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廷Q除薰技树字院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 (公共体育部分) (2008年08试行、2012、2015修订) 体育教研部 二0一五年三月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 (公共体育部分) (2008 年 08 试行、2012、2015 修订) 体育教研部 二 0 一五年三月
编写说明 2006年12月以来,体有课程一直根据《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有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 用)进行教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有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随 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体有学科建设也逐步得到规范和加强,《体有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体育 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有思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会学的“工学结合” 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 强体有工作”的指示,教有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有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体 有课程改革。2007年6月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 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体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 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我们依据教有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有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有与 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编 写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其中,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内容标准部分包括教学单元、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部 分包括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课程资源的利 用与开发建议。 《体有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有教研部全体教师参与,由方儒钦主审 郭建忠、王妍姗编辑。参加编写人员有:方儒软、潘忠、陈占通、张瑞丽、童金茂、黄承忠、黄艳、 危智坚、陈巧、胡振禹、王姗、李勇妹、黄志雄、郭建忠、林佳丽、王发振、曹中旺、王鹏、方强 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恳请同行专家指导! 编者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有教研部 2008年08月第1版 2012年08月第2版 2015年03月第3版
2 编 写 说 明 2006 年 12 月以来,体育课程一直根据《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 用)进行教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随 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建设也逐步得到规范和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体育 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会学”的“工学结合” 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 强体育工作”的指示,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体 育课程改革。2007 年 6 月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 发展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学校体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 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我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编 写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其中,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内容标准部分包括教学单元、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部 分包括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课程资源的利 用与开发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全体教师参与,由方儒钦主审、 郭建忠、王姗姗编辑。参加编写人员有:方儒钦、潘 忠、陈占通、张瑞丽、童金茂、黄承忠、黄 艳、 危智坚、陈 巧、胡振禹、王姗姗、李勇妹、黄志雄、郭建忠、林佳丽、王发振、曹中旺、王 鹏、方 强 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恳请同行专家指导! 编 者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 2008 年 08 月第 1 版 2012 年 08 月第 2 版 2015 年 03 月第 3 版
目录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一)《基础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一年级).8 (二)《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二年级) 1.《篮球》课程教学标准.13 2.《排球》课程教学标准.19 3.《气排球》课程教学标准.25 4《促球》课程教学标准.30 5.《毛球》课程教学标准.35 6.《乒乓球》课程教学标准.40 7.《网球》课程教学标准.45 8.《武术套路》课程教学标准.49 9.《武术散打)课程教学标准.54 10.《跆举道》课程教学标准。0。,.59 11.《继美操》课程教学标准.64 12.《形体)课程教学标准.69 13.《缩侧》课程教学标准.74 14《啦啦操》课程教学标准。.78 15。《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标准.83 16.《保健体有》课程教学标准.87
3 目 录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 1 (一)《基础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一年级) . 8 (二)《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二年级) 1.《篮 球》课程教学标准. 13 2.《排 球》课程教学标准. 19 3.《气排球》课程教学标准. 25 4.《足 球》课程教学标准. 30 5.《羽毛球》课程教学标准. 35 6.《乒乓球》课程教学标准. 40 7.《网 球》课程教学标准. 45 8.《武术套路》课程教学标准 . 49 9.《武术散打》课程教学标准 . 54 10.《跆拳道》课程教学标准。59 11.《健美操》课程教学标准 . 64 12.《形 体》课程教学标准 . 69 13.《瑜 伽》课程教学标准 . 74 14.《啦啦操》课程教学标准 . 78 15.《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标准 . 83 16.《保健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 87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1051100、01051101、01051102、01051103 (体有1)(体有2)(体有3)(体有4) 课程名称:公共体育 英文名称: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138 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22 学分:4个学分 适用对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一、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 标的必修课程。把体有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有技能和身体 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是学校 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 径。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有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公共体有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体能要求的基础上,掌握2-3项运 动项目技能,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依据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有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有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我院高等职业人才发展需求而制定的。 (二)设计原则 以“键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有人为宗旨,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基础体能 职业体能为主线,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主,教师指导为辅,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能素质都得到提高:并充分利用 课内外及校内外地理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三)内容设计方式
1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01051100、 01051101、 01051102、 01051103 (体育 1) (体育 2) (体育 3) (体育 4) 课程名称: 公共体育 英文名称: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总 学 时: 138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22 学 分: 4 个学分 适用对象: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一、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 标的必修课程。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 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是学校 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 径。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体能要求的基础上,掌握 2-3 项运 动项目技能,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依据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结合我院高等职业人才发展需求而制定的。 (二)设计原则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基础体能、 职业体能为主线,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主,教师指导为辅,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能素质都得到提高;并充分利用 课内外及校内外地理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三)内容设计方式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有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我院的体有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课 程设置做如下规定: 1。课程学习方式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其中理论学习每学期占4个学时,实践学习每 学期占32个学时。(每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游泳基础技能课:熟悉水性,掌握蛙泳基本技术动作。 3.保健体育课。该课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 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有教学。教学内容以太极拳,太极剑,揉力球、基本素质, 康复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掌握适合于自身能力的锻炼方法手段和运动 处方,树立正确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4.课程设置 1)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能课,以行政班上课 上学期:理论、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体育等。 下学期:理论、2分钟跑、跳投类、健康长廊、职业体能教育、休闲体育等。 2)二年级开设体有专项课。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项目内任意选项,每专项班界定35人以内(根 据场地现状),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气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 跆拳道、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瑜伽、定向运动及保健课等项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有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分类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体有与健康锻炼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有意识,学会独立制订 体育锻炼计划和评价锻炼效果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竞赛的欣赏能力。 (二)运动技能目标 在提高基木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2-3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 并形成可持续性进行 的运动项目:能基本掌握该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法和基层比赛组织与编排原理:能科学的进行 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能简单处置常见的运动损伤。 (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积极锻炼,具备良好的与未来职业工作特征相关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 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 (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 通过体有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
2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我院的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课 程设置做如下规定: 1.课程学习方式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部分。其中理论学习每学期占 4 个学时,实践学习每 学期占 32 个学时。(每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游泳基础技能课:熟悉水性,掌握蛙泳基本技术动作。 3.保健体育课。该课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 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教学内容以太极拳,太极剑,揉力球、基本素质, 康复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掌握适合于自身能力的锻炼方法手段和运动 处方,树立正确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4. 课程设置 1)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能课,以行政班上课。 上学期:理论、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跳投类、健康长廊、休闲体育等。 下学期:理论、12 分钟跑、跳投类、健康长廊、职业体能教育、休闲体育等。 2)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课。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项目内任意选项,每专项班界定 35 人以内(根 据场地现状),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气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 跆拳道、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瑜伽、定向运动及保健课等项目。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分类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锻炼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独立制订 体育锻炼计划和评价锻炼效果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竞赛的欣赏能力。 (二)运动技能目标 在提高基本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 2-3 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并形成可持续性进行 的运动项目;能基本掌握该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裁判法和基层比赛组织与编排原理;能科学的进行 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能简单处置常见的运动损伤。 (三)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积极锻炼,具备良好的与未来职业工作特征相关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 灵敏、柔韧等素质能力),并通过项目考核标准。 (四)职业社会适应性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工作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礼仪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