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5 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 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 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 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 “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 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 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 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 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 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 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 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 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 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 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一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 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 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 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 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 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 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 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 ①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旧制度与大革命》
西 , 发 了 什 么 前 人 所 未 发 的 新 意 ? 托 克 维 尔 开 宗 明 义 就 指 出 , 他 从 事 的 是 “ 关 于 法 国 革 命 的 研 究 ” , 而 不 是 写 另 一 部 大 革 命 史 。 ① 既 是 “ 研 究 ” , 就 要 提 出 问 题 。 从 各 章 题 目 就 可 以 知 道 作 者 要 解 决 的 是 哪 些 问 题 。 从 方 法 论 说 , 这 也 可 以 称 为 后 来 “ 年 鉴 学 派 ” 创 导 的 问 题 史 学 。 例 如 , 托 克 维 尔 企 图 说 明 : 何 以 全 欧 洲 几 乎 都 有 同 样 的 政 体 , 它 们 如 何 到 处 都 陷 于 崩 溃 ? 何 以 封 建 特 权 对 法 国 人 民 比 在 其 他 地 方 变 得 更 为 可 憎 ? 何 以 中 央 集 权 行 政 体 制 是 旧 制 度 的 体 制 , 而 不 是 大 革 命 或 帝 国 的 创 造 ? 何 以 1 8 世 纪 的 法 国 的 人 们 比 其 他 国 家 人 民 更 彼 此 相 似 , 同 时 又 彼 此 分 离 , 漠 不 相 关 ? 尽 管 文 明 不 断 进 步 , 何 以 1 8 世 纪 法 国 农 民 的 处 境 有 时 甚 至 比 1 3 世 纪 的 农 民 处 境 更 恶 劣 ? 何 以 1 8 世 纪 法 国 文 人 成 为 国 家 的 主 要 政 治 人 物 ? 何 以 法 国 人 宁 愿 先 要 改 革 , 后 要 自 由 ? 何 以 行 政 革 命 先 于 政 治 革 命 ? 路 易 十 六 时 期 是 旧 王 朝 最 繁 荣 时 期 , 这 种 繁 荣 如 何 加 速 了 革 命 ? 等 等 。 每 一 个 问 题 几 乎 都 可 写 成 专 著 。 与 1 9 世 纪 一 些 思 想 家 、 哲 学 家 — — 从 斯 塔 埃 尔 夫 人 到 基 内 — — 不 同 , 托 克 维 尔 不 是 凭 空 “ 思 考 ” 法 国 革 命 , 而 是 扎 扎 实 实 地 依 靠 对 原 始 材 料 的 分 析 研 究 得 出 结 论 。 他 阅 读 、 利 用 了 前 人 从 未 接 触 过 的 大 量 档 案 材 料 , 包 括 古 老 的 土 地 清 册 、 赋 税 簿 籍 、 地 方 与 中 央 的 奏 章 、 指 示 和 大 臣 间 的 通 信 、 三 级 会 议 记 录 和 1 7 8 9 年 的 陈 情 书 。 