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全国卷Ⅱ)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西 周时期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设立了政府部门—一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 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古人这些有节制地取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措 施,表现出一种生态智慧。实际上中国古人的生态思想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 的大计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独特而且新鲜的思想资源,那就是今天可以称之为 生态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儒家所阐发和提供的,这也是儒家生态环境思 想的卓异之处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最能表明孔子对生物特 别是动物的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孔子有此仁爱之心, 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 回答,他说:“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 手足?其道理舍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用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 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任何人都必须依赖 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 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更明确。 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之 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 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待 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类的 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赵岐注曰:“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 爱物,用恩之次也。”孟子自己也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这就 是说,仁者要首先满足亲亲之情,然后还要推此亲亲之情于全天下而“无不爱” 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 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 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 “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 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无限广大的天地 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联为一体。这种爱心是何等的博大!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设置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 理,这是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的理性行为
天一大联考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全国卷Ⅱ)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西 周时期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设立了政府部门——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 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古人这些有节制地取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措 施,表现出一种生态智慧。实际上中国古人的生态思想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 的大计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独特而且新鲜的思想资源,那就是今天可以称之为 生态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儒家所阐发和提供的,这也是儒家生态环境思 想的卓异之处。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最能表明孔子对生物特 别是动物的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孔子有此仁爱之心, 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 回答,他说:“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 手足?其道理舍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用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 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任何人都必须依赖 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 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更明确。 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之 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 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待 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类的 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赵岐注曰:“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 爱物,用恩之次也。”孟子自己也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这就 是说,仁者要首先满足亲亲之情,然后还要推此亲亲之情于全天下而“无不爱”, 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 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 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 “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 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无限广大的天地 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联为一体。这种爱心是何等的博大!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设置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 理,这是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的理性行为
