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 【编者按】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组6篇副标题为“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的评论文章。 与过去以“风暴”“利剑”“无禁区”等为特性词汇的评论相比,这组评论可说 是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充满了“围炉夜话、促膝谈心”的意味 这6篇评论的“编者按”说,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心理的纠结,所以更需 要直面人性、审视人生,因而党报来“与干部们谈谈心”。这决定了这组评论的 基调,不是说教,更不是震慑,而是如苏格拉底所言的“精神助产士”,帮助干 部廓清心中的迷雾,“解开心结,选择廉洁”。 党报发这样一组评论,透露出的信号是,在反腐败这盘大棋上,中央是有攻有守 有破有立。 首先是,廉政大计,“反腐”是攻城,“倡廉”是攻心。 王岐山曾经说过,要用治标给治本赢得时间。治标是什么?是反腐,是打虎拍蝇 而治本是什么?一是制度建设,二是思想改造,这都是“倡廉”的内容。 因为反腐是从负面着力,所以往往能引起更大关注。打大老虎,容易给人惊涛骇 浪、暗流汹涌的戏剧感、史诗感,公众当然乐见。相比之下,“正向着力”的倡 廉就没有那么吸引眼球了,但明眼人肯定是不会忽略的。 最近的一件大事是,持续近两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划上句 号。实际上,与之前的“三讲”“葆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样,这也 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党内这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追溯到延安时代的“整风 运动”。 虽然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以“找问题”的形式出现。但说到底,是为了达到思想 净化、触动灵魂的效果。所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这样 更何况,这次还提出了要建章立制、收到长效。 大张旗鼓的教育,大力出拳的反腐,正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有趣的是,前者 是由刘云山负责、后者是由王岐山掌舵,山与山相逢,正是“双峰并矗”,筑起 反腐倡廉的坚实防线。 其次是,攻心之策,“震慑”是红脸,“引导”是白脸。 徐才厚、周永康也好,某个地方的书记、局长也好,远处可望不可即的“老虎” 和身边触手可及的“苍蝇”纷纷落马,对干部的心理震慑作用是怎么强调也不为 过的。况且,还有媒体不断在强调“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在对官员的“攻 心之战”中,这种震慑无疑唱的是“红脸”。 光有“红脸”也不行啊,还得有润物无声的“白脸”唱段。别忘了,搞文宣,可 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克敌制胜的拿手武器。而作用于领导干部精神世界的“内 宣”,同样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已近3年,从改革方法到国际形势,从组织工作到宣传工作 方方面面他都有很多可为指引的重要讲话。这些“系列重要讲话”,正起着统 思想的作用。这是从根本上的攻心之策 而回到人民日报的这组评论,这样一种不太常见的话语语气、不同寻常的论证方 式,也是一种“苦口婆心”的攻心术。对于政治逻辑、道德逻辑、利益逻辑,官 员们还不熟悉吗?你要戴理想信念的帽子、打道德品质的棒子、用高不可攀的例 子,难免不让他们起逆反心理。而要是讲人性、讲人情、讲人生、讲人心,“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还更能入脑入心呢 最后,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样的方式
2015 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 【编者按】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组 6 篇副标题为“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的评论文章。 与过去以“风暴”“利剑”“无禁区”等为特性词汇的评论相比,这组评论可说 是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充满了“围炉夜话、促膝谈心”的意味。 这 6 篇评论的“编者按”说,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心理的纠结,所以更需 要直面人性、审视人生,因而党报来“与干部们谈谈心”。这决定了这组评论的 基调,不是说教,更不是震慑,而是如苏格拉底所言的“精神助产士”,帮助干 部廓清心中的迷雾,“解开心结,选择廉洁”。 党报发这样一组评论,透露出的信号是,在反腐败这盘大棋上,中央是有攻有守、 有破有立。 首先是,廉政大计,“反腐”是攻城,“倡廉”是攻心。 王岐山曾经说过,要用治标给治本赢得时间。治标是什么?是反腐,是打虎拍蝇。 而治本是什么?一是制度建设,二是思想改造,这都是“倡廉”的内容。 因为反腐是从负面着力,所以往往能引起更大关注。打大老虎,容易给人惊涛骇 浪、暗流汹涌的戏剧感、史诗感,公众当然乐见。相比之下,“正向着力”的倡 廉就没有那么吸引眼球了,但明眼人肯定是不会忽略的。 最近的一件大事是,持续近两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划上句 号。实际上,与之前的“三讲”“葆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样,这也 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党内这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追溯到延安时代的“整风 运动”。 虽然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以“找问题”的形式出现。但说到底,是为了达到思想 净化、触动灵魂的效果。所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这样。 更何况,这次还提出了要建章立制、收到长效。 大张旗鼓的教育,大力出拳的反腐,正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有趣的是,前者 是由刘云山负责、后者是由王岐山掌舵,山与山相逢,正是“双峰并矗”,筑起 反腐倡廉的坚实防线。 其次是,攻心之策,“震慑”是红脸,“引导”是白脸。 徐才厚、周永康也好,某个地方的书记、局长也好,远处可望不可即的“老虎” 和身边触手可及的“苍蝇”纷纷落马,对干部的心理震慑作用是怎么强调也不为 过的。况且,还有媒体不断在强调“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在对官员的“攻 心之战”中,这种震慑无疑唱的是“红脸”。 光有“红脸”也不行啊,还得有润物无声的“白脸”唱段。别忘了,搞文宣,可 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克敌制胜的拿手武器。而作用于领导干部精神世界的“内 宣”,同样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已近 3 年,从改革方法到国际形势,从组织工作到宣传工作, 方方面面他都有很多可为指引的重要讲话。这些“系列重要讲话”,正起着统一 思想的作用。这是从根本上的攻心之策。 而回到人民日报的这组评论,这样一种不太常见的话语语气、不同寻常的论证方 式,也是一种“苦口婆心”的攻心术。对于政治逻辑、道德逻辑、利益逻辑,官 员们还不熟悉吗?你要戴理想信念的帽子、打道德品质的棒子、用高不可攀的例 子,难免不让他们起逆反心理。而要是讲人性、讲人情、讲人生、讲人心,“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还更能入脑入心呢。 最后,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样的方式
