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能》课程标准是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的。 二、依据我国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高职高专体质健康教有的特性,并结合我院多年高 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而制定。 三、从学生的基础体能出发,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为专项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四、通过基础体能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课程标准制订人:方儒钦郭建忠王姗姗 审核:方儒钦 制订日期:2008年08月 第二次修订:2012年12月(方儒钦潘忠张瑞丽郭建忠王姗姗) 第三次修订:2015年03月(方儒钦潘忠张瑞丽郭建忠王姗姗 《篮球》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5110201051103 (体育3)(体有4) 课程名称: 篮球 英文名称:Basketball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选项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课学时:8 实践学时:64 学分:2 适用对象:二年级各专业
13 一、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能》课程标准是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的。 二、依据我国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高职高专体质健康教育的特性,并结合我院多年高职 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而制定。 三、从学生的基础体能出发,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为专项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四、通过基础体能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课程标准制订人:方儒钦 郭建忠 王姗姗 审 核:方儒钦 制 订 日 期:2008 年 08 月 第二次修订:2012 年 12 月(方儒钦 潘 忠 张瑞丽 郭建忠 王姗姗) 第三次修订:2015 年 03 月(方儒钦 潘 忠 张瑞丽 郭建忠 王姗姗) 《篮 球》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01051102 01051103 (体育 3)(体育 4) 课程名称: 篮球 英文名称: Basketball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选项课程) 总 学 时: 72 理论课学时:8 实践学时:64 学 分: 2 适用对象: 二年级各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以人为本,传授篮球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 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篮球在大学生中影响面广和群众基础好的特点,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 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初步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及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二)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终身体育锻炼 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有,团队的精神、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二)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篮球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练价值 2。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3.初步掌握篮球规则及裁判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参加国家篮球三级裁判考试并取 得篮球裁判证书。 4.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篮球专项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 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并根 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篮球运动自诞生以来,以其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教育性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受人喜爱 的竞技运动项目之一。通过篮球专项课的学习,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篮球 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体有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以及 正确的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身 体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二、分类目标 (一)认知目标
14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以人为本,传授篮球课程的知识、技术、战术;掌握一定技能与战术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 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篮球在大学生中影响面广和群众基础好的特点,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练习和 研究型学习的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初步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及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二)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终身体育锻炼 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团队的精神、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二)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 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篮球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2. 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3. 初步掌握篮球规则及裁判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参加国家篮球三级裁判考试并取 得篮球裁判证书。 4.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篮球专项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 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并根 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篮球运动自诞生以来,以其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教育性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受人喜爱 的竞技运动项目之一。通过篮球专项课的学习,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篮球 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体育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以及 正确的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身 体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二、分类目标 (一)认知目标
