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观摩语焉不详鲜( Xian 见浩浩汤( shang)汤 B.渲泄山青水秀起哄(hong)其臭(xi)如兰 C.冈峦死心塌地佣(yong)金擢(zhuo)发难数 D.发轫泻千里折(she)耗椎(zhu)心泣血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 ②勘探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不定,为祖国的勘探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③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 为暴力行动 A.释怀 形迹 退变 B.释怀行迹 退变 C.忘怀 形迹 蜕变 D.忘怀行迹 蜕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作者以他的祖父为原型塑造的,虽然祖父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 那种临危授命、视死如归的精神使他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B.“爱心照亮回家路”募捐活动一开始就募集到爱心人士的捐款近3万元,与过去的细 大不捐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C.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发展,22寸宽屏液晶已经从当初高端产品成为了目前市场的绝对 主流。但是随着暑期的到来,其价格势如破竹,一路狂降。 D.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采取阳光公示的方法,防止人们所议论的可能出现的“潜 规则”、“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的侵袭。 B.湖北出现大学生舍己救人时私家船主却趁火打劫、“挟尸要价”的现象绝非不是偶然 它是我们盲目追求法治社会,过度依赖法律的强制力所带来的必然恶果。 C.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利用访美机会明白告诫美国,中国反对以认识分歧为借口,拿 宗教和言论自由去支持或变相支持“藏独”等分裂势力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 取高额费用。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制约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是否已成为一种必须革除的积弊?杨 叔子带有个人色彩的教育“试验”,究竟是矫枉过正?还是亡羊补牢? B.HNⅠ流感袭来时,医疗机构要购置必要的医疗检测设备,规范诊疗方案、标准和信 息报告制度,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感染人群的健康危害评估,组织有关专家向公众介 绍有关医学知识 C.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D.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形势,鸠山由纪夫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日本传出“内 第1页共15页
第 1 页 共 15 页 山东省潍坊市 2010 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观摩 语焉不详 鲜.(xiān)见 浩浩汤.(shāng)汤 B. 渲泄 山青水秀 起哄.(hòng) 其臭.(xiù)如兰 C. 冈峦 死心塌地 佣.(yòng)金 擢.(zhuó)发难数 D. 发轫 一泻千里 折.(shé)耗 椎.(zhuī)心泣血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 。 ②勘探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不定,为祖国的勘探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③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 为暴力行动。 A.释怀 形迹 退变 B.释怀 行迹 退变 C.忘怀 形迹 蜕变 D.忘怀 行迹 蜕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作者以他的祖父为原型塑造的,虽然祖父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 那种临危授命 ....、视死如归的精神使他成为家乡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 B.“爱心照亮回家路”募捐活动一开始就募集到爱心人士的捐款近 3 万元,与过去的细. 大不捐 ...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C.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发展,22 寸宽屏液晶已经从当初高端产品成为了目前市场的绝对 主流。但是随着暑期的到来,其价格势如破竹 ....,一路狂降。 D.100 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 ....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采取阳光公示的方法,防止人们所议论的可能出现的“潜 规则”、“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的侵袭。 B. 湖北出现大学生舍己救人时私家船主却趁火打劫、“挟尸要价”的现象绝非不是偶然, 它是我们盲目追求法治社会,过度依赖法律的强制力所带来的必然恶果。 C.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利用访美机会明白告诫美国,中国反对以认识分歧为借口,拿 宗教和言论自由去支持或变相支持“藏独”等分裂势力。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 取高额费用。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制约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是否已成为一种必须革除的积弊?杨 叔子带有个人色彩的教育“试验”,究竟是矫枉过正?还是亡羊补牢? B.H1NI 流感袭来时,医疗机构要购置必要的医疗检测设备,规范诊疗方案、标准和信 息报告制度,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感染人群的健康危害评估,组织有关专家向公众介 绍有关医学知识。 C.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D.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形势,鸠山由纪夫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日本传出“内
阁将改组”的消息,然而有意见称“该改组的不是内阁,而是首相本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 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 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 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 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 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晩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 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 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 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 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 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 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 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 第2页共15页
第 2 页 共 15 页 阁将改组”的消息,然而有意见称“该改组的不是内阁,而是首相本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 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 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 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 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 4000 多年 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 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 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 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 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 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 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 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
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 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 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 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世纪。姿呈三足鼎立 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 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 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年的农业税。同 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 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6.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7.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 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 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第3页共15页
第 3 页 共 15 页 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 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 1995 年 10 月 2l 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 50 华诞,我国政府向 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 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 2.1 米,象征 2l 世纪。姿呈三足鼎立, 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 0.5 米,2 米见方,上铸 56 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 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 年 1 月 1 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 2600 年的农业税。同 年 9 月 29 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 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6.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 4000 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7.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 50 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 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 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 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迁淮西。会例革南土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 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 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阻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 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 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 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 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 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 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干余石,初止八家, 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虛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 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 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 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良吏传》)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4页共15页
第 4 页 共 15 页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 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 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 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阻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 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 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 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 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 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 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 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 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 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 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良吏传》)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言于行省,未报。 报:回答、答复 B.除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 除:拜官授职 C.运户既有官赋之直 直:通“值”,费用 D.准宪司所拟可也 准:准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尝言于行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丞相闻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1.下列各句都表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一项是 ①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③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 ④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 ⑤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⑥行省用艮言,悉蠲之。 A.②③④⑥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①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崇尚气节,为官时因为廉洁能干而被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 B.王艮在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免除了加在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 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调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王艮在没有得到批复的情况下,果断地下令免除了许 多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 D.在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王艮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 了上级的支持。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 (2)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3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第5页共15页
第 5 页 共 15 页 A.尝言于行省,未报.。 报:回答、答复 B.除.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 除:拜官授职 C.运户既有官赋之直. 直:通“值”,费用 D.准.宪司所拟可也 准:准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尝言于.行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丞相闻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1.下列各句都表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一项是 ①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③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 ④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 ⑤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 ⑥行省用艮言,悉蠲之。 A.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崇尚气节,为官时因为廉洁能干而被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 B.王艮在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免除了加在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 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调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王艮在没有得到批复的情况下,果断地下令免除了许 多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 D.在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王艮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 了上级的支持。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 分) (2)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3 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