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卷 、(2013·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 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暇,辄憩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 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 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 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 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抉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 若亲投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 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面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 亦勿予同。作《独坐轩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永:长远、延长 B.尘坌不入,胸次日拓拓:进取 C.而荫万间之广厦也荫:荫遮 D.且坐惟酬酢千古酬酢:结交应对 【解析】B项,拓,开阔。 【答案】B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 ②景翳翳以将入 ①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间若亲降诛罚于前 ②极娱游于暇日 ①予之所纷挐纠错者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A项,以,表修饰。B项,则,前者译为“就”;后者表转折,译为 然而。C项,于,在。D项,之,主谓之间 【答案】B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B.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2014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卷 一、(2013·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 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暇,辄憩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 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 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 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 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抉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 若亲投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 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 亦勿予同。作《独坐轩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永:长远、延长 B. 尘坌不入,胸次日拓 拓:进取 C. 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荫:荫遮 D. 且坐惟酬酢千古 酬酢:结交应对 【解析】 B 项,拓,开阔。 【答案】 B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A 项,以,表修饰。B 项,则,前者译为“就”;后者表转折,译为 然而。C 项,于,在。D 项,之,主谓之间。 【答案】 B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B.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C.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D.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答案】D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坐轩之所以命名为独坐,是因为轩的面积、容积太小,客人来了无法行礼, 也无法庄肃而入。 B.独坐轩虽小但并不“小”,轩前轩后,花木植立,它可令作者游目骋怀,畅 想无阻。 C.独坐轩虽独但并不“独”,置此可以神交古人,评论是非,指论曲直,无法 独坐 D.独坐轩虽独但作者内心并不孤独,作者可以据此与古人交心,达成默契,心 心相应 【解析】D项,作者内心是孤独的,“坐予坐者寥寥”即是明证 【答案】D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训课暇,辄憩其中。 译文: (2)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 译文 (3)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投膝而语。 译文 【答案】(1)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 (2)稍加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 (3)遇到贤人,就坐在交结的位置上,就像亲近促膝的谈话。 【参考译文】
C.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D.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答案】 D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坐轩之所以命名为独坐,是因为轩的面积、容积太小,客人来了无法行礼, 也无法庄肃而入。 B. 独坐轩虽小但并不“小”,轩前轩后,花木植立,它可令作者游目骋怀,畅 想无阻。 C.独坐轩虽独但并不“独”,置此可以神交古人,评论是非,指论曲直,无法 独坐。 D.独坐轩虽独但作者内心并不孤独,作者可以据此与古人交心,达成默契,心 心相应。 【解析】 D 项,作者内心是孤独的,“坐予坐者寥寥”即是明证。 【答案】 D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训课暇,辄憩其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投膝而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 (2)稍加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 (3)遇到贤人,就坐在交结的位置上,就像亲近促膝的谈话。 【参考译文】
我在西昌担任学官,在学堂里建起一座小屋,像斗(一种盛粮食的容器)一样大, 只放得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放得下几卷经史书籍。客人来了不能行 礼,只好不严肃的进来,因此给它起名叫做“独坐轩” 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首先学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的治世之道,其次学习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 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的思想, 再次就品味《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愈、柳宗元、欧阳 修、苏轼、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再有空闲就浏览秦汉以来的古人的事迹,稍加 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悠哉悠哉,以此度日 屋前有半亩水池,几丈的空地,池塘里种了荷花,土地上错杂的种植着松树、桧 树、竹子、柏树。我坐在这屋子里,凡俗的事不想,胸怀更加开阔,又像左边临 着太行山,右边临着东海,而遮掩着万间的大房子 而且只要坐在这里(通过读书)就能对待各种事,遇到圣人就坐在弟子的位置上 就像亲耳聆听圣人的教诲;遇到贤人,就坐在交结的位置上,就像亲近促膝的谈 话;遇到乱臣贼子就坐在读书人老师的位置上,就像亲自主持处罚法罗。坐的位 置不固定,接触的人也不同,每天感到事情纷杂纠缠,如何能单独坐下呢? 但是,我所说的纷杂纠缠,都是世上寂寞的人、物。而天地之间,和我一样的人 很少,不说他孤独,就不和我一样。于是写这篇《独坐轩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大政(节选) 贾谊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 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 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 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於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 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 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 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诛 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 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 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 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 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 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 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而德 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 必穷。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注】①假:给予、赐予。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我在西昌担任学官,在学堂里建起一座小屋,像斗(一种盛粮食的容器)一样大, 只放得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放得下几卷经史书籍。客人来了不能行 礼,只好不严肃的进来,因此给它起名叫做“独坐轩”。 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首先学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的治世之道,其次学习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 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的思想, 再次就品味《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愈、柳宗元、欧阳 修、苏轼、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再有空闲就浏览秦汉以来的古人的事迹,稍加 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悠哉悠哉,以此度日。 屋前有半亩水池,几丈的空地,池塘里种了荷花,土地上错杂的种植着松树、桧 树、竹子、柏树。