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 “扩展语句类”加餐训练(一) 班级:姓名 总分 得分 1.请以“飘舞”为重点,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语言形象生动,不少于60字 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飘舞。 【解析】题干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这就提醒考生在扩展的语句中要适当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或修辞手法;同时要 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飘舞。那许许多多纤细的柳枝,如美女温暖的指一般,悄悄地化开了河 边漂过的浮冰。几滴晶莹的水珠留在柳枝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七彩的光芒。 2.把下面一句话按要求进行扩写。要求:(1)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减、改变文字;(2)毎种说法至少要运 用一种修辞手法;(3)扩写后的句子都不少于20字 原句:柿子挂在树上 扩句 (表示愤怒) (表示快乐) (表示伤感)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求表达准确,形象鲜明,语言生动。考生答题时,要调动起联想想象的能力,运用恰 当的修辞手法,按要求对事物进行生动地描写。 【答案】(示例①狂风夹杂着落叶肆虐着,红的柿子在落叶残存的树上燃烧。(表示愤怒)②阵清风吹来,柿 子在树枝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表示快乐)③柿孑无精打采得耷拉着脑袋,连树枝也好象在垂头叹息。(表示伤感) 3.请用“古塔″“风铃″“故事”三个词语,写一段以“古塎″为重点的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字) 【答案】(示例这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
1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 “扩展语句类”加餐训练(一) 班级: 姓名: 总分: 得分: 1.请以“飘舞”为重点,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语言形象生动,不少于 60 字。 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飘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这就提醒考生在扩展的语句中要适当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或修辞手法;同时要 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飘舞。那许许多多纤细的柳枝,如美女温暖的指一般,悄悄地化开了河 边漂过的浮冰。几滴晶莹的水珠留在柳枝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七彩的光芒。 2.把下面一句话按要求进行扩写。要求:(1)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减、改变文字;(2)每种说法至少要运 用一种修辞手法;(3)扩写后的句子都不少于 20 字。 原句:柿子挂在树上。 扩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愤怒)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快乐)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伤感)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求表达准确,形象鲜明,语言生动。考生答题时,要调动起联想想象的能力,运用恰 当的修辞手法,按要求对事物进行生动地描写。 【答案】 (示例)①狂风夹杂着落叶肆虐着,红的柿子在落叶残存的树上燃烧。(表示愤怒)②一阵清风吹来,柿 子在树枝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表示快乐)③柿子无精打采得耷拉着脑袋,连树枝也好象在垂头叹息。(表示伤感) 3.请用“古塔”“风铃”“故事”三个词语,写一段以“古塔”为重点的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
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嘶哑地讲述着它所经历的故事。 4.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 情景二:夏日傍晚风 【解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内容要体现“冬天”“夏日”的天气特点。 【答案】情景一:冬天的早晨,凛冽的北风夹裹着颗粒状的雪花,吹进狂风中行进的人们竖起的衣领里,似乎 在向晨起上班的人们宣告它们的威力。 情景二:夏日的傍晩,炎热渐渐退去,习习的凉风吹拂着胸前的衣襟,为场院里、大树下乘凉的人们拂去了一天 的疲惫 5.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 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 【答案】(示例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 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土对长安深深地怀念。(內容要求与诗句—致,否则不 得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后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体会原诗的意境特点清新自然。然后,运用描写手法展示这一意境,注意不要对原 诗进行简单地翻译,而应在原诗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斑鸠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 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格,70字左右
2 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嘶哑地讲述着它所经历的故事。 4.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 30 字。 情景一:冬天 早晨 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夏日 傍晚 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内容要体现“冬天”“夏日”的天气特点。 【答案】 情景一:冬天的早晨,凛冽的北风夹裹着颗粒状的雪花,吹进狂风中行进的人们竖起的衣领里,似乎 在向晨起上班的人们宣告它们的威力。 情景二:夏日的傍晚,炎热渐渐退去,习习的凉风吹拂着胸前的衣襟,为场院里、大树下乘凉的人们拂去了一天 的疲惫。 5.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 做到情景交融。8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 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地怀念。(内容要求与诗句一致,否则不 得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后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 50 字。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体会原诗的意境特点:清新自然。然后,运用描写手法展示这一意境,注意不要对原 诗进行简单地翻译,而应在原诗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 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斑鸠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 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 7.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格,70 字左右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答案】(示例苏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春色已暮,曾是旧时相识的燕孑还未归来。独自登高倚阑 看烟雨迷蒙暗淡了杏花的容颜,叹一声游孑不归红颜将老。(紧扣诗句,联想和想象合理;描写生动形象 8.请续写下面一句话,要求对“执著,是一条小溪”一句加以阐述,70字左右。 执著,是一条小溪。 【答案】(示例执著,是条小溪。)它顺着既定的路线淙淙流淌,不因鹅卵石的阻挡而停滞,不因沿岸柳枝 的依依不舍而徘徊,不因溪边野花的召唤而回头,它不犹豫,欢快而勇敢地向着大江奔去。 9.有人说:“人生寂寞,但并不意味着意志消沉。”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阐释性的文字。要求:续写 的语句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并运用形象的例子加以论证。(7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有人说:“人生寂寞,但并不意味着意志消沉。”)姜尚垂钓河边,一时的寂寞却成就了他后来 的干古功名;诸葛亮隐居南阳,一番寂寞之后,便有了成名八阵图的得意 10.(2013高考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 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根据要求,续写的中心是苦难对人生的具体意义和价值。因此,要根据所给的三位名人的相关事例来具体 阐释主题思想。同时在操作上要注意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做到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岀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岀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
3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苏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春色已暮,曾是旧时相识的燕子还未归来。独自登高倚阑, 看烟雨迷蒙暗淡了杏花的容颜,叹一声游子不归红颜将老。(紧扣诗句,联想和想象合理;描写生动形象) 8.请续写下面一句话,要求对“执著,是一条小溪”一句加以阐述,70 字左右。 执著,是一条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执著,是一条小溪。)它顺着既定的路线淙淙流淌,不因鹅卵石的阻挡而停滞,不因沿岸柳枝 的依依不舍而徘徊,不因溪边野花的召唤而回头,它不犹豫,欢快而勇敢地向着大江奔去。 9.有人说:“人生寂寞,但并不意味着意志消沉。”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阐释性的文字。要求:续写 的语句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并运用形象的例子加以论证。(7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有人说:“人生寂寞,但并不意味着意志消沉。”)姜尚垂钓河边,一时的寂寞却成就了他后来 的千古功名;诸葛亮隐居南阳,一番寂寞之后,便有了成名八阵图的得意。 10.(2013·高考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 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要求,续写的中心是苦难对人生的具体意义和价值。因此,要根据所给的三位名人的相关事例来具体 阐释主题思想。同时在操作上要注意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做到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答案】 (示例 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炼