身为领导干部,不差钱、也不缺房,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不该要的 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最后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让理智战胜贪欲》 雷政富东窗事发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老泪纵横;冀文林落马的消 息传来,一路把他带大的姐姐在老家掩面痛哭。《“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 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 前,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 身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真的是“身不由己”吗》 看看近年来的案例,一些干部或是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经商大开方便之门 让他们在权钱交易中吸入黑金、博得发展,或者让孩子成为收受贿赂、肆意挥霍、 百无一能的败家子,最后上演“贪腐父子兵”的悲剧,一旦事发,父子同为阶下 囚,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如何才算爱子女》 世界上哪个爹娘指望孩子为了孝敬自己伸手被捉?又有哪个妻子儿女愿意 丈夫父亲为了家庭的安逸铤而走险?如果早懂得家人的心,结局何以至此。《清 廉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 纵览公开的一封封贪官忏悔书,人们有说不出的好奇,前车之覆那么多,为 什么没能挽留住这些曾经意气风发、颇有才干的人才?是个别上级领导宠坏了他 们,少数下级官员捧坏了他们,还是制度的漏泂纵容了他们?说一千道一万,内 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平和心态才有平稳人生》 今后,党报还会有更多这种谈心式的文章,对于写惯字正腔圆“高大上”文章的 评论君,这可是不小的挑战啊,赶紧充电去 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 廉洁,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对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 更是一种选择。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将心比心,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心 理的纠结。让理智战胜贪欲,用好手中的权力,首先需要我们直面人性、审视人 生。把握量与度,看清利与弊,掂量得与失,廓清心中的迷雾,我们走脚下的路, 就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 解开心结,选择廉洁,这一次,我们与干部们谈谈心。 编者 唐代柳宗元在《蝙贩传》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种叫蠙蛾的“善负小虫”,喜 爱背东西,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结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欢往高 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最后掉下来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 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千载而下,这些警语直到今天依然发人深 省 媜螈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这样想来,人的欲望,有时是不是也会深陷 賴蛎困境”?比如,很多贪官被抓后,人们才发现,他们聚敛了巨额财产。有 的专门租房堆放贿金,有的藏巨款于鱼塘暗道,有的坐拥几十套乃至上百套房子, 有的家里现金之多,清点时竟烧坏几台验钞机。“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 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看看庭审陈述、听听狱中忏悔——“贪欲让我丧失了理 智”“被钱冲昏了头”,悔恨何其沉重,教训又何其深刻
——身为领导干部,不差钱、也不缺房,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不该要的 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最后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让理智战胜贪欲》 ——雷政富东窗事发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老泪纵横;冀文林落马的消 息传来,一路把他带大的姐姐在老家掩面痛哭。《“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 ——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 前,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 “身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真的是“身不由己”吗》 ——看看近年来的案例,一些干部或是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经商大开方便之门, 让他们在权钱交易中吸入黑金、博得发展,或者让孩子成为收受贿赂、肆意挥霍、 百无一能的败家子,最后上演“贪腐父子兵”的悲剧,一旦事发,父子同为阶下 囚,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如何才算爱子女》 ——世界上哪个爹娘指望孩子为了孝敬自己伸手被捉?又有哪个妻子儿女愿意 丈夫父亲为了家庭的安逸铤而走险?如果早懂得家人的心,结局何以至此。《清 廉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 ——纵览公开的一封封贪官忏悔书,人们有说不出的好奇,前车之覆那么多,为 什么没能挽留住这些曾经意气风发、颇有才干的人才?是个别上级领导宠坏了他 们,少数下级官员捧坏了他们,还是制度的漏洞纵容了他们?说一千道一万,内 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平和心态才有平稳人生》 今后,党报还会有更多这种谈心式的文章,对于写惯字正腔圆“高大上”文章的 评论君,这可是不小的挑战啊,赶紧充电去…… 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一 廉洁,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对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贪不贪,是一种考验, 更是一种选择。