B.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不只是表现在生态智慧,也表现在为现代人类 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生态伦理的思想。 C.孟子所说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属于生态智慧。而“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包含了生态伦理思想。 D.既然对动物有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多多少少含 有虚伪之意,“君子远庖厨”却不是“不食其肉”,也是美中不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阳明用“惟是道理自有厚薄”等话语专门回答了“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 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这个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B.王阳明认为,“把手足捍头目”,并非薄手足厚头目,“用草木去养禽兽”“宰 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都不是人主观上要厚此薄彼,而是道理自应如 此 C.孔子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孟子也有这样的思想,希望 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 D.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了远庖厨”也是基于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出 于对人的同情,但推此心于万物则可以形成“仁民而爱物”的崇高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亲亲”到“仁民”,再由“仁民”到“爱物”,可以看出儒家之“仁” 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只有到了“爱物”的层次才谈得上有了生态伦理思想。 B.“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等 语句都表现出了“用恩之”,体现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层级性。 C.对“仁”的追求不断深化,自然可以产生对万物的爱心,“亲亲”“仁 民”“爱物”的层级性的递进,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D.对万物的爱护如果只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那就还仅仅停留在生态智慧的 层面,只有从人类自我道德完善的目的出发,才可以说闪耀出了生态伦理思想的 光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 别奏。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 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澂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 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 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 使徐浩未至,其子弟半在军,挟金为资粮,至是与械偕弃与山等,贼资以富。炅 揪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 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 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 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使者不顾死, 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益骑凡十辈 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 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 斩获甚众,贱引去。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 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策勋封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与九节度
B.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不只是表现在生态智慧,也表现在为现代人类 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生态伦理的思想。 C.孟子所说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属于生态智慧。而“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包含了生态伦理思想。 D.既然对动物有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多多少少含 有虚伪之意,“君子远庖厨”却不是“不食其肉”,也是美中不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阳明用“惟是道理自有厚薄”等话语专门回答了“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 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这个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B.王阳明认为,“把手足捍头目”,并非薄手足厚头目,“用草木去养禽兽”“宰 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都不是人主观上要厚此薄彼,而是道理自应如 此。 C.孔子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孟子也有这样的思想,希望 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 D.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了远庖厨”也是基于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出 于对人的同情,但推此心于万物则可以形成“仁民而爱物”的崇高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亲亲”到“仁民”,再由“仁民”到“爱物”,可以看出儒家之“仁” 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只有到了“爱物”的层次才谈得上有了生态伦理思想。 B.“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等 语句都表现出了“用恩之”,体现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层级性。 C.对“仁”的追求不断深化,自然可以产生对万物的爱心,“亲亲”“仁 民”“爱物”的层级性的递进,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D.对万物的爱护如果只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那就还仅仅停留在生态智慧的 层面,只有从人类自我道德完善的目的出发,才可以说闪耀出了生态伦理思想的 光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 别奏。