他 是 第 一 个 查 阅 有 关 国 有 财 产 出 售 法 令 的 历 史 家 ; 他 还 努 力 挖 掘 涉 及 农 民 状 况 和 农 民 起 义 的 资 料 。 根 据 这 些 史 料 , 他 得 以 深 入 了 解 、 具 体 描 绘 旧 制 度 序 言 5 ① 凡 未 注 明 出 处 的 引 文 均 见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序言 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 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如下 几点 1.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 它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这 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 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 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 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 风尚与习惯。 2.法国革命是一件长期工作的最后完成,即使它没有发 生,古老的社会建筑同样也会倒塌,法国革命的业绩是以突 然方式完成了需要长时期才能一点一滴完成的事情。在革命 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 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当封建制度的某 些部分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 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农民和领主、第三等级和特权阶级 的矛盾越加尖锐。这就是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欧洲其他国 家更早爆发的主要原因。 3.法国革命既呈现出决裂性,又呈现出连续性和反复性 托克维尔不同意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加强是法国革命和帝国 的创造这个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政 府权力集中趋势的继续。同时,他注意到法国革命初期废除 的一些法律和习惯,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在若干年后
下 的 土 地 、 财 产 、 教 会 、 三 级 会 议 、 中 央 与 地 方 行 政 、 农 民 生 活 、 贵 族 地 位 、 第 三 等 级 状 况 等 , 并 阐 发 自 己 的 论 点 。 托 克 维 尔 关 于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主 要 论 点 , 可 以 归 纳 为 如 下 几 点 : 1 . 1 7 8 9 年 法 国 革 命 是 迄 今 为 止 最 伟 大 、 最 激 烈 的 革 命 , 它 代 表 法 国 的 “ 青 春 、 热 情 、 自 豪 、 慷 慨 、 真 诚 的 年 代 ” 。 这 是 一 场 社 会 政 治 革 命 , 符 合 全 欧 洲 的 需 要 , 其 效 果 是 废 除 若 干 世 纪 以 来 统 治 欧 洲 和 法 国 的 封 建 制 度 。 它 不 仅 要 改 变 旧 政 府 , 而 且 要 废 除 旧 的 社 会 形 式 , 因 此 就 需 要 同 时 进 攻 所 有 现 存 的 权 力 机 构 , 毁 灭 所 有 公 认 的 影 响 , 祛 除 种 种 传 统 , 更 新 风 尚 与 习 惯 。 2 . 法 国 革 命 是 一 件 长 期 工 作 的 最 后 完 成 , 即 使 它 没 有 发 生 , 古 老 的 社 会 建 筑 同 样 也 会 倒 塌 , 法 国 革 命 的 业 绩 是 以 突 然 方 式 完 成 了 需 要 长 时 期 才 能 一 点 一 滴 完 成 的 事 情 。 在 革 命 来 临 之 前 , 政 府 已 开 始 进 行 改 革 , 而 “ 对 于 一 个 坏 政 府 来 说 , 最 危 险 的 时 刻 通 常 就 是 它 开 始 改 革 的 时 刻 。 ” 当 封 建 制 度 的 某 些 部 分 在 法 国 已 经 废 除 时 , 人 们 对 剩 下 的 部 分 常 常 抱 有 百 倍 的 仇 恨 , 更 加 不 能 忍 受 , 农 民 和 领 主 、 第 三 等 级 和 特 权 阶 级 的 矛 盾 越 加 尖 锐 。 这 就 是 为 什 么 革 命 在 法 国 比 在 欧 洲 其 他 国 家 更 早 爆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 3 . 法 国 革 命 既 呈 现 出 决 裂 性 , 又 呈 现 出 连 续 性 和 反 复 性 。 托 克 维 尔 不 同 意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确 立 和 加 强 是 法 国 革 命 和 帝 国 的 创 造 这 个 观 点 , 相 反 , 他 认 为 这 是 旧 制 度 下 王 权 和 中 央 政 府 权 力 集 中 趋 势 的 继 续 。 同 时 , 他 注 意 到 法 国 革 命 初 期 废 除 的 一 些 法 律 和 习 惯 , 包 括 旧 制 度 下 的 思 想 感 情 , 在 若 干 年 后 6 序 言
