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点8文言文阅读 强化训练 (一)(2015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 雄略秀出,志气英远。贪周呃底進賣质焦息大杖地屐環埸数见系旅扰 儿慨然有京功氦之志及泉初宝文箦镇广陵平随之役护儿 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 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 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 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 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 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 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 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 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 大臣,荷国重任,丕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 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 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1 - 第一部分 考点 8 文言文阅读 (一)(2015 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 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 周 师 定 淮 南 所 住 白 土 村 地 居 疆 埸 数 见 军 旅 护 儿 常 慨 然 有 立 功 名 之 志 及 开 皇 初 宇 文 忻 等 镇 广 陵 平 陈 之 役 护 儿 有 功 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 ...., 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 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 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 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 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 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 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 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 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 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 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 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 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 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 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 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 什么呢? 【解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军旅”指战事:“咨怨”是怨恨、叹 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 逆;“王室”即朝廷;“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黄泉:“何言”即(能再) 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 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 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
- 2 -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 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 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 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 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 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 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 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 什么呢? 【解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军旅”指战事;“咨怨”是怨恨、叹 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 逆;“王室”即朝廷;“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黄泉;“何言”即(能再) 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 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 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
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 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 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 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λ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 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 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 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 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 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 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 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 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 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 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 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 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 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 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 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 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 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赴官”。并言:“部 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 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 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 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 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 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 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
- 3 - 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 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 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 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 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 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 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 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 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 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 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 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 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 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 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 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 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 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 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 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 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 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 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 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 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 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 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 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
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 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 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 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 其劳勋,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 人参。交优迢赐地祭如侧祀贤泉祠谥文裹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有删节) 【注】恝(jia)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答案】A 6.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甲一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状元”。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 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B.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翰林院的属官,职责是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 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件 C.丁本生父忧意思是于敏中的生父去世。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 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或谥号。“文襄”是朝廷赐予于敏中的谥号。 【答案】 【解析】“忧”是去世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 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 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 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 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答案】
- 4 - 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 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 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 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 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 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 .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答案】A 6.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甲一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 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B.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翰林院的属官,职责是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 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件。 C.丁本生父忧意思是于敏中的生父去世。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 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ì)或谥号。“文襄”是朝廷赐予于敏中的谥号。 【答案】C 【解析】“忧”是去世。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 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 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 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 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答案】C
【解析】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 主其事。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 【答案】(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 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 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寝,搁置; 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主,主管,主持。)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 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乃,竟然;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宁,难道。 【参考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 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 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 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 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 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 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 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 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 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 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 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
- 5 - 【解析】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 主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 宁不痛自愧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 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 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寝,搁置; 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主,主管,主持。)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 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乃,竟然;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宁,难道。) 【参考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多次升迁做官到侍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中在上书房当值。多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 山东的学政。被提升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 了一年,被征召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 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 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 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 心意。乾隆三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中。朝廷 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书的品级 授予他荫生的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人。 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廷 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勋 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 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