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 读一读 知识略解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 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 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 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试 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 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 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 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 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 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 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 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 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2016 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 一、读一读 知识略解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 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 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 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试 题为例来说明。 例 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 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 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 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 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 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 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 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 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 1 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18 个虚词); (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 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 分)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 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 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 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 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 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 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 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 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 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4、“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的北门的钥匙 “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 畅没有语病。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误)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 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 “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 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 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 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 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 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 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 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 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 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 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例 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 分)(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 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 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 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 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 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 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4、“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 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郑人 使 我 掌 其 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的北门的钥匙 “达” 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 畅,没有语病。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误)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 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 “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 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 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 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 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 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 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 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 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 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 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 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 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 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 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 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 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 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 “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 地名、朝代名、国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某些典章制度名 称、度量衡单位、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拜相如为上大夫 庐陵文天祥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 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 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 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 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 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 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 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 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 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 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吾性不喜华靡: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 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帝位控制天下 例 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 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 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 “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如例 5 中的定语后置,例 6 中的状语后置,例 7 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 地名、朝代名、国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某些典章制度名 称、度量衡单位、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拜相如为上大夫 庐陵文天祥 例 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 年全国一 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 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 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成名)审谛之,(蟋蟀)短小,(蟋蟀)黑赤色,顿(觉得它)非前物。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如例 1 中的省略宾语,例 2 中的省略主语,例 6 中的介词省略,例 7 中的动词省 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 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 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 9 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 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 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 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 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 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 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 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 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二、练一练,讲一讲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一)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 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 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2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 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 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 死者固 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 志》载 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 北抵黎 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 堤,激 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 能到也。 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4翻译下一段划线文言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 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 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 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 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 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 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 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 500 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 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二、练一练,讲一讲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一)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 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 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2.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 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 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 死者固 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 志》载 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 北抵黎 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 堤,激 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 能到也。 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4.翻译下一段划线文言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 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 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 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平乃辟舍请罪, 曰:“君真其人也!”(选自《战国策》) ①译文: ②译文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听察案情有误)人,自拘当死(把自己拘禁起 来判以死罪)。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 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①今过听杀人,傅其 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② 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 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选自《史记》) ①译文: ②译文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 修营楼雉以求媚。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 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 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②以元揩在隋邪佞 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选自《贞观政要》) ①译文: ②译文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 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①译文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 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 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 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平乃辟舍请罪, 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①译文: ②译文: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听察案情有误)杀人,自拘当死(把自己拘禁起 来判以死罪)。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 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①今过听杀人,傅其 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② 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 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 ①译文: ②译文: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 修营楼雉以求媚。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 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 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②以元揩在隋邪佞, 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 ①译文: ②译文: 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 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