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 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 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 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 使徐浩未至,其子弟半在军,挟金为资粮,至是与械偕弃与山等,贼资以富。炅 揪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 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 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 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使者不顾死, 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益骑凡十辈。 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 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 斩获甚众,贱引去。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 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策勋封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与九节度
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 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徒 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 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 引:荐举。 B.寻为山南节度使 寻:寻求 C.会颜真卿自河北至 会:适逢 D.仲犀益骑凡十辈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炅抗击叛军有功的一组是(3分) ①于帝前画攻守势 ②炅揪散兵保南阳 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 ④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 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 ⑥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 百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炅略知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 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 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 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 滢水南岸展开肉搏战,虽然战斗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仍然召集被打散的军队退保 南阳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 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但是正因为鲁炅守住了要道,南方才得以 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2)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8.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 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徒 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 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 引:荐举。 B.寻为山南节度使 寻:寻求。 C.会颜真卿自河北至 会:适逢。 D.仲犀益骑凡十辈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炅抗击叛军有功的一组是(3 分) ①于帝前画攻守势 ②炅揪散兵保南阳 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 ④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 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 ⑥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 百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炅略知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 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 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 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 滍水南岸展开肉搏战,虽然战斗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仍然召集被打散的军队退保 南阳。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 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但是正因为鲁炅守住了要道,南方才得以 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2)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8.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 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逐之。(《左传·曹 刿论战》)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早上 堆土一个兵 沈从文 天欲发白。一切皆静静的。这分沉静便孕育了稍后一时钢铁齐鸣的种子。 老同志伏在山地土沟边,身穿破棉袄儿,见得多,听得多,胆量稳稳的,心沉沉 的,不怕冷,不怕饿。 为的是会那么一手,有了经验,到时候天空中燕子似的钢铁飞窜,“来,×你的 娘,炸你个七块八块!”一下子把那个黑沉沉的玩意儿,向远处抛去,訇…一 堆烟子,一堆石头,一堆泥土,向上直卷。一口猛劲的犁,一只瞧不见的大手, 这么一下翻起多少东西!那大腿,那手指,那点撕碎拉长的内脏,起花的肠子, 水蛇似的肠子。“来,×你祖宗,再来一下!”又再来了一下。 在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 “来,Ⅹ你…”便又再来了一下。每一个动作相伴而来的是个粗俗的字眼,这 包含了一种力量,一分气。 老同志可没有死,天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勇敢人照例就不会轻易死。枪子儿常 常赶人背后穿,你想跑,只一下子你便完事了。你不跑,你不会在冲过来的鬼子 以前完事。 嘘……一颗流弹;一只紫色的鸟儿打头上飞过去,一个信号,暴雨中第一滴雨点。 来了,昨天的事又快来了。同天明一样,黑夜一走终究要来的 切过去了,黑夜和沉默皆己过去了。远处有了机关枪声音一阵,过后又异常沉 静了。 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 老同志把手在空虚里抓了一把。看看风向什么方向吹。老同志身伴一个小同志 个学生,那顶圆圆的钢盔搁在头上,代为说明他来到这儿还不多久。那学 生哑哑地说:“老伴,老伴,别开玩笑,小心一点儿。 “小心一点儿?小心你做皇帝的命!你是来干吗的?我问你。” 那一边便无回嘴声音了。 过一会儿,那戴了钢盔的学生却说: “老同志,老同志,到了一万顶钢盔,今早冲锋时可不怕机关枪了。” 