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干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乂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 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 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1.(2012高考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解析】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査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 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冈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12.(2010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 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解析】本题考査扩展语句。要根据规定情景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在本题中就是要扣住“悠然″二字,而陶 渊明的“悠然”是通过南山的幽静朦胧映射出来的 【答案】远处的南山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清澈的泉水沿着崎岖蜿蜒的沟泂涓涓奔流,发岀汩汩的声响。云烟自 然而然地从山洞里缓缓飘出,将整座南山笼罩在一片雾海之中,像梦一样轻柔而缥緲。 13、[2012课标全国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毎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 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 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_。上个 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 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岀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③
4 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 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 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 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 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1.(2012·高考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 的中心对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 (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12.(2010·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 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 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要根据规定情景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在本题中就是要扣住“悠然”二字,而陶 渊明的“悠然”是通过南山的幽静朦胧映射出来的。 【答案】 远处的南山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清澈的泉水沿着崎岖蜿蜒的沟涧涓涓奔流,发出汩汩的声响。云烟自 然而然地从山洞里缓缓飘出,将整座南山笼罩在一片雾海之中,像梦一样轻柔而缥缈。 13、[2012·课标全国卷]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 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 5000 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 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①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②__。上个 世纪 5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 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③__
[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I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与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下段文字是对上段文字的转换与扩展,填空白时既要根据上 段的内容,又要结合下段橫线前后的语境。题干要求不要抄材料,那么在表述上就要换一种形式。前两个横线的内容 可以放在一起看,原文表述,远古时期,黄帝就已经采铜矿铸造铜器了,史料中有记载,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 铜器了,但迄今没有找到考古发掘的证据。所以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填出前两个空。最后一空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是 说已证实大概在夏晩期就有了不少青铜器,说明至少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器了。所以据此可以填出最后一句。 1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①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 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⑨—,是因为在这些根内 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 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16.[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杬]本题考查文段的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要与 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根据下文“然而″可知①填“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由“而是″可知②强调根的另-种作用 “固定植株″;③根据陈述-致的原则,这里应强调“倀假根 15.(2012山东卷)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做岀的饭菜不能色香俱全,又如买来的 衣服不能称心如意,还有什么用呢?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 扩展语句类”加餐训练(二) 1.(2012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
5 [答案]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与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下段文字是对上段文字的转换与扩展,填空白时既要根据上 段的内容,又要结合下段横线前后的语境。题干要求不要抄材料,那么在表述上就要换一种形式。前两个横线的内容 可以放在一起看,原文表述,远古时期,黄帝就已经采铜矿铸造铜器了,史料中有记载,5000 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 铜器了,但迄今没有找到考古发掘的证据。所以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填出前两个空。最后一空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是 说已证实大概在夏晚期就有了不少青铜器,说明至少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器了。所以据此可以填出最后一句。 1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_①_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 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____②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____③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 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 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16.[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每写出一句给 2 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的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要与 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根据下文“然而”可知①填“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由“而是”可知②强调根的另一种作用 ——“固定植株”;③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这里应强调“假根”。 15.(2012 山东卷)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做出的饭菜不能色香俱全, 又如买来的 衣服不能称心如意, 还有什么用呢?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 “扩展语句类”加餐训练(二) 1.(2012 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 60 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