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译 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鸟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 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 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 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 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 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权,时 帝幸东京 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 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叉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大冢 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 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从。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髙祖宽谕 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 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叉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注】①高祖:指睛文帝。②章睡: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帝亲总万机总:统管 B愿殿下勉著仁孝勉:努力 C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营:经营 D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敕:告诫 (2)下列“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为御正下大夫B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C以上柱国公归第D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2分 ②刘防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3分) ③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3分) (4)根据文意概述宣帝恩宠郑译最重要的原因。(6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微道人①生圹记 [明]陈继儒 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土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 眉间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 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 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译 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鸟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 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 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 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 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 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权,时 帝幸东京 ,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帝, 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叉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大冢 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 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 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 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叉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注】①高祖:指睛文帝。②章睡: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及帝亲总万机 总:统管 B 愿殿下勉著仁孝 勉:努力 C 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 营:经营 D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 敕:告诫 (2)下列“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以为御正下大 夫 B 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C 以上柱国公归第 D 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2 分) ②刘防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3 分) ③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3 分) (4)根据文意概述宣帝恩宠郑译最重要的原因。(6 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 分) 微道人①生圹记 [明]陈继儒 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七 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 眉间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 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 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
避广陵。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 父灵。笥中绮繻环珍,随手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②。谒玉枢于太 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③,胆可包身,独往独, 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 川之助乎! 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峁屋藤床,长 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子曰:“今君才貌两艳, 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 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然禁中缀 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扇,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 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 恃乎?”子叹曰:“常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昔者渊 明自祭,乐天自铭,司空图引平时故交,痛饮生圹中。三君子以后,鲜有嗣续髙 风者,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女史乎?女侠乎?一变至道矣。” 生圹成,诸名士为弹《孔雀经》一卷,供鹦鹉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诗稿百馀言, 眉道人为之记。 注:①微道人:王修微,扬州妓,后为道士,自号草衣。②天随子:唐代诗人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③卫足:自卫。语出《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 犹能卫其足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读班马、孙吴书间:有时 B.见白猱坐树端,迫之迫:靠近 C.抑名山大川之助乎抑:或许 D.司空图引平时故交引:率领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②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 上下 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④才貌两艳,人间所慕 ⑤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⑥或教诗文,或授佛号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修微虽然曾经为妓,但是胆识才华胜于众人,又笃信佛教、读史书知兵法, 众人都不敢轻慢地看待她。 B.王修微登高临深、飘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决定隐居于山水之间。作者认 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启发。 C.对于王修微给自己营建生圹这一行为,作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修微与陶 渊明、白居易、司空图一样都是达视死生的君子。 在刻画人物时,作者笔墨繁简有别:详写王修微过人的胆识才华、对待生死 的超脱,略写其尽孝之心、蔑视钱财之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3分) ②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3分)
避广陵。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 父灵。笥中绮繻环珍,随手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②。谒玉枢于太 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③,胆可包身,独往独, 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 川之助乎! 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峁屋藤床,长 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子曰:“今君才貌两艳, 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 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然禁中缀 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扇,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 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 恃乎?”子叹曰:“常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昔者渊 明自祭,乐天自铭,司空图引平时故交,痛饮生圹中。三君子以后,鲜有嗣续高 风者,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女史乎?女侠乎?一变至道矣。” 生圹成,诸名士为弹《孔雀经》一卷,供鹦鹉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诗稿百馀言, 眉道人为之记。 注:①微道人:王修微,扬州妓,后为道士,自号草衣。 ②天随子:唐代诗人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③卫足:自卫。语出《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 犹能卫其足。’”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间读班马、孙吴书 间:有时 B.见白猱坐树端,迫之 迫:靠近 C.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抑:或许 D.司空图引平时故交 引:率领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3 分) ①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 ②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 上下 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 ④才貌两艳,人间所慕 ⑤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 ⑥或教诗文,或授佛号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王修微虽然曾经为妓,但是胆识才华胜于众人,又笃信佛教、读史书知兵法, 众人都不敢轻慢地看待她。 B.王修微登高临深、飘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决定隐居于山水之间。作者认 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启发。 C.对于王修微给自己营建生圹这一行为,作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修微与陶 渊明、白居易、司空图一样都是达视死生的君子。 D.在刻画人物时,作者笔墨繁简有别:详写王修微过人的胆识才华、对待生死 的超脱,略写其尽孝之心、蔑视钱财之意。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3 分) ②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3 分)
③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2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血丕知求 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直放心血丕知求学间之道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 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 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 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 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 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 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 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 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 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 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 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渠欲得君作记渠:他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D.药不二贾贾:出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其以我故为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子何疑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乃今为儿女子所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3分)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髙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④夫廉与高,固古人 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
③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2 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 6 处)(3 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 其 路 而 弗 由 放 其 心 而 不 知 求 哀 哉 人 有 鸡 犬 放 则 知 求 之 有 放 心 而 不 知 求 学 问 之 道 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0 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 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 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 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 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 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 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 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 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 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 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 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 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 D.药不二贾 贾:出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君其以我故为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子何疑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乃今为儿女子所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3 分)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 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 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 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 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 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 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因为道行深,可 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 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 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5)把第I卷文言文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2分) ②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3分) 【名师精讲指南篇】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 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 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 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 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 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 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已齐列嫉之奏为国 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 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面亲 贤下土,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髙,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 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 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 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 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 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 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 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 ”因为道行深,可 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 是真正的隐 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 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5)把第 I 卷文言文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2 分) ②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 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3 分) 【名师精讲指南篇】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 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 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 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 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 , 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 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 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 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 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 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 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答案】C 【解释】励精:励精图治。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 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 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 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 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前文“自凤翔还京”,经历安史之乱,重新 回京,应该是“励精图治”,“专心致志”和文意不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 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事件转换)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因果复句)嫉之(事件 变化)奏为国子祭酒(并列)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陈述主题变化)休烈恬然自 持(并列)殊不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 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 当朝大典以备査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 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 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1)(5分)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 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幸。(2)(5分)而近亲贤才,屈身接纳士人,举 荐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 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
【答案】C 【解释】励精:励精图治。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 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 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 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 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前文“自凤翔还京”,经历安史之乱,重新 回京,应该是“励精图治”,“专心致志”和文意不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 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 “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事件转换)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因果复句)嫉之(事件 变化)奏为国子祭酒(并列)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陈述主题变化)休烈恬然自 持(并列)殊不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 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 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 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 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1)(5 分)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 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幸。(2)(5 分)而近亲贤才,屈身接纳士人,举 荐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 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