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谧(mi)载(zai)体 装模(mo)作样刚愎(bi)自用 B.莅(i)临发酵(jiao)瞠( cheng)目结舌返璞(pu)归真 C.扼(e)要手腕(wan)丰盈腴(yu)美 兴(xing)师动众 D.背(bei)负差(cha)池逡(jn)巡不前 矫(jiao)揉造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 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这个人失去双手,正用嘴衔着毛笔在地上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由于写字用 力大,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下。他每写完一个字,就醮些墨接着写。 C.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而流线形的车身可以获得理想的风阻系数 D.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清闲日子,我常到山清水秀的圣地 沐浴旖旎风光,感受历史沧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救助了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 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 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 我 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识,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 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被誉为政坛“黑马”的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救 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落马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 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 益为出发点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5.概括下面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十字路口,人们不时见到赫然而立的标牌,上书此处多次死人,危险”死亡事故多发 地段,小心等等。乍一看这类触目惊心的标语,我就手心出汘,惟恐时闪失,酿成大祸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 3 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24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静谧.(mì) 载.(zài)体 装 模.(mó)作样 刚愎.(bì)自用 B.莅.(lì)临 发酵.(jiào) 瞠.(chēng)目结舌 返璞.(pú)归真 C.扼.(é)要 手腕.(wàn) 丰盈腴.(yú)美 兴.(xìng)师动众 D.背.(bēi)负 差.(chā)池 逡.(jūn)巡不前 矫.( jiǎo)揉造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 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这个人失去双手,正用嘴衔着毛笔在地上写字。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由于写字用 力大,他的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滴下。他每写完一个字,就醮些墨接着写。 C.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而流线形的车身可以获得理想的风阻系数。 D.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清闲日子,我常到山清水秀的圣地, 沐浴旖旎风光,感受历史沧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救助了 100 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 ....的。 B.岁月行云流水 ....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 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 ....,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 我。 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识,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 ....的方式, 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日前,被誉为政坛“黑马”的原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救 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 220 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落马”。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 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 益为出发点。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5.概括下面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0 字)(4 分) 十字路口,人们不时见到赫然而立的标牌,上书“此处多次死人,危险”“死亡事故多发 地段,小心”等等。乍一看这类触目惊心的标语,我就手心出汗,惟恐一时闪失,酿成大祸
最怕的还是我的儿子,十字路口的那块标牌,唬得他上学、放学时宁愿绕上一个大圈儿。 再想,这类标语似乎在警告我等不要走这条路,就像劝阻我们不要自蹈雷区一样。然 而这路却非走不可。立标语者是提醒路人多加小心,注意安全,但不必要以如此恐怖的字眼 刺激人 交通标语作为一种示众语言,亲切也好,严肃也罢,首先必须得体,惟有得体,才能被 公众认同,并最终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恫吓式的标语显然不在此列,而且这种不文明用 语,与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大都市不太相称 倘要提醒行人与司机,就应酌情拟出得体的警示标语。我想有关部门只要稍加注意,是 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 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 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 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7.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直言: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9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 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ˆ院土梦ˆ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 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 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 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 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 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
最怕的还是我的儿子,十字路口的那块标牌,唬得他上学、放学时宁愿绕上一个大圈儿。 再一想,这类标语似乎在警告我等不要走这条路,就像劝阻我们不要自蹈雷区一样。然 而这路却非走不可。立标语者是提醒路人多加小心,注意安全,但不必要以如此恐怖的字眼 刺激人。 交通标语作为一种示众语言,亲切也好,严肃也罢,首先必须得体,惟有得体,才能被 公众认同,并最终内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恫吓式的标语显然不在此列,而且这种不文明用 语,与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大都市不太相称。 倘要提醒行人与司机,就应酌情拟出得体的警示标语。我想有关部门只要稍加注意,是 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 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 和示例相同。(4 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 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7. 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 分) 示例:【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10 题。(9 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 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 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 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 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 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 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
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 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分话,但结果呢?“成果 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ˆ “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 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 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尖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 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 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 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 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 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 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2010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出作 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 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方舟子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 免遭侵害 10.怎样对待“学术之争”?请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 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 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 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 “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 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 首席科学 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 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 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 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 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 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 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 2010 年 9 月 23 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出作 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 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方舟子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 免遭侵害。 10.怎样对待“学术之争”?请结合文本发表你的看法(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 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 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 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 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 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 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 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 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 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 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 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 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 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 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 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 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 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 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 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 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分) 2.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 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 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 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 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 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 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 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 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 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 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 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 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 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 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 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 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 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 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 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 年 5 月 8 日《人民日报》) 11.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 分) 12.文章第 2 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 分)
13.文章第l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4.第8段说,“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可见力度小;后面的 第15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这怎么理解?(5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乌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土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干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卦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 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 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 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 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土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 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 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己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 悲:悲痛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己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 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 因坐法华西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 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13.文章第 11 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 分) 15.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8 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 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 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 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 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 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 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一:都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 悲:悲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 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 因.坐法华西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 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