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订人:方儒钦郭建忠王姗妍 审 核:方儒软 制订日期:2008年08月 第二次修订:2012年12月(方儒软潘忠郭建忠张瑞丽胡振禹王姗姗) 第三次修订:2015年03月(方儒钦潘忠郭建忠张瑞丽胡振禹王孀妍) 《基础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5110001051101 (体育1)(体育2) 课程名称:基础体能 英文名称:The Basis of Physical Fitness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66 讲课学时:8 实践学时:58 学 分 适用对象:大学一年级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基础体能课是在充分理解高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从业所需的职业 体能,将高职体有教有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高职体有教有 是高等职业教有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体现了高等职业体育教有的特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8 课程标准制订人:方儒钦 郭建忠 王姗姗 审 核: 方儒钦 制 订 日 期:2008 年 08 月 第二次修订:2012 年 12 月(方儒钦 潘 忠 郭建忠 张瑞丽 胡振禹 王姗姗) 第三次修订:2015 年 03 月(方儒钦 潘 忠 郭建忠 张瑞丽 胡振禹 王姗姗) 《基础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01051100 01051101 (体育 1)(体育 2) 课程名称: 基础体能 英文名称: The Basis of Physical Fitness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总 学 时: 66 讲课学时:8 实践学时:58 学 分: 2 适用对象: 大学一年级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基础体能课是在充分理解高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从业所需的职业 体能,将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高职体育教育 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体现了高等职业体育教育的特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终身体有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通过基础体能课的教学,激发学生体有运动的兴趣,为专项选项课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 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体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教学,课程具有足够 的灵活性,能指导协助每一个人达成自我实现。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依据 《基础体能》课程标准是根据《体有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专 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 (一)设计原则 以提高学生基础素质为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有人为宗旨,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能力 为主线,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 为辅,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基础体能得到提高。 (三)内容设计方式 体育1 理论部分:体育与健康理论。 实践部分: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跳投类、健康长廊、职业体能及休闲项目。 体有2 理论部分:健康与亚健康的相关知识」 实践部分:12分钟跑、健康长廊、职业体能及休闲项目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能》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 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有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有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运动技能目标 科学地进行体有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三)职业特殊体有素质目标 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
9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通过基础体能课的教学,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为专项选项课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 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体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教学,课程具有足够 的灵活性,能指导协助每一个人达成自我实现。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依据 《基础体能》课程标准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专 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 (二)设计原则 以提高学生基础素质为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宗旨,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能力 为主线,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 为辅,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基础体能得到提高。 (三)内容设计方式 体育 1 理论部分:体育与健康理论。 实践部分: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跳投类、健康长廊、职业体能及休闲项目。 体育 2 理论部分:健康与亚健康的相关知识。 实践部分: 12 分钟跑、健康长廊、职业体能及休闲项目等。 第二部分 课 程 目 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体能》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科学的健 身方法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专项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二、分类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运动技能目标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学习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 通过积极锻炼,具备与职业工作特征相应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素质能
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 (四)职业社会话应性目标 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 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教学单元 目标 内容标准 通过入学教育,加强理论学习,了解体 育课程的重要性。学习体育课堂常规知 1.体育常规、安全知识 识,树立安全意识,理解体育与健康】 2.体育与健康理论 体育与疾病以及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 念关系。 体育1 掌握短跑及中长距离跑的基本技术,提 1短距离跑:起跑、途中跑、终点冲 高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学习健康走 刺跑技术,测试50米 乎 廊的基本知识、技术,全面发展学生的 2.中长距离跑(男1000米,女800 协调性、平衡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米) 能力。 3健康长廊 4跳投类 5.休闲项目 通过健康与亚健康理论课的学习 1.健康与亚健康 理 了解健康、亚健康的含义,能够简单评 2.职业与健康的关系 价自身的身体状况。 通过12分钟跑的锻炼,使学生的心肺功 1.12分钟跑 体育2 实 能得到提高。通过职业体能教育,有效 2.健康长廊 培养学生从业所需的职业体能,将言助 3.职业体能 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 4.跳投类 起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5.休闲项目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序 学时分配 号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体育1)第二学期(体育2)
