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三高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共21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戍(shu)守戎(rong)马生涯濒(bin)临莅(li)临指导 B.覆(f)盖步履()维艰附和(he)风和(he)日丽 C.差(cha)别相差(cha)很多官宦(huan)博闻强识(zhi) D.高亢(kang)引吭(kong)高歌屏(ping)障屏(bing)息静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噩梦迟顿人事沧桑豁然开朗 B.脚趾瞌睡扭转乾坤安分守己 C.老茧宽敞翻箱到柜逆来顺受 D.黯然汽艇金壁辉煌绿树成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政府办公大楼外观越来越气派,设施越来越豪华。尽管这种攀比奢华的 风气广受批评,各地的官员还是趋之若鹜 B.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举已尘埃落定,台湾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改 变,台湾的未来走向依然扑朔迷离,充满变数。 C.走出公园大门,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楚楚牢记着爸爸的嘱咐,紧紧跟 在爸爸身后亦步亦趋,惟恐走散了找不到家。 D.社会治安要标本兼治。严厉惩处,杀一儆百,那是堵塞,是治标;加强 教育,积极疏导,防患未然,那才是治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非同寻常的采访中,我体会到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如何进行客观 评价的难度,也学会了谨慎地去写人。 B.现实生活中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滥用试用期、压低试用期工资等侵害劳动 者权益的情形,《劳动合同法》作了专门规定 C.即使飘着细细的雨丝,机场外还是聚集着众多热情的年轻人,大家怀着 无限的敬意欢迎中国体育健儿从国外凯旋 D.近一个时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些地区猪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出现 了一定程度上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1 商丘市三高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 21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戍.(shù)守 戎.(róng)马生涯 濒.(bīn)临 莅.(lì)临指导 B.覆.(fù)盖 步履.(lǚ)维艰 附和.(hè) 风和.(hé)日丽 C.差.(chā)别 相差.(chà)很多 官宦.(huàn) 博闻强识.(zhì) D.高亢.(kàng)引吭.(káng)高歌 屏.(píng)障 屏.(bǐng)息静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噩梦 迟顿 人事沧桑 豁然开朗 B.脚趾 瞌睡 扭转乾坤 安分守己 C.老茧 宽敞 翻箱到柜 逆来顺受 D.黯然 汽艇 金壁辉煌 绿树成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政府办公大楼外观越来越气派,设施越来越豪华。尽管这种攀比奢华的 风气广受批评,各地的官员还是趋之若 ...鹜.。 B.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举已尘埃落定,台湾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改 变,台湾的未来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充满变数。 C.走出公园大门,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楚楚牢记着爸爸的嘱咐,紧紧跟 在爸爸身后亦步亦趋 ....,惟恐走散了找不到家。 D.社会治安要标本兼治。严厉惩处,杀一儆百 ....,那是堵塞,是治标;加强 教育,积极疏导,防患未然,那才是治本。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这次非同寻常的采访中,我体会到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如何进行客观 评价的难度,也学会了谨慎地去写人。 B.现实生活中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滥用试用期、压低试用期工资等侵害劳动 者权益的情形,《劳动合同法》作了专门规定。 C.即使飘着细细的雨丝,机场外还是聚集着众多热情的年轻人,大家怀着 无限的敬意欢迎中国体育健儿从国外凯旋。 D.近一个时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些地区猪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出现 了一定程度上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B.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C.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 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 中张口大笑了。 D.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录西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周、鲁 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本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战国时期 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编年体史书。它是给《春秋》一书做注的,“传”是“传授”“阐述”之 D.《国语》和《左传》相传都是左丘明所作,两部书都是依据《春秋》的 内容来叙事的。 7.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一样的梦 D.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共21分,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B.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C.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 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 中张口大笑了。 D.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录西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周、鲁 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本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战国时期 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编年体史书。它是给《春秋》一书做注的,“传”是“传授”“阐述”之 意。 D.《国语》和《左传》相传都是左丘明所作,两部书都是依据《春秋》的 内容来叙事的。 7.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一样的梦。 D.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文言文阅读(38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共 21 分,每题 3 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敢以烦执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皆以美于徐公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果断决定撤兵,表现了他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 1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失其所与,不知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既东封郑 C.越国以鄙远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敢以烦执事 D.籍何以至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17分,选择题每题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 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 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 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3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敢以.烦执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皆以美于.徐公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果断决定撤兵,表现了他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 1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失其所与,不知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既东封.郑 C.越国以鄙.远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敢以烦执事 D.籍何以至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17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 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 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 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 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 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 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 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 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 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 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 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 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 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 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属:跟从B.田父绐之曰绐:哄骗 C.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D.亡其两骑耳亡:跑散,走失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项王乃大惊曰 汉军乃觉之 ③乃有二十八骑 ④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⑤王曰:“善。”乃下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17.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趁着夜色,从南边突破重围,而周围的汉军直到天明才发现项羽 跑了,于是命令灌婴率骑兵追击 B.项羽起兵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无敌,从未打过败仗。因此,他 的失败是天意,不是项羽打不过刘邦 C.项羽勇猛威武,可以在乱军中轻易斩杀敌军将领,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手下士兵非常佩服,汉军将领更是非常畏惧,颇为忌惮。 D.文中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项羽的勇猛 18.翻译下面的句子。(共8分,每句4分)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 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 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 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 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 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 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 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 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 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 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 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骑能属.者百余人 属:跟从 B.田父绐.之曰 绐:哄骗 C.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D.亡.其两骑耳 亡:跑散,走失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汉军乃.觉之 ③乃.有二十八骑 ④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⑤王曰:“善。”乃.下令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17.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趁着夜色,从南边突破重围,而周围的汉军直到天明才发现项羽 跑了,于是命令灌婴率骑兵追击。 B.项羽起兵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无敌,从未打过败仗。因此,他 的失败是天意,不是项羽打不过刘邦。 C.项羽勇猛威武,可以在乱军中轻易斩杀敌军将领,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手下士兵非常佩服,汉军将领更是非常畏惧,颇为忌惮。 D.文中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项羽的勇猛。 18.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8 分,每句 4 分)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古诗词赏析。(8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1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0.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一妄想。父 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 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 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 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先生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 读过他写的《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 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是有点不知深浅。但能 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 也写小说。这年的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我的第一本小说集 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 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 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 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 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 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 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
5 三.古诗词赏析。(8 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1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0.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四.现代文阅读(17 分)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① 铁 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一妄想。父 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 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 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 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先生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 读过他写的《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 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是有点不知深浅。但能 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1979 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 也写小说。这年的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我的第一本小说集, 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 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 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 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 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 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 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