顾 B.中于机会 机会:时机 C.机务填委 填委:纷集 D.奸宄用事 用事:当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贽刚入翰林院时,不仅朝夕陪同皇上,而且参谋决断之事大多出自他之手,因此 被当时人看作“内相”。 B.陆贽在朱泚谋反时,曾劝谏德宗要痛切自责,以感动民心。德宗同意他的建议,所 以在奉天所下的诏书,大多是由他起草的。 C.陆贽才思敏捷,挥笔起草文书,思如泉涌,开始时好像不经思虑,完成以后,没有 不详尽周全、合于时机的,使官吏们佩服之至。 D.陆贽为人过于耿直,只身与当时的权贵宠臣裴延龄对抗,以致德宗恼怒,被贬为忠 州别驾。这件事的全过程在《延龄传》中有记载。 12.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下列对“史臣”的评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贽与西汉的贾谊在言行、气节、治国才能和仕途际遇上非常相似。 B.自古以来,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多数难以遇到明君,结局令人痛心。 C.公孙鞅说秦王,淳于髡见齐君,都是古代向君主进言难的最好的例子。 D.陆贽虽竭忠尽智,忠于朝廷,但势单力孤,终遭放逐,实属情理之中的事。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3 分) (2)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4 分) (3)故奉天所下书诏,虽武夫悍卒,无不挥涕感激,多贽所为也。(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