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的y)供职(gong) 不更事geng)钟灵毓秀yu) B.漂洗(pio)付梓(z1) 冠名权gun)恒河沙数sh) C.甲壳(qiao)间断[jian) 黄澄澄(deng)抵掌而谈(zhi) D.柏油(bai)馄饨(dun) 弄潮儿nong)吹毛求疵(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下马威 鞭辟入里两全其美 辨证结骨眼工于心计矫揉造作 C.渲泄摄像机 曲意逢迎计日程功 D.款识电饭煲食不裹腹群贤毕至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 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政策要着眼 于未来的发展。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 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时,我
2012 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熨帖(yù ) 供职(gōng ) 不更事(gēng ) 钟灵毓秀(yù ) B.漂洗(piǎo ) 付梓(zǐ ) 冠名权(guàn )恒河沙数(shù ) C.甲壳(qiào ) 间断(jiàn) 黄澄澄(dèng )抵掌而谈(zhǐ) D.柏油(bǎi ) 馄饨(dùn ) 弄潮儿(nòng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震撼 下马威 鞭辟入里 两全其美 B.辨证 结骨眼 工于心计 矫揉造作 C.渲泄 摄像机 曲意逢迎 计日程功 D.款识 电饭煲 食不裹腹 群贤毕至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 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 ....,既被电影的 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从长计议 ....,制定政策要着眼 于未来的发展。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 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时,我
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 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 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一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 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 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 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 统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 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 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 心,犹刍豢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 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 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子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 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 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 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 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 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 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 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高明”讲 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综岁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 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内涵丰富,见懈深刻。“道中庸”讲 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 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 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髙明的-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 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 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 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 低俗化的新的岐途。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 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2010年11月《光明日报》) [注]①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6.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作出了极大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 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 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 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 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 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 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 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 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 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 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 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子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 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 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 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 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 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 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 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高明”讲 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综岁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 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内涵丰富,见懈深刻。“道中庸”讲 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 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 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 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 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 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 低俗化的新的岐途。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 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 2010 年 11 月《光明日报》) [注]①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6.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作出了极大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 提升 B.儒家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内 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调儒家的 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 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作 为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即将被有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道中庸”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所以,儒 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 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深入儒 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 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 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 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 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 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 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 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奷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日:“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 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 輒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 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日:“其在衮冕也。然 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 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 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日“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 提升。 B.儒家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内 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调儒家的 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 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作 为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即将被有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道中庸”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所以,儒 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 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深入儒 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 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 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 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 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 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 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 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 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 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 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 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 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 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强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 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 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 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 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第II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分)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3分)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4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蜀人随之者万计, 且.观公所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 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 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 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 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第 II 卷(共 11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 分)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3 分)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4 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12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4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慧。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 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 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 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仿写句子。(4分) 落花飞絮,让人倍感身世飘零,顿生乡关之思 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史,本身就是一部与大千万物纠缠不清的历史 1862岁的张景和是江苏徐州的环卫工人,其儿子儿媳 在外地打工,孙女由他和老伴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女放学早, 他需要边工作边照看孙女。下面的照片是他在工作间隙抱孙 女鼻吻的情景,被以“幸福”为题发到网上,引发了热议 请结合照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80字左右) (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 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 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岀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 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 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 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 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 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 最终成为泥土的-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 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12 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4 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慧。 。 。 , 。 ,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 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 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 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仿写句子。(4 分) 落花飞絮,让人倍感身世飘零,顿生乡关之思; , , 。 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史,本身就是一部与大千万物纠缠不清的历史。 18.62 岁的张景和是江苏徐州的环卫工人,其儿子儿媳 在外地打工,孙女由他和老伴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女放学早, 他需要边工作边照看孙女。下面的照片是他在工作间隙抱孙 女鼻吻的情景,被以“幸福”为题发到网上,引发了热议。 请结合照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80 字左右) (4 分)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 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 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 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 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 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 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 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 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 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