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篮球文化内涵与文化功能,对篮球课程中理论层面的 问题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技能目标 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对篮球课程中实践层面的问题应能有所 创新与突破。 (三)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篮球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帮助和支持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标准,能运用适宜的 方法调节自身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表现出良好的体有道德和篮球项目的合 作、协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一、理论部分 (一)目标 使学生掌握篮球的运动规律、篮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技术、战术原理等理论知识,掌握 篮球的最新规则 (二)内容标准 1.篮球运动概述 2。蓝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分析 3.篮球运动竞赛组织工作和编排 4.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二、实贱部分 男生 (一)目标 使学生掌握篮球的移动、运球、投篮、传接球、持球突破、抢篮板球、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 攻、全队的攻守战术配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示范、组织教学和裁判工作的能力。 (二)内容标淮 1.一般专项身体发展练习 (1)30米变速跑 (2)助跑单脚跳摸高 (3)连续纵跳。 (4)上臂力量练习(俯卧撑击掌或“手推车”前进)。 2.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3.旅球游戏 4.基本技术 (1)移动:侧身跑、变向变速跑、后退跑、急停、转身滑步、撤步。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反弹传接球、单手体侧传球、行进间双手胸
15 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篮球文化内涵与文化功能,对篮球课程中理论层面的 问题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技能目标 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对篮球课程中实践层面的问题应能有所 创新与突破。 (三)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篮球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帮助和支持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标准,能运用适宜的 方法调节自身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篮球项目的合 作、协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一、理论部分 (一)目标 使学生掌握篮球的运动规律、篮球运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技术、战术原理等理论知识,掌握 篮球的最新规则。 (二)内容标准 1. 篮球运动概述 2.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分析 3.篮球运动竞赛组织工作和编排 4.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男生 (一)目标 使学生掌握篮球的移动、运球、投篮、传接球、持球突破、抢篮板球、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 攻、全队的攻守战术配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示范、组织教学和裁判工作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 1.一般专项身体发展练习 (1)30 米变速跑。 (2)助跑单脚跳摸高。 (3)连续纵跳。 (4)上臂力量练习(俯卧撑击掌或“手推车”前进)。 2.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3.篮球游戏 4.基本技术 (1)移动:侧身跑、变向变速跑、后退跑、急停、转身滑步、撤步。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反弹传接球、单手体侧传球、行进间双手胸
前传接球。 (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单手肩上 投篮。 (4)运球:原地运球(高、中、低姿势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行进间转身运球、行进间背后运球。 (5)原地持球运球:交叉步、同侧步。 (6)抢篮板球。 (7)抢、打、断球。 (8)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防无球队员。 5.基本战术 进攻基础配合 (1)传切配合 (2)突分配合 (3)掩护配合 防守基本战术 (1)关门配合 (2)挤过配合 (3)绕过配合 全队攻防战术 (1)快攻与防快攻、多打少、少打多配合 (2)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3)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6.教学比赛 女生 (一)目标 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的移动、运球、投篮、传接球、基础配合等技能。 (二)内容标准 1.一般专项身体发展练习: (1)30米变速跑 (2)助跑单脚既揽高 (3)连续纵跳 (4)上臂力量练习(俯卧撑或仰卧起座练习) 2.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3.篮球游戏 4.基本技术 (1)移动:侧身跑、变向变速跑、后退跑、急停、滑步。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反弹传接球、单手低手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4)运球:原地运球(高、中、低姿势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5)原地持球运球:交叉步、同侧步。 (6)抢、打、断球
16 前传接球。 (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单手肩上 投篮。 (4)运球:原地运球(高、中、低姿势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行进间转身运球、行进间背后运球。 (5)原地持球运球:交叉步、同侧步。 (6)抢篮板球。 (7)抢、打、断球。 (8)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防无球队员。 5.基本战术 进攻基础配合 (1)传切配合 (2)突分配合 (3)掩护配合 防守基本战术 (1)关门配合 (2)挤过配合 (3)绕过配合 全队攻防战术 (1)快攻与防快攻、多打少、少打多配合 (2)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3)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6. 教学比赛 女生 (一)目标 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的移动、运球、投篮、传接球、基础配合等技能。 (二)内容标准 1.一般专项身体发展练习: (1)30 米变速跑 (2)助跑单脚跳摸高 (3)连续纵跳 (4)上臂力量练习(俯卧撑或仰卧起座练习) 2.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3.篮球游戏 4.基本技术 (1)移动:侧身跑、变向变速跑、后退跑、急停、滑步。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反弹传接球、单手低手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4)运球:原地运球(高、中、低姿势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5)原地持球运球:交叉步、同侧步。 (6)抢、打、断球
(7)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防无球队员。 5.基本战术 讲攻其础和合 (1)传切配合(2)突分配合(3)掩护配合 防守基本战术: (1)关门配合(2)挤过配合(3)绕过配合 全队攻防战术: (1)快攻与防快攻、多打少、少打多配合 (2)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町人防守 (3)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6.教学比赛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上学期 下学期 理论部分实战部分理论部分实践部分 1 游泳 8 2 篮球运云动概术 2 2 蓝球运动特点、现状 竞寒规则及裁判法 2 4 专项身体训练 4 4 5 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12 14 篮球游戏 2 基本战术配合 6 8 教学比赛 4 4 9 机动 2 2 小计 432 4 32 合计 理论部分:8学时实践部分:64学时 比 11.1% 88.9% 例 二、教学建议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上课过程中除了学习教材和参考资
17 (7)个人防守技术:防有球队员、防无球队员。 5.基本战术 进攻基础配合: (1)传切配合 (2)突分配合 (3)掩护配合 防守基本战术: (1)关门配合 (2)挤过配合 (3)绕过配合 全队攻防战术: (1)快攻与防快攻、多打少、少打多配合 (2)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3)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6. 教学比赛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分 配 上 学 期 下 学 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1 游 泳 8 2 篮球运动概述 篮球运动特点、现状 2 2 3 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 2 4 专 项 身 体 训 练 4 4 5 控制球与支配球练习 12 14 6 篮 球 游 戏 2 2 7 基 本 战 术 配 合 6 8 教 学 比 赛 4 4 9 机 动 2 2 小计 4 32 4 32 合计 理论部分:8 学时 实践部分:64 学时 比 例 11.1% 88.9% 二、教学建议 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上课过程中除了学习教材和参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