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教案 (第14次课1学时) 一、授课题日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一第1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日的和要求 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结构、特点,了解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证、存在形式 教学办法:结合生物化学理论采用对比法进行讨论总结 辅导手段:采用PPT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图示。 板书: 第5章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第1节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三大经典实验 1、染色体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2、质粒 2、噬菌体感染实验 3、烟草花叶病毒的拆开与重建 学时分配: 导入(2min) 三大经典实验(15min 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30min) 小结(3min) 五、作业 课后3 六、主要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1993,高等教有出版社 食品微生物学,何国庆、英民,200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 七、课后记
导入:以遗传变异物质基础一三大经典试验回顾入手导入。 第6章微生物的遗传与菌种选育 6.1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6.1.1DNA(或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回顾三大经典实验,重点强调实验设计思路。如细菌转化实验中,经过动物实验、细 菌培养、大分子物质检测等过程,步步深入,最终得出结论。 6.1.2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结合学生已学知识,采用列表对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区别 一,染色体(chromosome) 原核生物:核区,无核膜包裹,DNA裸露,不与蛋白形成复合体:染色体组成(DNA、 RNA、蛋白质):往往贝有一条染色体,大多数以双链、共价闭合的环状形式存在。原核 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是由一个操纵子(operon)和它的调节基因regulator g ene)组成的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核膜包裹,线性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染色体不止 个,每个染色体中含有1个线性DNA分子:细胞分裂中期呈棍棒状,静止期为颗粒状 染色体基本组成单位为核小体。真核生物基因结构一般无操纵子结构:存在大量不编码疗 列和重复序列:转录和转移在细胞中有空问问隔:基因被许多无编码功能的内含子阻隔, 使编码序列变成不连续的外显子。 两种生物染色体DNA复制区别: 复制子大小、数量上养异:复制起点、复制速度、方向上养异 DNA病毒:复制部位:寄主细胞核或细胞质中。病毒DNA可转录两类RNA RNA病毒:大多为线性,包括正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反转录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二、质粒(plasmid) 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 1、特点 2
可自戊复制、稳定遗传:非必需:可转移:可整合:可重组:可消除 2、质粒的分离和鉴定 分离的步骤:细胞培养一细胞裂解蛋白质和RNA的去除一质粒DNA与染色体DNA 的分离(关键步骤) 质粒的鉴定: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冰:密度梯度离 心: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图谱一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从凝胶电泳谱上出现 的区带数日,测出不同区带的大小,这样既可画出该质粒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3、质粒的大小和复制 1-200kb,个别大质粒可以达到800-1000kb 复制方式:日型、滚环型、线型 4、质粒的分子结构 SC构型、OC构型、L构型 5、质粒的主要类型 据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分类: 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控制细菌致育性,大小相当于和染色体DNA2% 的环状双链DNA,足以编码94个中等大小的多肽,其中1/3基因与接合作用有关。 F质粒在细胞问结合转染时,并不是整个质粒移动,F复制为滚环复制,被取代的解 开的单链通过性纤毛推入F(脐状此行细菌),再合成一条互补的新DNA链,并随之恢 身成一条环状双阵F因子。 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如图RIO0质粒由两部分组成,抗性决定子和 转移区。抗性决定子部分两侧是由相同的插入序列组成,转移区基因具有调控质粒自身复 制、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及转移等功能 补充基因的符号表示方法,解释课件质粒基因图谱。 产细菌素的质粒(Bacteriocin production plasmid) 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 f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 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 3
《食品微生物学》教案 (第14次课1学时) 一、授课题日 微牛物的基因室变 二、教学日的和要求 掌握基因突变的实质、类型、特点和突变机制:了解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步骤和方法, 掌握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原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生物的基因突变的实质、类型 (②)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原理、方法 四、教学主程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与遗传育科 教学办法:结合实验、学科研究前沿引导探究 辅导手段:PPT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操作步骤图说明 板书: 第四节基因突变与遗传有种 、基因突变 二、突变与有种 1、概念 1、自发突变与自然育种 营养缺陷型菌 .2类型 2诱发突变与诱交有种 株筛选 .-.-.-...-.-..-.-.- 学时分配: 导入(2min) 基因突变(20min 宽变与有种(25in】 小结(3min) 五、作业 课后7、9、10 六、主要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1993,高等教有出版社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七、课后记 4
6.2基因突变 6.2.1基因突变 一、概念 突变(mutation)变异的一种,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 遗传性变化。突变率常在l0-10’范围内。从突变涉及的范围分为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和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基因突变只涉及一个或几个核甘酸碱基的改变,包括置换、缺失、重复等 转换→嘧啶之问或嘌岭之问的交换。颠换一嘧啶与嘌岭之间交换。 染色体畸变涉及一大段核苷酸或染色体的突变,变化范围较大,出现大量DNA的置 换、缺失、重复。缺失、重复导致基因的减少或增加:易位、倒位导致基因排序改变,倒 位是断裂后染色体片断旋转180°后重新插入原位置,易位是断裂下米的一段染色体顺向 或逆向插入同一染色体上其它部位。染色体何畸变是非同一染色体问易位。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从基因突变的效应来分: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结合实例说明) 2、按突变所带米的表型改变来分: 形态突变型:醋酸杆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G,短杆状,相互连接,若温度升高, 细胞伸长,温度降低,成柠檬状。猪丹毒杆菌纤细胞小杆菌G,短小,两头齐,松散存 在,适官环境:动物体内,离开动物体呈细长丝。 致死突变型、条件突变型 生化突变型:包括营养缺陷突变型:由原营养型转变而来。基因突变后,某种酶丧失, 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成分才能生长。 抗性突变型:如抗药性变异,药物低浓度长时问刺激,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合成一种 具有抗药性酶的办法增强药性,有些可遗传。 3、按突变条件和原因分:自发突变(在没有人为参与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影响条件 如射线、温度、自身代谢产物等)、诱发突变 6.2.2突变与育种 一、自发突变与自然育种 1、自发突变的特点 自发性、稀有性、诱变性、突变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不对应性、独立性、稳定性、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