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来源:学科网] 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 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 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 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 损 (4)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趟”相称,流露岀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5)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3 【名题精选练兵篇】 1.(15届湖北高三四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 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 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 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 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 “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 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 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 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以贻 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 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 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 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 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 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 出,还家。 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 “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府 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牛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是以观望瓜洲 公言是,我即回京[来源:学科网] 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 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 脱。 B.王思任 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 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 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 损。 (4)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趟”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 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 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5)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3 分) 【名题精选练兵篇】 1.(15 届湖北高三四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 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 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 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 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 “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 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 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 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以贻 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 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 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 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 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 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 出,还家。 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 “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 府 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
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 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 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搜神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殷勤: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引:拉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如: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见:被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①遂拜谒河伯②于长安经年而还③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④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⑤岁余,儿死亡略尽⑥于是代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 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 父亲的品质。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3分) ②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3分) ③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3分) 2.(15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3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野径 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 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 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 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 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 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 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 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 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 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 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 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 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 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 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 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 《搜神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殷勤: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引:拉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 如: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 见:被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 ①遂拜谒河伯 ②于长安经年而还 ③ 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④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⑤岁余,儿死亡略尽 ⑥于是代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 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 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 父亲的品质。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3 分) ②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3 分) ③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3 分) 2.(15 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 3 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①,野径 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 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②,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 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 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 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 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 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 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 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 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 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③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 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④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 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 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 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 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 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 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 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 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①荦(luo)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 diexie): 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in):吝惜,不肯给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穷其胜胜:美景 B.宿霭作雨宿:久获的 C.殊觉可厌厌:润足 D.舟次无聊次:停泊 (2)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分)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③意气豪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挑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挑,故他对寺僧有所不 满两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 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挑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 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分) ②①②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分 3.(15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三月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 “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 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 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 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十阿 桂奏令入四库全 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 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 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 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 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 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
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 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 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⑤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 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 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 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 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 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直穷其胜 胜:美景 B.宿霭作雨 宿:久获的 C.殊觉可厌 厌:润足 D.舟次无聊 次:停泊 (2)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 分)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③意气豪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挑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挑,故他对寺僧有所不 满。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 间。 C.作者 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挑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 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 分) ②①②梅之福宁不及 桃,而竟不及桃。(3 分) 3.(15 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三月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 “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 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 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①, 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 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 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 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 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 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 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
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 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 “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 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 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 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 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 锡宝所劾不虛,宜加优奖,以旌直諠。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 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状:情况 B.第为和珅“杜渐防微”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亿:预料 D.并籍全家籍:没收入官府 (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②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③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②乃③于B.①其②乃③为 C.①以②而③于D.①以②而③为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 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査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 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 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3分)
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 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 “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 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 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 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 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 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 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 状:情况 B.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 亿:预料 D.并籍全家 籍:没收入官府 (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 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②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③ 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 ②乃 ③于 B.①其 ②乃 ③为 C.①以 ②而 ③于 D.①以 ②而 ③为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 /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 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查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一 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 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3 分)
②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分 (6)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3分) 4.(15届江苏南通髙三下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 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 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 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 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二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 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 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 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 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 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 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 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 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 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 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詩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 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 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a):土丘。③蘧(q)舍:旅舍。④ 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檄,趣令视事趣:催促 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阅:观览 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 D.岂不笑脱颐也哉颐:下颌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癸卯入觐,必游之 B.从者暮之,遂去 C.深恨谳辞之非 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4分)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4)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 其原因。(4分 【名师原创测试篇】(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②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 分) (6)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3 分) 4.(15 届江苏南通高三下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 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 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 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 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 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 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 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 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 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 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 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 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 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 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 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 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④ 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 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檄,趣令视事 趣:催促 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 阅:观览 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 视:看 D.岂不笑脱颐也哉 颐:下颌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癸卯入觐,必游之 B.从者暮之,遂去 C.深恨谳辞之非 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4 分)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 分) (4)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 其原因。(4 分) 【名师原创测试篇】(时间:45 分钟 分值:6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