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将心比心,干部也有欲望的冲撞,也有心 理的纠结。让理智战胜贪欲,用好手中的权力,首先需要我们直面人性、审视人 生。把握量与度,看清利与弊,掂量得与失,廓清心中的迷雾,我们走脚下的路, 就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 解开心结,选择廉洁,这一次,我们与干部们谈谈心。 ——编者 唐代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喜 爱背东西,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结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欢往高 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最后掉下来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 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千载而下,这些警语直到今天依然发人深 省。 蝜蝂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这样想来,人的欲望,有时是不是也会深陷 “蝜蝂困境”?比如,很多贪官被抓后,人们才发现,他们聚敛了巨额财产。有 的专门租房堆放贿金,有的藏巨款于鱼塘暗道,有的坐拥几十套乃至上百套房子, 有的家里现金之多,清点时竟烧坏几台验钞机。“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 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看看庭审陈述、听听狱中忏悔——“贪欲让我丧失了理 智”“被钱冲昏了头”,悔恨何其沉重,教训又何其深刻
老话说,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的客观需要总是有限的。 仔细想想,身为领导干部,不差钱、也不缺房,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 不该要的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最后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即便贪得许 多钱财,现在管得这么严,上上下下都有眼睛盯着,一乱花就“露馅”“犯事” 哪有地方和胆量去搞奢侈,还不像捧着一堆烫手山芋?有的贪官让子女去国外挥 霍,自己胆战心惊地度日。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说来说去,钱财总是身外 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已经够了还要攒,明知烫手还要拿,贪婪无度实在 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为贪而贪。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 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诚然,人生天地间,总有七情六欲,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更需看到,人之为 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才是人的价值所在。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想问题做事情,把握好度是关键。关心收入,但不干净的钱一分也 不能要;有点爱好,但玩物丧志就不可取;有人情味,但徇私废公就碰不得。给 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 习近平同志曾为领导干部算过“三笔账”。的确,我们要算算利益账,有稳定的 收入,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退休后还有各方面的不错 待遇,细细算来,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如果贪赃枉法、一失皆无,值得吗?算算 法纪账,不管是谁,违纪违法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不要以为吃一点、拿 些、玩一下没关系。算算良心账,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以权谋 私,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违背了做人的良心。“三笔账 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会算大账,别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来之不 易的事业和人生。 平心而论,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级干部面临的诱惑不少,这样那样的冲动难 免,这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也是考验人、锻炼人的契机。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 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每一次取舍,每一次选择,其实也在净化心灵、增强免 疫力。“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 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只有这样,干部的腰杆才会硬起来,前行 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好好过日子”,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著名作家二月河这样意味深长地寄语党 员领导干部。朴素的道理最深刻,洗尽铅华始见真。夜深人静之际,想一想亲人 的期望,想一想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想一想自己这么多年的艰辛历程;扪心自 问之中,掂一掂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走错,究竟是不是值得?头脑清醒地思考 下去,为官者就会更加明白:陷入了贪欲,势必走向歧途;选择了廉洁,也就选 择了幸福 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二 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 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 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
