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2012.4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逡巡 皴裂 教唆犯 怙恶不悛 B.牛虻 膏肓 露锋芒 罔然若失 C.荠菜 侪辈 药剂师 济济一堂 D.谄媚 焰火 设陷井 掐头去尾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让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得到惩罚,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路,就是建立 社会。 ②人们对所谓低危害“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纷纷提出质疑,科技 部于昨日就此事首度做出 ,称将于参评奖项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 见 ③竞技体育, 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 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法制回应纵然 B.法治回应固然 C.法治反应固然 D.法制反应纵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京剧被视为“角儿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 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基本道理上的启蒙:我们是崛起大国的国民,现在 中国这条大船已经远航出海,我们不与它共命运而能独善其身的概率微乎其微 D.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典范”,但对中国 这样的潜在战 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 合它们的逻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 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201l年10月31日,当第70亿个人类居民降临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蔚蓝 色星球时,让人们感受到了“人口时钟”的加速旋转。 C.济南园博园将原样原件地复建世博山东馆,届时,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现 场的市民可前往该园一睹世博山东馆的风采 D.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能否根治这一问题,既有赖于政府出台制度来规 范网络行为,也有赖于广大网民对谣言的自觉抵制
山东省潍坊市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2012.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间 l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逡巡 皴裂 教唆犯 怙恶不悛 B.牛虻 膏肓 露锋芒 罔然若失 C.荠菜 侪辈 药剂师 济济一堂 D.谄媚 焰火 设陷井 掐头去尾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让善良的人得到保护,邪恶的人得到惩罚,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条路,就是建立 社会。 ②人们对所谓低危害“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纷纷提出质疑,科技 部于昨日就此事首度做出 ,称将于参评奖项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 见。 ③竞技体育, 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 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法制 回应 纵然 B.法治 回应 固然 C.法治 反应 固然 D.法制 反应 纵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京剧被视为“角儿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 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基本道理上的启蒙:我们是崛起大国的国民,现在 中国这条大船已经远航出海,我们不与它共命运而能独善其身的概率微乎其微。 D.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 “典范”,但对中国 这样的潜在战 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 合它们的逻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 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2011 年 lO 月 31 日,当第 70 亿个人类居民降临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蔚蓝 色星球时,让人们感受到了“人口时钟”的加速旋转。 C.济南园博园将原样原件地复建世博山东馆,届时,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现 场的市民可前往该园一睹世博山东馆的风采。 D.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能否根治这一问题,既有赖于政府出台制度来规 范网络行为,也有赖于广大网民对谣言的自觉抵制
5.填入下列文段中①②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①。花墙上飘 着垂柳,绿白相映, A.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 格外皎洁 B.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 格外鲜嫩 C.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 格外皎洁 D.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 格外鲜嫩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 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 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 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 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 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 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 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 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 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 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 “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 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 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 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 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 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 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 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 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 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 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 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5.填入下列文段中①②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① 。花墙上飘 着垂柳,绿白相映, ② 。 A.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 格外皎洁 B.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覆霜盖雪的花墙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 格外鲜嫩 C.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 格外皎洁 D.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花墙,覆霜盖雪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 格外鲜嫩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谈 吟 诵 陈 向 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 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 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 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 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 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 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 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 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 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 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 “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 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 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 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 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 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 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 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 “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 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 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 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 《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6.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 由唱。 7.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 牙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 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 华足术二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 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 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 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 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 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 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选自 2012.3.29 《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6.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 由唱。 7.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 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 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 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 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 术。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 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 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 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 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 “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 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 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 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 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 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 mao ni):指被俘虏的老人和 幼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 B.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吾其还也 久之,能 以足音辨认 C.武王伐纣,有诸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劳苦而功高如此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 边之人和 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 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 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 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4分) (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
‘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 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 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 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 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 幼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 B.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吾其还也 久之,能 以足音辨认 C. 武王伐纣,有诸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劳苦而功高如此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 边之人和 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 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 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 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4 分)。 (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 分)
(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即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流丸止于瓯臾, (《荀子·大略》)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 迁《报任安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内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5字)(4分) 2011年9月至10月中美韩日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共同进行了一项调研。 研究者在四国分别抽取了普通高中在校生若干名,对他们的国家意识、生活意识、 留学意识、课余生活、国民印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就其中某些调查数据来看,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 展息息相关;80.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到危机,愿为国家做任何事” 分别比美国、韩国和日本高出24.7、35.4和50.9个百分点。 该调查显 1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4分) 连日来,海南博鳌因众多政府首脑齐聚于此参加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 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旨在解决亚洲各经济体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鳌亚 洲论坛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8.下面是一则某政府机关在网上发布的招聘公告。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 有人强烈反对。请你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 鲜明,理由充分。(4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 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项目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 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
(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8 分) 即 事 夏完淳注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 (4 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流丸止于瓯臾, 。(《荀子·大略》)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 迁《报任安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内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不超过 25 字)(4 分) 2011 年 9 月至 lO 月中美韩日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共同进行了一项调研。 研究者在四国分别抽取了普通高中在校生若干名,对他们的国家意识、生活意识、 留学意识、课余生活、国民印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就其中某些调查数据来看,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 展息息相关;80.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若国家遇到危机,愿为国家做任何事”, 分别比美国、韩国和日本高出 24.7、35.4 和 50.9 个百分点。 该调查显 示, 。 1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 4 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4 分) 连日来,海南博鳌因众多政府首脑齐聚于此参加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 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旨在解决亚洲各经济体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鳌亚 洲论坛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8.下面是一则某政府机关在网上发布的招聘公告。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 有人强烈反对。请你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 鲜明,理由充分。(4 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 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项目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 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AIN 的故乡韩国建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