序言 重新出现。法国1789年革命后冒出一个第一帝国,1848年革 命后又冒出一个第二帝国,难道专制主义是法国政治生活中 不可摆脱的传统吗? 4.这里涉及对于专制、自由、平等三者关系的理解问题 在托克维尔看来,旧制度后期王权和中央政权的加强侵犯了 公民社会,剥夺了贵族的自由。而18世纪思想家几乎无不推 崇专制王权的中华帝国,把它当作开明君主制的模范;他们 只要求改革,要求地位平等,并不要求自由,至少是把改革 放在自由之前。大革命建立了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也建立了 自由的政治制度,恢复了地方自治,但是不久人们就忘记了 自由,甘当“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奴隶”。这对托克 维尔来说是一个惨痛的经验——他写的是第一帝国,想的则 是亲身经历的第二帝国。如果这是法国历史发展的规律,那 么大革命岂不只是一个短短的插曲? 托克维尔对于法国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固然精辟, 但并非定论,这些问题至今仍在史学家中引起争论。可以肯 定地说,托克维尔开辟了研究旧制度的新途径,他揭露了旧 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且接触到了法兰西民族命运的 根本问题。 托克维尔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态度与方法。他十分注意 在欧洲历史的一般规律中抓住法国历史的特殊规律加以分 析,并努力寻找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他曾引用法国科学 家居维叶的话说:“有机体的所有各部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 系,以致人们只要接触到从其中之一分解出来的一个部分,便 能恢复整体。”他又说:“我像医生一样,试图在每个坏死的
重 新 出 现 。 法 国 1 7 8 9 年 革 命 后 冒 出 一 个 第 一 帝 国 , 1 8 4 8 年 革 命 后 又 冒 出 一 个 第 二 帝 国 , 难 道 专 制 主 义 是 法 国 政 治 生 活 中 不 可 摆 脱 的 传 统 吗 ? 4 . 这 里 涉 及 对 于 专 制 、 自 由 、 平 等 三 者 关 系 的 理 解 问 题 。 在 托 克 维 尔 看 来 , 旧 制 度 后 期 王 权 和 中 央 政 权 的 加 强 侵 犯 了 公 民 社 会 , 剥 夺 了 贵 族 的 自 由 。 而 1 8 世 纪 思 想 家 几 乎 无 不 推 崇 专 制 王 权 的 中 华 帝 国 , 把 它 当 作 开 明 君 主 制 的 模 范 ; 他 们 只 要 求 改 革 , 要 求 地 位 平 等 , 并 不 要 求 自 由 , 至 少 是 把 改 革 放 在 自 由 之 前 。 大 革 命 建 立 了 人 人 平 等 的 新 社 会 , 也 建 立 了 自 由 的 政 治 制 度 , 恢 复 了 地 方 自 治 , 但 是 不 久 人 们 就 忘 记 了 自 由 , 甘 当 “ 世 界 霸 主 ” 拿 破 仑 的 “ 平 等 的 奴 隶 ” 。 这 对 托 克 维 尔 来 说 是 一 个 惨 痛 的 经 验 — — 他 写 的 是 第 一 帝 国 , 想 的 则 是 亲 身 经 历 的 第 二 帝 国 。 如 果 这 是 法 国 历 史 发 展 的 规 律 , 那 么 大 革 命 岂 不 只 是 一 个 短 短 的 插 曲 ? 托 克 维 尔 对 于 法 国 革 命 的 原 因 和 后 果 的 分 析 固 然 精 辟 , 但 并 非 定 论 , 这 些 问 题 至 今 仍 在 史 学 家 中 引 起 争 论 。 可 以 肯 定 地 说 , 托 克 维 尔 开 辟 了 研 究 旧 制 度 的 新 途 径 , 他 揭 露 了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的 内 在 联 系 , 而 且 接 触 到 了 法 兰 西 民 族 命 运 的 根 本 问 题 。 托 克 维 尔 的 成 就 应 归 功 于 他 的 态 度 与 方 法 。 他 十 分 注 意 在 欧 洲 历 史 的 一 般 规 律 中 抓 住 法 国 历 史 的 特 殊 规 律 加 以 分 析 , 并 努 力 寻 找 整 体 与 部 分 之 间 的 关 系 。 他 曾 引 用 法 国 科 学 家 居 维 叶 的 话 说 : “ 有 机 体 的 所 有 各 部 分 之 间 存 在 必 然 的 联 系 , 以 致 人 们 只 要 接 触 到 从 其 中 之 一 分 解 出 来 的 一 个 部 分 , 便 能 恢 复 整 体 。 ” 他 又 说 : “ 我 像 医 生 一 样 , 试 图 在 每 个 坏 死 的 序 言 7