老话说,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的客观需要总是有限的。 仔细想想,身为领导干部,不差钱、也不缺房,日子过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 不该要的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最后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即便贪得许 多钱财,现在管得这么严,上上下下都有眼睛盯着,一乱花就“露馅”“犯事”, 哪有地方和胆量去搞奢侈,还不像捧着一堆烫手山芋?有的贪官让子女去国外挥 霍,自己胆战心惊地度日。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说来说去,钱财总是身外 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已经够了还要攒,明知烫手还要拿,贪婪无度实在 是一种病态心理,是为贪而贪。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 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诚然,人生天地间,总有七情六欲,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更需看到,人之为 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才是人的价值所在。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想问题做事情,把握好度是关键。关心收入,但不干净的钱一分也 不能要;有点爱好,但玩物丧志就不可取;有人情味,但徇私废公就碰不得。给 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 习近平同志曾为领导干部算过“三笔账”。的确,我们要算算利益账,有稳定的 收入,组织上从工作考虑又给了许多必要的工作待遇,退休后还有各方面的不错 待遇,细细算来,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如果贪赃枉法、一失皆无,值得吗?算算 法纪账,不管是谁,违纪违法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不要以为吃一点、拿一 些、玩一下没关系。算算良心账,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以权谋 私,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违背了做人的良心。“三笔账”, 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会算大账,别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珍惜来之不 易的事业和人生。 平心而论,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级干部面临的诱惑不少,这样那样的冲动难 免,这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也是考验人、锻炼人的契机。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 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每一次取舍,每一次选择,其实也在净化心灵、增强免 疫力。“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让理智战胜贪欲,既是管理和驾驭欲望 的过程,也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只有这样,干部的腰杆才会硬起来,前行 的路才会越来越好走。 “好好过日子”,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著名作家二月河这样意味深长地寄语党 员领导干部。朴素的道理最深刻,洗尽铅华始见真。夜深人静之际,想一想亲人 的期望,想一想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想一想自己这么多年的艰辛历程;扪心自 问之中,掂一掂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走错,究竟是不是值得?头脑清醒地思考 下去,为官者就会更加明白:陷入了贪欲,势必走向歧途;选择了廉洁,也就选 择了幸福。 “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二 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一 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各抒己见,有 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
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故事蕴含的对“权力” 的认识,引人深思。 干部手中都有一定权力,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决定了不同的未来。秉公 用权、积极作为,手中的权力就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正是“畏法度者最快 活”的现代意涵;相反,如果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看似得了便宜,但就在权钱 交易之时,也一同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不管官多大,只要权力欲膨胀,就会摔跟 头,滑进深渊。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 实则只有一步之遥一“只在公私之间尔”。 也有人认为,权力和地位就得“实打实”,要想尝到权力的甜头,就得有具体支 撑和现实载体,而利益和金钱正是最佳对象。殊不知,觥筹交错固然逍遥、一掷 千金固然豪气,却容易喝坏了身体,搞坏了风气,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不少落 马官员感慨:踏上不归路的起点就是“羡慕有钱人的生活” 古人说,“高飞之鸟,易死于食;深潭之鱼,易死于饵。”为官发财本应两道, 公务员薪酬低于企业家也是国际通例;一个人可以选择当官,也可以选择发财, 但绝不能选择通过当官来发财。权力寻租纵能短时间积累大量财富,看似风光无 限,实际上不过是行贿者精心布置的陷阱而已。赖昌星修建穷奢极欲的“红楼 多少干部被拉下水;倪发科喜爱珠宝,多少商人把送玉当做“雅贿”。万庆良被 査前几天,还到会所里大吃大喝;韩先聪在被查当天,手机信息还显示有两场饭 局。“你以为自己有多优美的背影,其实别人看重的只是你的背景”,那些山珍 海味、奇货异宝,无非是行贿者用利益拿住干部的诱饵,一旦着了他们的道,就 会处处受制于人、时时受到胁迫,这样的人生与玩偶、傀儡何异?看看有些商人 在干部面前颐指气使、予取予求,甚至得意洋洋地说“打个电话人就得来”,哪 里有半点尊严?行贿者理应严惩,但从干部自身出发,是不是更应反躬自省? 更何况,一且东窗事发,带来的不仅是牢狱之灾,也有家庭破碎的悲剧、人生 失败的悲叹。刘志军在接受审判之后感叹,“人生要到60岁才能懂事。”雷政 富东窗事发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老泪纵横;冀文林落马的消息传来 路把他带大的姐姐在老家掩面痛哭。也曾壮怀激烈、志存高远,也曾是亲朋故 旧、父老乡亲的骄傲和自豪,却在一朝一夕之间沦为阶下囚,从成功的榜样跌落 为反面的典型,这样的苦楚和落差,夜阑人静时仔细想想,还不能令人警醒吗?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 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诚然, 敬畏法度、秉公用权,或许会失去锦衣玉食、华屋豪车,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 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在奉公为民的 价值坐标上,领导干部能够开拓更为丰盈的人生空间: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 收获的是有价值有理想的人生;超越的是利益算计的狭隘,赢得的是造福一方的 扎实事业。 路怎么走,要靠自己去悟,靠自己来选。权力,究竟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铺路石, 还是导致腐化堕落的绊脚石?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期待党员干部们做出正确的 选择。 真的是“身不由己”吗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三
