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产生菌的筛选没有任何选择性好处, 因此常随机地分离所需菌种,为此发展了一些快速筛选方法 并归纳出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准则如下: 1)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2)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成分 3)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如葡萄糖)或氮(如 NH4 +),它们可能引起分解代谢阻遏。 4)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如Co2+ 、Mg2+ 、Mn2+ 、Fe2+) 5)加入缓冲液以减少pH变化
六、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产生菌的筛选没有任何选择性好处, 因此常随机地分离所需菌种,为此发展了一些快速筛选方法 并归纳出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准则如下: 1)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2)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成分 3)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如葡萄糖)或氮(如 NH4 +),它们可能引起分解代谢阻遏。 4)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如Co2+ 、Mg2+ 、Mn2+ 、Fe2+) 5)加入缓冲液以减少pH变化
七、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 抗生素 抗肿瘤药物 酶抑制剂 生长因子 等等
七、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 抗生素 抗肿瘤药物 酶抑制剂 生长因子 等等
1、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抑菌圈法、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等 试验菌的选择是关键(关系到灵敏度、活性、抗菌谱等) 采用联合试验菌(枯草杆菌和绿色产色链霉菌或巴氏梭 状芽孢杆菌)分离到黄霉素 采用专一性强的筛选技术也是检出新抗生素的有效方法 主要是利用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关的酶、酶抑制剂、激活 剂等建立的筛选技术 如棒酸(clavulanic acid)的发现:通过鉴定氨苄青霉素 和待测样品对-内酰胺酶产生菌克雷氏菌的协同抑制作 用
1、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抑菌圈法、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等 试验菌的选择是关键(关系到灵敏度、活性、抗菌谱等) 采用联合试验菌(枯草杆菌和绿色产色链霉菌或巴氏梭 状芽孢杆菌)分离到黄霉素 采用专一性强的筛选技术也是检出新抗生素的有效方法 主要是利用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关的酶、酶抑制剂、激活 剂等建立的筛选技术 如棒酸(clavulanic acid)的发现:通过鉴定氨苄青霉素 和待测样品对-内酰胺酶产生菌克雷氏菌的协同抑制作 用
2、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 ➢ 临床上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是直接作用于核酸或抑 制核酸生物合成的物质 ➢ 大部分具有抗菌或抗真菌的活性 ➢ 现发展出利用微生物筛选作用于DNA 的抗肿瘤药物 的方法,如生化诱导分析法
2、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 ➢ 临床上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是直接作用于核酸或抑 制核酸生物合成的物质 ➢ 大部分具有抗菌或抗真菌的活性 ➢ 现发展出利用微生物筛选作用于DNA 的抗肿瘤药物 的方法,如生化诱导分析法
生化诱导分析法(Biological induction analysis; BIA) 将E.coli lacZ 连接在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 当DNA损伤时,诱发阻遏蛋白CI分解,PL启动子启 动lacZ 基因转录,表达出-半乳糖苷酶 测定-半乳糖苷酶活性,可检测能损伤DNA的抗肿瘤药物 的存在 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 β-D-galactopyranoside; 5-溴 -4-氯-3-吲哚--D-半乳糖苷) 作显色底物; 反应后呈蓝色
生化诱导分析法(Biological induction analysis; BIA) 将E.coli lacZ 连接在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 当DNA损伤时,诱发阻遏蛋白CI分解,PL启动子启 动lacZ 基因转录,表达出-半乳糖苷酶 测定-半乳糖苷酶活性,可检测能损伤DNA的抗肿瘤药物 的存在 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 β-D-galactopyranoside; 5-溴 -4-氯-3-吲哚--D-半乳糖苷) 作显色底物; 反应后呈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