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11.12) Ⅰ卷(共36分) 、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摒除(bing 角色(jue) 压轴戏(zhou) 不 稂不莠(lang) B.锃亮(zeng) 供职(gong) 款识(zhi) 着边际(zhu6) C.模样(m) 肖像(xiao) 闷棍(men) 拐 弯抹角(mo) D.巷道(hang) 狡黠(xia) 逮捕 (dai) 泾渭分明(j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厮杀 脉搏 挖墙脚 额手称庆 B.观摹 文身 明信片 委屈求全 C.凑合 嬉闹 钓鱼杆 掎角之势 D.平添 惊蜇 功夫茶 察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列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 了语音变化的真 相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 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 和编制管理工作。 ③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 “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 题。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④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 仪式于十二月在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A.掩盖 干涉 降服 授奖 B.掩盖 干预 降伏 授奖 C.掩饰 干预 降服 受奖 D.掩饰 干涉 降伏 受奖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了60多年后又回到祖 国怀抱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髙瞻远瞩,从长 计议,制定政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 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D.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 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晨,中科院髙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 “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山东省潍坊市 2012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011.12) Ⅰ卷(共 36 分) 一、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摒除(bìng) 角色(jué) 压轴戏(zhóu) 不 稂不莠(láng) B.锃亮(zèng) 供职(gōng) 款识(zhì) 不 着边际(zhuó) C.模样(mú) 肖像(xiào) 闷棍(mèn) 拐 弯抹角(mò) D.巷道(hàng) 狡黠(xiá) 逮捕 (dǎi) 泾渭分明(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厮杀 脉搏 挖墙脚 额手称庆 B.观摹 文身 明信片 委屈求全 C.凑合 嬉闹 钓鱼杆 掎角之势 D.平添 惊蜇 功夫茶 察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 了语音变化的真 相。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 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 和编制管理工作。 ③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 “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 题。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④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 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 仪式于十二月在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A.掩盖 干涉 降服 授奖 B.掩盖 干预 降伏 授奖 C.掩饰 干预 降服 受奖 D.掩饰 干涉 降伏 受奖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了 60 多年后又回到祖 国怀抱。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从长 计议,制定政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 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D.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 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晨,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 “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B.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有较大提高,我们 相信他的前程更加辉煌。 C.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采访红军战士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许 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 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 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 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一一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
B.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有较大提高,我们 相信他的前程更加辉煌。 C.在为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而进行的采访红军战士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许 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 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一 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 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
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 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6.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和 美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 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 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 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 的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 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 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 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 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 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 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 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 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 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 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 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 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 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 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 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 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 迥之乱,遂立功名
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 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6.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和 “美”。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 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 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 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 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 的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 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 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 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 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 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 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 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 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 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 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 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 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 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 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 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 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 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授开府 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 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 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 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 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3分)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隋书·于仲文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功授开府 以勇气闻于诸侯 B.为贼所追,且战且行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 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 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 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 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Ⅱ卷(共 11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 分)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3 分)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 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 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5.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五、(12分) 16.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 收眼底 边塞诗 送别诗 17.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 超过45字)(4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 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 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 “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 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 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 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 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18.《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刊载的《女生就业的比较与分析》一文,有一组对某 大学法学专业男女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调查表的数据,分别填写 下面分析的两个空白内容。(4分) 表:你能接受的就业地区是 大城市中小城市回家乡偏远地区其他 男(187人)113 百分比60 36 女(274人)16 92 130 百分比 47 合计(461人)279 91 197 8163 61 百分比 0.561.5157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 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 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15.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怀古》)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五、(12 分) 16.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4 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 收眼底。 边塞诗 送别诗 17.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 超过 45 字)(4 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 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 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 “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 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 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 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 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18.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刊载的《女生就业的比较与分析》一文,有一组对某 大学法学专业男女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调查表的数据,分别填写 下面分析的两个空白内容。(4 分) 表:你能接受的就业地区是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回家乡 偏远地区 其他 男(187 人) 113 99 67 15 3 百分比 60 53 36 8 1.6 女(274 人) 166 192 130 16 5 百分比 61 70 47 6 2 合计(461 人)279 291 197 31 8 百分比 60.5 61.5 41.5 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