序言 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 尽管他带有贵族阶级的偏见和激情,他仍试图用社会学 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旧制度下各阶级的状况进行客观的研 究和描绘,特别是农民和贵族的状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他 曾说:“人们会拿单个人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谈的是阶级,唯 有阶级才应占据历史。”当然,托克维尔的阶级分析法是片面 的,例如,他不能区别旧制度下的中央集权、法国革命时期 的中央集权与拿破仑帝国的中央集权的阶级性质。马克思在 关于法国历史的三部著作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比较研究也是托克维尔史学方法的一个特点。他曾说 为了帮助理解下文,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作此概述;因为, 我敢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 革命。”他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德国历史进行对比,特 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敌人;英 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德国(除莱茵地区外)的农奴制长期存在,农民不像法国那 样早已拥有土地……他甚至还批评18世纪法国思想家对中 国专制王权的美化。 最后,托克维尔特别重视民族特征和传统对法国革命的 影响。他在全书的结尾描绘了法国民族性的各种表现之后指 出,唯有法兰西民族“才能造就一场如此突然、如此彻底、如 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和对立的革命。没有我 所陈述的那些原因,法国人绝不会进行大革命;但是必须承 认,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解释法国以外类似的 革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托克维尔是如何看待普遍性与特殊
器 官 内 发 现 生 命 的 规 律 。 ” 尽 管 他 带 有 贵 族 阶 级 的 偏 见 和 激 情 , 他 仍 试 图 用 社 会 学 和 阶 级 分 析 的 方 法 , 对 旧 制 度 下 各 阶 级 的 状 况 进 行 客 观 的 研 究 和 描 绘 , 特 别 是 农 民 和 贵 族 的 状 况 以 及 他 们 之 间 的 矛 盾 。 他 曾 说 : “ 人 们 会 拿 单 个 人 的 例 子 来 反 驳 我 ; 我 谈 的 是 阶 级 , 唯 有 阶 级 才 应 占 据 历 史 。 ” 当 然 , 托 克 维 尔 的 阶 级 分 析 法 是 片 面 的 , 例 如 , 他 不 能 区 别 旧 制 度 下 的 中 央 集 权 、 法 国 革 命 时 期 的 中 央 集 权 与 拿 破 仑 帝 国 的 中 央 集 权 的 阶 级 性 质 。 马 克 思 在 关 于 法 国 历 史 的 三 部 著 作 中 对 此 有 精 辟 的 论 述 。 比 较 研 究 也 是 托 克 维 尔 史 学 方 法 的 一 个 特 点 。 他 曾 说 : “ 为 了 帮 助 理 解 下 文 , 有 必 要 对 法 国 以 外 情 况 作 此 概 述 ; 因 为 , 我 敢 说 , 谁 要 是 只 研 究 和 考 察 法 国 , 谁 就 永 远 无 法 理 解 法 国 革 命 。 ” 他 经 常 把 法 国 与 美 国 、 英 国 、 德 国 历 史 进 行 对 比 , 特 别 指 出 它 们 之 间 的 区 别 : 美 国 没 有 封 建 制 度 这 个 强 大 敌 人 ; 英 国 贵 族 并 未 因 革 命 丧 失 权 力 , 他 们 与 资 产 阶 级 实 行 联 合 统 治 ; 德 国 ( 除 莱 茵 地 区 外 ) 的 农 奴 制 长 期 存 在 , 农 民 不 像 法 国 那 样 早 已 拥 有 土 地 … … 他 甚 至 还 批 评 1 8 世 纪 法 国 思 想 家 对 中 国 专 制 王 权 的 美 化 。 最 后 , 托 克 维 尔 特 别 重 视 民 族 特 征 和 传 统 对 法 国 革 命 的 影 响 。 他 在 全 书 的 结 尾 描 绘 了 法 国 民 族 性 的 各 种 表 现 之 后 指 出 , 唯 有 法 兰 西 民 族 “ 才 能 造 就 一 场 如 此 突 然 、 如 此 彻 底 、 如 此 迅 猛 , 然 而 又 如 此 充 满 反 复 、 矛 盾 和 对 立 的 革 命 。 没 有 我 所 陈 述 的 那 些 原 因 , 法 国 人 绝 不 会 进 行 大 革 命 ; 但 是 必 须 承 认 , 所 有 这 些 原 因 加 在 一 起 , 也 不 足 以 解 释 法 国 以 外 类 似 的 革 命 。 ” 在 这 里 我 们 看 到 了 托 克 维 尔 是 如 何 看 待 普 遍 性 与 特 殊 8 序 言