一一摇头,直到听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故事蕴含的对“权力” 的认识,引人深思。 干部手中都有一定权力,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决定了不同的未来。秉公 用权、积极作为,手中的权力就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正是“畏法度者最快 活”的现代意涵;相反,如果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看似得了便宜,但就在权钱 交易之时,也一同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不管官多大,只要权力欲膨胀,就会摔跟 头,滑进深渊。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 实则只有一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 也有人认为,权力和地位就得“实打实”,要想尝到权力的甜头,就得有具体支 撑和现实载体,而利益和金钱正是最佳对象。殊不知,觥筹交错固然逍遥、一掷 千金固然豪气,却容易喝坏了身体,搞坏了风气,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不少落 马官员感慨:踏上不归路的起点就是“羡慕有钱人的生活”。 古人说,“高飞之鸟,易死于食;深潭之鱼,易死于饵。”为官发财本应两道, 公务员薪酬低于企业家也是国际通例;一个人可以选择当官,也可以选择发财, 但绝不能选择通过当官来发财。权力寻租纵能短时间积累大量财富,看似风光无 限,实际上不过是行贿者精心布置的陷阱而已。赖昌星修建穷奢极欲的“红楼”, 多少干部被拉下水;倪发科喜爱珠宝,多少商人把送玉当做“雅贿”。万庆良被 查前几天,还到会所里大吃大喝;韩先聪在被查当天,手机信息还显示有两场饭 局。“你以为自己有多优美的背影,其实别人看重的只是你的背景”,那些山珍 海味、奇货异宝,无非是行贿者用利益拿住干部的诱饵,一旦着了他们的道,就 会处处受制于人、时时受到胁迫,这样的人生与玩偶、傀儡何异?看看有些商人 在干部面前颐指气使、予取予求,甚至得意洋洋地说“打个电话人就得来”,哪 里有半点尊严?行贿者理应严惩,但从干部自身出发,是不是更应反躬自省? 更何况,一旦东窗事发,带来的不仅是牢狱之灾,也有家庭破碎的悲剧、人生 失败的悲叹。刘志军在接受审判之后感叹,“人生要到 60 岁才能懂事。”雷政 富东窗事发后,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老泪纵横;冀文林落马的消息传来, 一路把他带大的姐姐在老家掩面痛哭。也曾壮怀激烈、志存高远,也曾是亲朋故 旧、父老乡亲的骄傲和自豪,却在一朝一夕之间沦为阶下囚,从成功的榜样跌落 为反面的典型,这样的苦楚和落差,夜阑人静时仔细想想,还不能令人警醒吗?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 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诚然, 敬畏法度、秉公用权,或许会失去锦衣玉食、华屋豪车,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 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在奉公为民的 价值坐标上,领导干部能够开拓更为丰盈的人生空间: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 收获的是有价值有理想的人生;超越的是利益算计的狭隘,赢得的是造福一方的 扎实事业。 路怎么走,要靠自己去悟,靠自己来选。权力,究竟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铺路石, 还是导致腐化堕落的绊脚石?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期待党员干部们做出正确的 选择。 真的是“身不由己”吗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三
一些官员落马后,常有“身不由己”之说。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受贿 亿多,自辩“上了贼船下不来”,只能任由金条和现金逐渐堆满房子;河南开 封市委组织部原部长李森林供述,面对别人的送钱送物,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 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躲得了下级、躲不过同级甚至上级 “身不由己”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有对官场风险的反思,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 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行为的自我开解,直白点说,“换了谁在那个位子上都 样”。于是,在这种自我暗示和安慰之下,尽管殷鉴在前,明知是非对错,依然 身不由己地“和光同尘”,甚至“身不由己”地走进监狱、毁掉前程。 这种看似荒唐的逻辑,其实不少当干部的都曾面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可否 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许多面子确实不好驳,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贫贱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几乎时刻都面临着“说不”的压力。但 这些成为“压力”的人情,许多时候又是什么呢?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 讲过一个故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 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 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亲情可贵、友情难得、旧情难忘,可如果人情成 了精明利益计算的借口、无所顾忌索取的理由,甚至违法犯罪的幌子,明智的人 有什么理由不拒绝呢? 在有些人看来,相比于人情的“软约束”,还有一种“硬压力”更不好违抗。比 如,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前, 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身 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受惠于此的人总结经验,“为领导干一百 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果真如此么?