我坐在这屋子里,凡俗的事不想,胸怀更加开阔,又像左边临 着太行山,右边临着东海,而遮掩着万间的大房子。 而且只要坐在这里(通过读书)就能对待各种事,遇到圣人就坐在弟子的位置上, 就像亲耳聆听圣人的教诲;遇到贤人,就坐在交结的位置上,就像亲近促膝的谈 话;遇到乱臣贼子就坐在读书人老师的位置上,就像亲自主持处罚法罗。坐的位 置不固定,接触的人也不同,每天感到事情纷杂纠缠,如何能单独坐下呢? 但是,我所说的纷杂纠缠,都是世上寂寞的人、物。而天地之间,和我一样的人 很少,不说他孤独,就不和我一样。于是写这篇《独坐轩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大 政(节选) 贾 谊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 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 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 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於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 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 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 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 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诛 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 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 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 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 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 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 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①而德 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 必穷。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注】 ①假:给予、赐予。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 粹:聚集 B.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简:简约 C.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忌:畏惧 D.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道:引导 【解析】B项,简:简慢;C项,忌:招致怨恨;D项,道:原则。 【答案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 B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故受天之福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 【解析】C项,代词,他。A项,介词,依照;介词,因为。B项,连词,即 使;连词,虽然;D项,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C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B.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C.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D.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答案】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认为自古至今,凡与人民为敌者,或早或晚,人民一定能战胜他。这体 现了贾谊的民本思想 B.作者指出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并举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有不 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为例,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执法为公。 C.贾谊把天灾与人祸联系起来,告诫统治者不要把政治上的过失归咎于“天 命”,要更多地进行自省。 D.贾谊认为官职有假的,但品德没有假的;地位有低下的,道义也有低下的 地位低的不一定会尊崇义;像国君地位高的因为尊崇义必然不会遭受困窘
A.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 粹:聚集 B.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 简:简约 C.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 忌:畏惧 D.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 道:引导 【解析】 B 项,简:简慢;C 项,忌:招致怨恨;D 项,道:原则。 【答案】 A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解析】 C 项,代词,他。A 项,介词,依照;介词,因为。B 项,连词,即 使;连词,虽然;D 项,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 C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B.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C.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D.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 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答案】 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认为自古至今,凡与人民为敌者,或早或晚,人民一定能战胜他。这体 现了贾谊的民本思想。 B.作者指出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并举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有不 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为例,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执法为公。 C.贾谊把天灾与人祸联系起来,告诫统治者不要把政治上的过失归咎于“天 命”,要更多地进行自省。 D.贾谊认为官职有假的,但品德没有假的;地位有低下的,道义也有低下的。 地位低的不一定会尊崇义;像国君地位高的因为尊崇义必然不会遭受困窘
【解析】D项,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 低下者。地位低的尊崇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义,即使 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答案】D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 (2)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3)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答案】(1)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 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2)对罪行有疑问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 便是诚信。 (3)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 的罪过。 【参考译文】 行为善良就会积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聚集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 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 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做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 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 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 低的人,也不可以简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 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 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 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 吗?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
【解析】 D 项,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 低下者。地位低的尊崇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义,即使 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答案】 D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 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2)对罪行有疑问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 便是诚信。 (3)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 的罪过。 【参考译文】 行为善良就会积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聚集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 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 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做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 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 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 低的人,也不可以简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 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 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 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 吗?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