10 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 (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 通过《基础体能》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 仪和职业气质等社会服务规范,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分 配 第一学期(体育 1) 第二学期(体育 2) 教学单元 目 标 内 容 标 准 体育 1 理 论 通过入学教育,加强理论学习,了解体 育课程的重要性。学习体育课堂常规知 识,树立安全意识,理解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疾病以及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 念、关系。 1.体育常规、安全知识 2.体育与健康理论 实 践 掌握短跑及中长距离跑的基本技术,提 高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学习健康走 廊的基本知识、技术,全面发展学生的 协调性、平衡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力。 1.短距离跑:起跑、途中跑、终点冲 刺跑技术,测试 50 米 2.中长距离跑(男 1000 米,女 800 米) 3.健康长廊 4.跳投类 5.休闲项目 体育 2 理 论 通过健康与亚健康理论课的学习, 了解健康、亚健康的含义,能够简单评 价自身的身体状况。 1.健康与亚健康 2. 职业与健康的关系 实 践 通过 12 分钟跑的锻炼,使学生的心肺功 能得到提高。通过职业体能教育,有效 培养学生从业所需的职业体能,将高职 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 起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1. 12 分钟跑 2. 健康长廊 3.职业体能 4. 跳投类 5. 休闲项目
理论部分实嗖部分理论部分实践部分 1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 4 健康标准、生理卫生常识等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常识、如何科学的安排体 7 育锻炼 短跑 4 中长距离跑/12分钟跑 4 6 跳投类 4 4 健康长廊 8 6 6 职业体能 8 休闲项目 4 6 8 机动 小计: 4 26 4 32 合计 理论部分:8实践部分58 总计 66 理论部分比例 12.1% 实践部分比例 87.9% 二、教学建议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 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讲行场地轮换教学。 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 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 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一纠正错误一再练习过程, 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 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 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 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评价建议 1.理论部分: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分制,占学期成 绩的10%。 2.实践部分: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90% 学年学期 第一学年
11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1 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国家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生理卫生常识等 4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常识、如何科学的安排体 育锻炼。 4 2 短跑 4 3 中长距离跑/12 分钟跑 4 6 4 跳投类 4 4 5 健康长廊 8 6 6 职业体能 8 7 休闲项目 4 6 8 机 动 2 2 小 计: 4 26 4 32 合计 理论部分:8 实践部分 58 总计 66 理论部分比例 12.1% 实践部分比例 87.9% 二、教学建议 1.学期教学以周学时为单位,按项目内容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数。 2.按规定的项目教学时数进行场地轮换教学。 3.以自然班教学,采用语言传授(示范、讲解)、实践学习、问题讨论、问答法进行教学。 4.学生感知练习或采用辅助练法过程。 5.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6.通过对某项技术动作的分解练习到完整技术练习,并通过实践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过程, 达到熟练掌握的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 7.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循环练习法,并通过竞赛法或游戏法练习进入情景教学,从而达到 掌握某一技术动作的目的。 8.通过对项目的测试或技术评定,检查学生对项目技术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评价建议 1.理论部分 : 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材,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100 分制,占学期成 绩的 10 % 。 2.实践部分: 技术考核占总成绩的 90 %。 学年 第一学年 学期
内容比例 上学期(体育1) 下学期(体育2) 理论部分 10% 10% 基 短跑 20% 中长跑 20% 12分钟跑 30% 能 跳投类 20% 游泳 乎 职 业 健康长廊 20% 20% 办公型 部 体 直立型 20% 分 运动系 跳绳、睫子 休 飞盘、飞镖 闲 拔河 项 10% 10% 体前屈 仰卧起坐 单双杠器械 小 计 100% 100%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职业体能训练》胡振浩,张溪,田翔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有进行指导: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调动学 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充分发挥体有器材的功能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四)课外和校外体有资源的开发。 (五)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五部分附录
12 内 容 比 例 上学期(体育 1) 下学期(体育 2) 理 论 部 分 10% 10% 实 践 部 分 基 础 体 能 短 跑 20% 中长跑 20% 1 2 分钟跑 30% 跳投类 20% 职 业 体 能 游泳 健康长廊 20% 20% 办公型 直立型 20% 运动系 休 闲 项 目 跳绳、踺子 10% 10% 飞盘、飞镖 拔 河 体前屈 仰卧起坐 单双杠器械 小 计 100% 100%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职业体能训练》胡振浩,张溪,田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育进行指导;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调动学 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功能。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五)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五部分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