序言 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时,托克维尔对此书 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写信给他的英国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 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 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 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 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 出乎作者的意料,到托克维尔逝世那一年(1859),此书 在法国已印行了4版,共9000册,到1934年已印16版,共 计25000册;在英国、美国、德国都极畅销。尽管书中的某 些论点一对旧制度下王权作用的评价、贵族的无权地位、农 民的贫困化等——一已被推翻或修正,若干疏漏之处—一旧制 度末年的财政状况、国际关系和对外战争等——也被指出,但 就整体说来,这部仅200页左右的小书几经检验,自成一家 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 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 托克维尔的著作1870年后被冷落了七八十年后,近几十 年来在西方突然走运,这不是偶然的。随着保守的自由主义 思想的抬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重新受到了重视。人们越 深入探讨法国革命的根源和特点,越感到有进一步研究旧制 ①A.沙尔丹,《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巴黎,阿歇特出 版社,1984年,477页
性 、 必 然 性 与 偶 然 性 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 的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在 1 8 5 6 年 出 版 时 , 托 克 维 尔 对 此 书 的 命 运 忧 心 忡 忡 , 他 写 信 给 他 的 英 国 妻 子 说 : “ 我 这 本 书 的 思 想 不 会 讨 好 任 何 人 ; 正 统 保 皇 派 会 在 这 里 看 到 一 幅 旧 制 度 和 王 室 的 糟 糕 画 像 ; 虔 诚 的 教 徒 … … 会 看 到 一 幅 不 利 于 教 会 的 画 像 ; 革 命 家 会 看 到 一 幅 对 革 命 的 华 丽 外 衣 不 感 兴 趣 的 画 像 ; 只 有 自 由 的 朋 友 们 爱 读 这 本 书 , 但 其 人 数 屈 指 可 数 。 ” ① 出 乎 作 者 的 意 料 , 到 托 克 维 尔 逝 世 那 一 年 ( 1 8 5 9 ) , 此 书 在 法 国 已 印 行 了 4 版 , 共 9 0 0 0 册 , 到 1 9 3 4 年 已 印 1 6 版 , 共 计 2 5 0 0 0 册 ; 在 英 国 、 美 国 、 德 国 都 极 畅 销 。 尽 管 书 中 的 某 些 论 点 — — 对 旧 制 度 下 王 权 作 用 的 评 价 、 贵 族 的 无 权 地 位 、 农 民 的 贫 困 化 等 — — 已 被 推 翻 或 修 正 , 若 干 疏 漏 之 处 — — 旧 制 度 末 年 的 财 政 状 况 、 国 际 关 系 和 对 外 战 争 等 — — 也 被 指 出 , 但 就 整 体 说 来 , 这 部 仅 2 0 0 页 左 右 的 小 书 几 经 检 验 , 自 成 一 家 , 已 成 为 研 究 法 国 1 8 世 纪 , 特 别 是 大 革 命 历 史 的 必 读 著 作 , 称 之 为 一 颗 “ 史 学 珍 珠 ” 亦 不 为 过 。 托 克 维 尔 的 著 作 1 8 7 0 年 后 被 冷 落 了 七 八 十 年 后 , 近 几 十 年 来 在 西 方 突 然 走 运 , 这 不 是 偶 然 的 。 随 着 保 守 的 自 由 主 义 思 想 的 抬 头 , 托 克 维 尔 的 政 治 观 点 重 新 受 到 了 重 视 。 人 们 越 深 入 探 讨 法 国 革 命 的 根 源 和 特 点 , 越 感 到 有 进 一 步 研 究 旧 制 序 言 9 ① A . 沙 尔 丹 , 《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 1 8 0 5 — 1 8 5 9 》 , 巴 黎 , 阿 歇 特 出 版 社 , 1 9 8 4 年 , 4 7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