近年来,一些窝案的发 生,一些圈子的覆灭,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热衷于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到 头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物必先腐也,然后虫生之”。纵观种种“被动腐败”,与其说是身不由己,还 不如说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往往是因为心为物役,被一些东西劫持了、软化 了、消解了,因此不愿去抵抗或者不能去抵抗。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 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的“自己扳倒了自己”。 人总有七情六欲、故友新朋,伟人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开慧的挚友 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请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毛泽东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秘 书田家英,说:“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 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毛泽东以这 种不失人情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是感情动物,但人最可贵的,是他能以理智约束 情感,将公益放在比私谊更高的位置。事实上,人们对洁身自好的人,内心是尊 敬的,他们并未脱离群众,只是脱离了污浊:;他们或许一时得罪了个别人,但获 得的是长久的内心安宁 人生在世,把握自己最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独立的见解;随波逐流,也 难以有理想自主的人生。“身不由己”关键还在于一个“身”字,换言之,就是 如何理解原则、如何理解权力。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哪还会有那 么多的“不由己”? 人民日报》(2014年08月05日05版)
一些官员落马后,常有“身不由己”之说。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受贿 一亿多,自辩“上了贼船下不来”,只能任由金条和现金逐渐堆满房子;河南开 封市委组织部原部长李森林供述,面对别人的送钱送物,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 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躲得了下级、躲不过同级甚至上级…… “身不由己”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有对官场风险的反思,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 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行为的自我开解,直白点说,“换了谁在那个位子上都一 样”。于是,在这种自我暗示和安慰之下,尽管殷鉴在前,明知是非对错,依然 身不由己地“和光同尘”,甚至“身不由己”地走进监狱、毁掉前程。 这种看似荒唐的逻辑,其实不少当干部的都曾面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可否 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许多面子确实不好驳,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贫贱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几乎时刻都面临着“说不”的压力。但 这些成为“压力”的人情,许多时候又是什么呢?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 讲过一个故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 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 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亲情可贵、友情难得、旧情难忘,可如果人情成 了精明利益计算的借口、无所顾忌索取的理由,甚至违法犯罪的幌子,明智的人 有什么理由不拒绝呢? 在有些人看来,相比于人情的“软约束”,还有一种“硬压力”更不好违抗。比 如,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前, 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身 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受惠于此的人总结经验,“为领导干一百 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果真如此么?近年来,一些窝案的发 生,一些圈子的覆灭,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热衷于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到 头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物必先腐也,然后虫生之”。纵观种种“被动腐败”,与其说是身不由己,还 不如说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往往是因为心为物役,被一些东西劫持了、软化 了、消解了,因此不愿去抵抗或者不能去抵抗。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 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的“自己扳倒了自己”。 人总有七情六欲、故友新朋,伟人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开慧的挚友 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请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毛泽东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秘 书田家英,说:“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 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毛泽东以这 种不失人情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是感情动物,但人最可贵的,是他能以理智约束 情感,将公益放在比私谊更高的位置。事实上,人们对洁身自好的人,内心是尊 敬的,他们并未脱离群众,只是脱离了污浊;他们或许一时得罪了个别人,但获 得的是长久的内心安宁。 人生在世,把握自己最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独立的见解;随波逐流,也 难以有理想自主的人生。“身不由己”关键还在于一个“身”字,换言之,就是 如何理解原则、如何理解权力。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哪还会有那 么多的“不由己”? 《 人民日报 》( 2014 年 08 月 05 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