人年轻了一点,话说得那么傻,真像机关枪子儿单拣脑瓜子钻,别一处皮肉不作 兴穿过似的,故老同志听到这个时笑也不笑。后面的人要买帽子爱国,前面的可 不要。他们要大炮小炮,要机关炮同向空中飞机瞄准的高射炮,向谁去要? 从学生看来,这老同志正有点傻,那么勇敢,那么猛,不是傻子谁做得出?看看 地面各处已现出了泼淡的轮廓,只壕沟如一条黑色带子,向髙处爬去。学生问 “老同志,老同志,你为什么到这儿来?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左传·曹 刿论战》)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早上——一堆土一个兵 沈从文 天欲发白。一切皆静静的。这分沉静便孕育了稍后一时钢铁齐鸣的种子。 老同志伏在山地土沟边,身穿破棉袄儿,见得多,听得多,胆量稳稳的,心沉沉 的,不怕冷,不怕饿。 为的是会那么一手,有了经验,到时候天空中燕子似的钢铁飞窜,“来,×你的 娘,炸你个七块八块!”一下子把那个黑沉沉的玩意儿,向远处抛去,訇……一 堆烟子,一堆石头,一堆泥土,向上直卷。一口猛劲的犁,一只瞧不见的大手, 这么一下翻起多少东西!那大腿,那手指,那点撕碎拉长的内脏,起花的肠子, 水蛇似的肠子。“来,×你祖宗,再来一下!”又再来了一下。 在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 “来,×你……”便又再来了一下。每一个动作相伴而来的是个粗俗的字眼,这 包含了一种力量,一分气。 老同志可没有死,天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勇敢人照例就不会轻易死。枪子儿常 常赶人背后穿,你想跑,只一下子你便完事了。你不跑,你不会在冲过来的鬼子 以前完事。 嘘……一颗流弹;一只紫色的鸟儿打头上飞过去,一个信号,暴雨中第一滴雨点。 来了,昨天的事又快来了。同天明一样,黑夜一走终究要来的。 一切过去了,黑夜和沉默皆已过去了。远处有了机关枪声音一阵,过后又异常沉 静了。 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 老同志把手在空虚里抓了一把。看看风向什么方向吹。老同志身伴一个小同志 ——一个学生,那顶圆圆的钢盔搁在头上,代为说明他来到这儿还不多久。那学 生哑哑地说:“老伴,老伴,别开玩笑,小心一点儿。” “小心一点儿?小心你做皇帝的命!你是来干吗的?我问你。” 那一边便无回嘴声音了。 过一会儿,那戴了钢盔的学生却说: “老同志,老同志,到了一万顶钢盔,今早冲锋时可不怕机关枪了。” 人年轻了一点,话说得那么傻,真像机关枪子儿单拣脑瓜子钻,别一处皮肉不作 兴穿过似的,故老同志听到这个时笑也不笑。后面的人要买帽子爱国,前面的可 不要。他们要大炮小炮,要机关炮同向空中飞机瞄准的高射炮,向谁去要? 从学生看来,这老同志正有点傻,那么勇敢,那么猛,不是傻子谁做得出?看看 地面各处已现出了泼淡的轮廓,只壕沟如一条黑色带子,向高处爬去。学生问: “老同志,老同志,你为什么到这儿来?
“我为什么到这儿来?鬼明白。你为什么到这儿来?我问你。人明白的都不来, 来的就不大明白,大家都想搬了宝贝向南边跑,不要脸,不害羞,留下性命做皇 帝,这块土地谁来守。” “你有家,……有土。” 我有田土舍不得离开吗?我有坟土。鬼子来了,占去咱们的土地,祖宗出了多 少力,流过多少血,家门前一块肥土让他们拿去,不丢丑?读书人不怕丢丑我可 怕丢丑。站不住了,脑瓜子炸了,胸脯瘪了,躺到那炮弹犁起的坑里去,让它烂 让它腐。赶明儿有人会说:‘老同志不瘪,争一口气,不让自己离开窄窄的沟儿 向宽处跑。他死了,他硬朗,他值价。”那学生一句话不说,也把手在空气中捞 了那么一下,想爬过来一点,似乎要亲老同志一下,老同志说:“伙计,小心点, 不是玩的 “得啦,我……”他想脱下那顶帽子,这帽子使他害了羞 下子小雏儿完了,放翻了,一个滚便转到壕沟里泥水中去了。一顶钢盔留在老 同志身边。 发明这玩意儿!”老同志道。“天空中落雪子时,戴它到头上去,挡一阵雪子 送来一万顶,好像全望着别炸碎脑子,枪子儿赶别处进,把受伤的填满一个北京 城,让人知道抵抗了那么久,伤了那么多,就来讲和似的。妈妈的,你们讲和我 不和。我怕丢丑。我们祖宗并不丢丑。 稍远处有了枪声,左边有了枪声,右边有了枪声,老同志摸摸身边,身边有一十 七个炸药作馅的铁棒槌。寒气中一切皆结了冰似的;空气结了冰,铁也结了冰。 九三三年三月,于青岛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天亮前后,时间跨度并不大,这就使得情节很紧凑,战地 危险时刻存在,情节处处扣人心弦,读者的心时时被吸引着。 B.“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这表明了血淋淋 的战场对老同志的精神刺激和老同志忘我的英雄气概。 C.“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这句话与下文小同志的突然牺牲形成照 应,说明战场上一点都不能大意,小同志即因一时疏忽而殒命。 D.机关炮、高射炮向谁要去?表现出老同志对后方供应的不满,同时也衬托出 后方的人只会买帽子爱国显得很虚伪,他们根本不了解前方的需要。 E.小说使用了许多语言描写,有对话,也有自言自语,有粗话,有戏语,更不 乏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小说用大量篇幅写两个人物的对话,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同志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目中的“一堆土一个兵”有何涵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曼德拉的多面人生:从暴力革命者到和解之父 高美 纳尔逊·曼德拉,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之一,走完了95载的光辉岁月。“他 不再属于我们了,他属于时间。”有人如是评价
“我为什么到这儿来?鬼明白。你为什么到这儿来?我问你。人明白的都不来, 来的就不大明白,大家都想搬了宝贝向南边跑,不要脸,不害羞,留下性命做皇 帝,这块土地谁来守。” “你有家,……有土。” “我有田土舍不得离开吗?我有坟土。鬼子来了,占去咱们的土地,祖宗出了多 少力,流过多少血,家门前一块肥土让他们拿去,不丢丑?读书人不怕丢丑我可 怕丢丑。站不住了,脑瓜子炸了,胸脯瘪了,躺到那炮弹犁起的坑里去,让它烂, 让它腐。赶明儿有人会说:‘老同志不瘪,争一口气,不让自己离开窄窄的沟儿 向宽处跑。他死了,他硬朗,他值价。”那学生一句话不说,也把手在空气中捞 了那么一下,想爬过来一点,似乎要亲老同志一下,老同志说:“伙计,小心点, 不是玩的。” “得啦,我……”他想脱下那顶帽子,这帽子使他害了羞。 啵…… 一下子小雏儿完了,放翻了,一个滚便转到壕沟里泥水中去了。一顶钢盔留在老 同志身边。 “发明这玩意儿!”老同志道。“天空中落雪子时,戴它到头上去,挡一阵雪子。 送来一万顶,好像全望着别炸碎脑子,枪子儿赶别处进,把受伤的填满一个北京 城,让人知道抵抗了那么久,伤了那么多,就来讲和似的。妈妈的,你们讲和我 不和。我怕丢丑。我们祖宗并不丢丑。” 稍远处有了枪声,左边有了枪声,右边有了枪声,老同志摸摸身边,身边有一十 七个炸药作馅的铁棒槌。寒气中一切皆结了冰似的;空气结了冰,铁也结了冰。 一九三三年三月,于青岛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天亮前后,时间跨度并不大,这就使得情节很紧凑,战地 危险时刻存在,情节处处扣人心弦,读者的心时时被吸引着。 B.“那时节老同志是半疯的。空中的一切声音皆使他发疯”,这表明了血淋淋 的战场对老同志的精神刺激和老同志忘我的英雄气概。 C.“天已亮,好像再不会有什么事”,这句话与下文小同志的突然牺牲形成照 应,说明战场上一点都不能大意,小同志即因一时疏忽而殒命。 D.机关炮、高射炮向谁要去?表现出老同志对后方供应的不满,同时也衬托出 后方的人只会买帽子爱国显得很虚伪,他们根本不了解前方的需要。 E.小说使用了许多语言描写,有对话,也有自言自语,有粗话,有戏语,更不 乏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小说用大量篇幅写两个人物的对话,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老同志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题目中的“一堆土一个兵”有何涵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曼德拉的多面人生:从暴力革命者到和解之父 高美 纳尔逊·曼德拉,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之一,走完了 95 载的光辉岁月。“他 不再属于我们了,他属于时间。”有人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