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三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1古典诗歌鉴赏 【名师精讲指南篇】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 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 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考点深度剖析】 (1)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2)命题预测 诗歌鉴赏是髙考必考内容,考点涉及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题型仍会沿袭以往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出现 【应试技巧点拨】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分析技巧型
2015 年高三三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 11 古典诗歌鉴赏 【名师精讲指南篇】 【经典考题回顾】 1.【2014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1,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2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1 居士:指文人雅士。2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 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2.【2014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 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 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考点深度剖析】 (1)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2)命题预测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考点涉及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题型仍会沿袭以往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出现。 【应试技巧点拨】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6.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7.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6.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7.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最新模拟引领】 【例1】(15届江苏镇江高三上期末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注】,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 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1)“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 联相照应?(3分) (2)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结合诗 句说明。(3分) 【例2】(15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分) (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名题精选练兵篇】 1.(15届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上期末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村 陈允平①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②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 居四明日湖。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分)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最新模拟引领】 【例 1】(15 届江苏镇江高三上期末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 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注】,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 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⑴“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 联相照应?(3 分) ⑵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 ⑶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结合诗 句说明。(3 分) 【例 2】(15 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 分) (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 分) 【名题精选练兵篇】 1.(15 届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上期末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江 村 陈允平①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②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 居四明日湖。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 分)
2.(15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3月质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 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①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选自《清诗选》 [注〕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堵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 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3.(15届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 登髙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这支曲子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支描写秋景的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4.(15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注】注:①水仙:这里传说中的湘君、湘夫人。②麻姑:道教中的神话人物。 (1)两首诗描绘的“君山”各有什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5.(15届江苏扬州中学髙三1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1)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 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a)(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 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 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 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 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2.(15 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 3 月质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 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①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②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堵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 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 锋,剑。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 分) 3.(15 届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 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这支曲子前五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这支描写秋景的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4.(15 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注】注:① 水仙:这里传说中的湘君、湘夫人。②麻姑:道教中的神话人物。 (1)两首诗描绘的“君山”各有什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5.(15 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 1 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1) 张先 巴子(2)城头青草暮,巴山(3)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堂 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zhá)(4)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 君将入江南去。 注解:(1)和程公辟赠别:这是张先赠答友人程公辟的一首送别诗,张先与程 公辟都是江南人,在四川做官。(2)巴子:巴县,今属重庆市。(3)巴山:泛 指巴地一带的山。(4)吴门清霅:吴门,苏州的别称;清霅,霅溪,浙江吴兴 的别称。吴门和清霅分别为友人与词人的家乡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的妙处。(3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 6.(15届江西抚州一中10月考)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5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7.(15届河南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0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煕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 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 分) 8.(15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性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龚鼎孽: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 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②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 的美好时光。③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纳兰性德在词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词都写到“梦醒”,这两处“梦醒”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情?(6分) 【名师原创测试篇】(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蝶恋花·感怀 (明)沈宜修 犹见寒梅枝上小。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2)请赏析“燕子占巢花脱树”一句 的妙处。(3 分) (3)有人说这首离别词情意真挚但不悲切,请结合整首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 6.(15 届江西抚州一中 10 月考)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5 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 分) 7.(15 届河南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 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 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 分) 8.(15 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适应性性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①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②。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③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龚鼎孽: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 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②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 的美好时光。③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纳兰性德在词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2)两首诗词都写到 “梦醒”,这两处“梦醒”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情?(6 分) 【名师原创测试篇】(时间:50 分钟 分值:50 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蝶恋花·感怀 (明) 沈宜修 犹见寒梅枝上小。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