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测卷:论述类文章阅读 (2013·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 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 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用真实的方式交 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 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微博所倡导的“透 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 境,它把人们从以 Google为代表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 Facebook、 Twitter、 Weibo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 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 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 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所 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 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 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 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 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 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微博上形成 的“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 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 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 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 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提高透 明度一一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依据国际红十字会的做法,向网民 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増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 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 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 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1.下列不属于“人联网”特征的一项是( A.倡导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说真实的话,做正确的事,并对个人的行 为负责。 B.“人联网”是极度透明的,善与恶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 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C.“人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也能化解敌意,重树形 象,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2014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测卷: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2013·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3 题。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 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 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 心。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用真实的方式交 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 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微博所倡导的“透 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 境,它把人们从以 Google 为代表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 Facebook、Twitter、Weibo 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 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 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 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所 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 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 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 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 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 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微博上形成 的“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 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 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 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 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提高透 明度——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依据国际红十字会的做法,向网民 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 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 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 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1.下列不属于“人联网”特征的一项是( ) A.倡导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说真实的话,做正确的事,并对个人的行 为负责。 B.“人联网”是极度透明的,善与恶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 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C.“人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也能化解敌意,重树形 象,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D.相比于“信联网”,“人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真诚和信任,因而 更具人性化。 【解析】C项,该项内容是针对中国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的补救措施而说的, 不属于“人联网”的基本特征 【答案】C 2.下列分析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美美事件的影响持久而巨大,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性特征和人们对它 的期望分不开的。 B.微博会形成“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还会导致权利 消解和社会动荡 C.虽然发明者希望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但目前的互 联网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 D.在透明化的舆论监督之下,新的危机公关也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 的信任。 【解析】B项,原文是假设管理者管理不善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非一定会发生。 详见第四段。 【答案】B 3.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案】①社会管理者必须提高管理透明度,以增强公众的信任度。②建立起 “社会透明度”和“社会信任度”二者之间的有效作用机制。③改变政府社会管 理的运作方式。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4~6题 何谓国民心态?简单地说,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 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国民心态直接影 响国民的言语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健康的国民 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 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 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 业乐群的精神状态。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高,就更容易干出成绩、实现发展。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国民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 因素,其心态如何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健康的国民心态使人们 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投身到事业和生活中,从而为经济社会 发展注入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精力分 散、行为偏激,无法积极主动地干事创业,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D.相比于“信联网”,“人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真诚和信任,因而 更具人性化。 【解析】 C 项,该项内容是针对中国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的补救措施而说的, 不属于“人联网”的基本特征。 【答案】 C 2.下列分析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郭美美事件的影响持久而巨大,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性特征和人们对它 的期望分不开的。 B.微博会形成“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还会导致权利 消解和社会动荡。 C.虽然发明者希望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但目前的互 联网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 D.在透明化的舆论监督之下,新的危机公关也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 的信任。 【解析】 B 项,原文是假设管理者管理不善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非一定会发生。 详见第四段。 【答案】 B 3.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①社会管理者必须提高管理透明度,以增强公众的信任度。②建立起 “社会透明度”和“社会信任度”二者之间的有效作用机制。③改变政府社会管 理的运作方式。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4~6 题。 何谓国民心态?简单地说,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 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国民心态直接影 响国民的言语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认知和判断。健康的国民 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 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 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 业乐群的精神状态。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高,就更容易干出成绩、实现发展。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国民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 因素,其心态如何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健康的国民心态使人们 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投身到事业和生活中,从而为经济社会 发展注入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精力分 散、行为偏激,无法积极主动地干事创业,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其生成的基础,不健康的国民心态也有 其滋长的土壤。这种基础和土壤,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现实、科学技术 进步等因素。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真梳理和把握当前影响我国 国民心态的各种因素,更好地坚持和弘扬积极因素,努力克服和改造消极因素, 对于培育健康国民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不但在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上长期居于世界 前列,而且形成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高尚情操,“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 大同思想,等等。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等健康的国民心态, 大都可以从中找到历史根源。然而,长期的农耕文化和封建专制所造成的封闭保 守、自私狭隘、盲从迷信等,对国民心态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近代以 来,封闭落后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情以 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历史事件,一方面大大激发了整个民族精诚团结、救亡图存 奋力追赶世界潮流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在一些国民心中留下自卑畏葸 或盲目排外的阴影。可以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全盘西化”等观念, 就是自卑畏葸心态的表现;而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则是盲目排外心态的反映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国民心态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其呈现出 复杂性、多变性、扩散性等特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 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表达各种观点和主张的自由度、开放度、便利度以及 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个人或一部分人的观点、情绪、心态等很 容易通过网络集合、放大、扩散开来,影响整个国民心态。这种情况蕴含着积极 的方面,可以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如在2008年四川汶 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网友自发地将签名档改成了“一颗红心”, 大大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但是,一些体现不健康心态的网上言论也容易被催 化和放大,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并传导到现实生活中,如在近年来的一些群 体性、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外事件中,网络言论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 网络已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影响和塑造国民心态不容忽视的一种强大力量 4.健康的国民心态应包括 【解析】此为填空题,从文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①自尊自信②理性科学③务实进取④开放宽容。 5.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健康国民心态的一项是() A.“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别人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应当宽以待之。 B.“买国货,促内需”,抵制日本或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产品,购买国内产品的 网民自觉行为。 C.“为了科学,不要朋友”,支持方舟子对一切学术造假进行深挖与揭露。 D.中国虽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 国民生产值依然较低。 【解析】B项,此即文中所说的“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则是盲目排外心态的 【答案】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国民心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与文明程度,所以我们要重 视国民心态的健康培养
