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濰坊市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 的髙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髙挑的竹子,如果遇到 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 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 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 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 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 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裝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 规则 装扮 B.品评 规律 装点 C.品味 规则 装点 D.品味 规律 装扮 2.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 身材高挑(tiao) 竹竿 难以明状 C.裸露(lu)错落有致 D.韵率 风情万种 3.在在文中两处橫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 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 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 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 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 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同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 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D.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对 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 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赢对人口老龄化问 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 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山东省潍坊市 2015-2016 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 5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1~3 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 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 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 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 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 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 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 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 规则 装扮 B.品评 规律 装点 C.品味 规则 装点 D.品味 规律 装扮 2.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 身材高挑(tiāo) B.竹竿 难以明状 C.裸露(lù)错落有致 D.韵率 风情万种 3.在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 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 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 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 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 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同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 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D.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对 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 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赢对人口老龄化问 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 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 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 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从笔法看,有藏锋 露锋、中锋、侧锋。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 则不够含蓄。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从用墨 看,有浓、淡、干、湿。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 失刚劲。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 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 是运用适度。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画树, 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 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 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布局严整,但 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 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 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天空常 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 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 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 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 种思维方式。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 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 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 有的飘逸。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 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 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我们有时 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 确气韵不凡。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而 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中国传 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 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 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 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从笔法看,有藏锋、 露锋、中锋、侧锋。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 则不够含蓄。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从用墨 看,有浓、淡、干、湿。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 失刚劲。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 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 是运用适度。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画树, 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 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 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布局严整,但 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 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 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天空常 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 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 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 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 种思维方式。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 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 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 有的飘逸。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 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 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我们有时 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 确气韵不凡。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而 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中国传 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 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 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 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 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 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 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 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 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 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这种虚 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 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 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 、(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 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 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 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岀战,贼莫敢当其 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岀,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 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颕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 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 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 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 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 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 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 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 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 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 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 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 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 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 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 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 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 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这种虚 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 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 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 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 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 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 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 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 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 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 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 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 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 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 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 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 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 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 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 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婴城固守 婴:围绕 B.军次阳翟 次:驻扎 C.张遁举兵应之 应:对付 D.贵好音乐,耽弈棋 耽:沉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而出战 毕礼而归之 B.贵乃于地道潜出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固不可以常理论 作师说以贻之 D.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 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 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 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 搜捕劫犯盜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5分)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①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 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 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 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婴城固守 婴:围绕 B.军次阳翟 次:驻扎 C.张遁举兵应之 应:对付 D.贵好音乐,耽弈棋 耽:沉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而出战 毕礼而归之 B.贵乃于地道潜出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固不可以常理论 作师说以贻之 D.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 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 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 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 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第Ⅱ卷(共 11 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5 分)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5 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 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 绘 1)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4分)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的 ”两句常被后人用来 表达对用不义手段而得到富贵的不认同态度。 (2)古诗词中杜鹃的形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 凉之意。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运用 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12分)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例句: 正如一阵东风唤醒了一座山林一样,一首歌曲激起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 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 ① 赣菜的最大特色是原料大都产于本地。山清水秀的 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鄱阳湖的鱼,自然就没有 满口余香的东坡醉鱼;没有好米磨出的粉,自然也就没有鲜香醇美的粉蒸肉。 ② 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 野味 8.阅读《秋冷了月光》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天微凉 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 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故事里, 说书人语调很缓慢, 孩子们在台下轻轻唱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 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 绘。 (1)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4 分)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述而》中的 “ , ”两句常被后人用来 表达对用不义手段而得到富贵的不认同态度。 (2)古诗词中杜鹃的形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 ”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 凉之意。 (3) 苏轼《赤壁赋》中 “ , ”两句,运用 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12 分)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 分) 例句: 正如一阵东风唤醒了一座山林一样,一首歌曲激起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 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 ① 。赣菜的最大特色是原料大都产于本地。山清水秀的 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鄱阳湖的鱼,自然就没有 满口余香的东坡醉鱼;没有好米磨出的粉,自然也就没有鲜香醇美的粉蒸肉。 ② 。 仅鄱阳湖的鱼就有 170 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 野味。 18.阅读《秋冷了月光》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天微凉, 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 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故事里, 说书人语调很缓慢, 孩子们在台下轻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