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谷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科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 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 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 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眴η境竟而变化的。环境疽人陶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 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 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造,不变化就是因 袭。把不变化者归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規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 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 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琺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 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味变化, 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凊境的需 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
2017-2018 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 小题,满分 150 分,时间为 150 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 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 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 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 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 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 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 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 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 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 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 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
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嘟都从朿缚中埩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酿出变化。格律 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規。在不识球规者 看,球手好像纵横如噫意,略无牵就規范的痕迹:在ν球规者看,他却处处ˆ規。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 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 欲,不逾矩”,艺术的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 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 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 因袭而无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 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朿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慥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晧的本能和特别青境 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 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词,徠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又都井究格律,体现的 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 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办,它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
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 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 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 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 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 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 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 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 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 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 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又都讲究格律,体现的 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 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
则成于环璄,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岀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 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 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髙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 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 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 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 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 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 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 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 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 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 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 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
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 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 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 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英 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 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 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 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 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 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 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 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 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 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 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
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 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 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 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 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 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 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 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 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 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 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 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 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 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 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 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 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 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 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 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 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 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 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 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 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 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 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 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 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 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 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 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 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 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 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 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Ⅴ论坛一一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 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 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 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 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 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 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 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2018 年 3 月 28 日,第五届“财经中国 V 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 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 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 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