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2011届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遒劲/劲敌 擂鼓/打擂台 巷道/大街小巷 B.颤动/颤栗 露天/露马脚 徘徊/低徊唏嘘 C.奔赴/投奔 什物/什刹海 量具/无法估量 D.熨斗/熨帖 炽热/白炽灯 蛮横/横征暴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 耍笔杆 金碧辉煌 两全其美 B.辨证 爆发户 冥思苦想 悲欢离合 C.翱翔 摄像机 直截了当遗笑大方 D.慈详 电饭煲 鞭辟入里概莫能外 3.依次填入下列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在于自由地选择 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 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 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 息息相通 B.而且 领 受 休戚与共 C.而 领受 休戚与共 D.而 领 略 息息相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 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 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岀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 案而起,兴奋得叫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 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 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 无关。 B.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 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 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潍坊市 2011 届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遒劲/劲敌 擂鼓/打擂台 巷道/大街小巷 B. 颤动/颤栗 露天/露马脚 徘徊/低徊唏嘘 C. 奔赴/投奔 什物/什刹海 量具/无法估量 D. 熨斗/熨帖 炽热/白炽灯 蛮横/横征暴敛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震撼 耍笔杆 金碧辉煌 两全其美 B. 辨证 爆发户 冥思苦想 悲欢离合 C. 翱翔 摄像机 直截了当 遗笑大方 D. 慈详 电饭煲 鞭辟入里 概莫能外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在于自由地选择 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 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 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 领略 息息相通 B.而且 领 受 休戚与共 C.而 领受 休戚与共 D.而 领 略 息息相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 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 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 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 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 案而起,兴奋得叫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 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 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 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 无关。 B.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C. 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 5000 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 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 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 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 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一一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 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 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6.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一 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 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 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 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6.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和 美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 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 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 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 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 的价值。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 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 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 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 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 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 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 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 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 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 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 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 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 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和 “美”。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 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 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 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 亲切的。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 的价值。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 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 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 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 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 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 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 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 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 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 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 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 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 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 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 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 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 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 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 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 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分)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4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 山宴游记》)(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 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 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 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 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 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 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 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 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 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3 分) (2)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4 分)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 山宴游记》)(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 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 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 牧《阿房宫赋》) 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 五、(12分) 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 分)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②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 ③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 ④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 ⑤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 17.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 超过45字)(4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 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 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 “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 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 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 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 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 同,内容与示例相关。(4分)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行走的重心,支撑起希望 的原野。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 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 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6 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 牧《阿房宫赋》) 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 五、(12 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 分)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②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 ③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 ④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 ⑤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 17. 请以介绍“杜鹃”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 超过 45 字)(4 分) 在草长莺飞,春雨浙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 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 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 “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 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 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 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 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 同,内容与示例相关。(4 分)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行走的重心,支撑起希望 的原野。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 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 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