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其生成的基础,不健康的国民心态也有 其滋长的土壤。这种基础和土壤,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现实、科学技术 进步等因素。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真梳理和把握当前影响我国 国民心态的各种因素,更好地坚持和弘扬积极因素,努力克服和改造消极因素, 对于培育健康国民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 5000 多年的文明史,不但在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上长期居于世界 前列,而且形成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高尚情操,“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 大同思想,等等。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等健康的国民心态, 大都可以从中找到历史根源。然而,长期的农耕文化和封建专制所造成的封闭保 守、自私狭隘、盲从迷信等,对国民心态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近代以 来,封闭落后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情以 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历史事件,一方面大大激发了整个民族精诚团结、救亡图存、 奋力追赶世界潮流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在一些国民心中留下自卑畏葸 或盲目排外的阴影。可以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全盘西化”等观念, 就是自卑畏葸心态的表现;而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则是盲目排外心态的反映。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给国民心态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其呈现出 复杂性、多变性、扩散性等特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 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表达各种观点和主张的自由度、开放度、便利度以及 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个人或一部分人的观点、情绪、心态等很 容易通过网络集合、放大、扩散开来,影响整个国民心态。这种情况蕴含着积极 的方面,可以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如在 2008 年四川汶 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网友自发地将签名档改成了“一颗红心”, 大大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但是,一些体现不健康心态的网上言论也容易被催 化和放大,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并传导到现实生活中,如在近年来的一些群 体性、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外事件中,网络言论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 网络已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影响和塑造国民心态不容忽视的一种强大力量。 4.健康的国民心态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为填空题,从文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 ①自尊自信 ②理性科学 ③务实进取 ④开放宽容。 5.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健康国民心态的一项是( ) A.“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别人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应当宽以待之。 B.“买国货,促内需”,抵制日本或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产品,购买国内产品的 网民自觉行为。 C.“为了科学,不要朋友”,支持方舟子对一切学术造假进行深挖与揭露。 D.中国虽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 国民生产值依然较低。 【解析】 B 项,此即文中所说的“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则是盲目排外心态的 反映”。 【答案】 B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的国民心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与文明程度,所以我们要重 视国民心态的健康培养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心态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非健康的国民心 态同时也在滋生蔓延。 C.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培养出健康的国民心态,科学技术的落后不利于培养健康 的国民心态。 D.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民心态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言论是培养国民心 态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解析】C项,理解片面。文中说: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其生成的基础,不健康 的国民心态也有其滋长的土壤。这种基础和土壤,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 现实、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进步也可能滋生出不健康的国 民心态。 【答案】C 三、(2013·辽宁五校协作体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 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 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 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髙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 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 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 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 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 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 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 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 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 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 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 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 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 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 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 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 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 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 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 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 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 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 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 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心态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非健康的国民心 态同时也在滋生蔓延。 C.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培养出健康的国民心态,科学技术的落后不利于培养健康 的国民心态。 D.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民心态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言论是培养国民心 态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解析】 C 项,理解片面。文中说: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其生成的基础,不健康 的国民心态也有其滋长的土壤。这种基础和土壤,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 现实、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进步也可能滋生出不健康的国 民心态。 【答案】 C 三、(2013·辽宁五校协作体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 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 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 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 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 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 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 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 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 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 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 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 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 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 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 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 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 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 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 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 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 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 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 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 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 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 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
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 化中那种纯洁美! 7.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 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 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 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 原味的民族文化。 【解析】D项,原文是“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 【答案】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 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 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 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 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解析】B项,说法太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 【答案】B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他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 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 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 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 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解析】A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 爱;B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C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且说法太绝对 【答案】D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2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 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 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一一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 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
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 化中那种纯洁美! 7.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 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 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 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 原味的民族文化。 【解析】 D 项,原文是“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 【答案】 D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 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 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 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 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解析】 B 项,说法太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 【答案】 B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他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 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 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 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 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解析】 A 项,原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受到观众的喜 爱;B 项,“更胜一筹”错,主观夸大,原文无此意;C 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且说法太绝对。 【答案】 D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0~12 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 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 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 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