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一中2010年高三3月月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 项 2010.3.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案必须 做在答题卷 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沮丧 舷窗/琴弦 呼吁/驾 B.乌龟/龟裂 遒劲/灰烬 悄然/铁 锹 C.维系/系数 熊罴/裨将 炮制/泡桐 D.俳优/徘徊 涅槃/啮噬 书箧/胆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欣赏杜甫那些千古留传的诗作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在忧患重重的现实处 境中诗人的感情心志与民生痛苦如胶似漆般的结合在一起。 B.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 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 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 沸的京城市井,灵秀旖旎的青山碧水,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 意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内的词语来替代的一项是 A、梁文道在《常识》序言中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微言大义)
浙江省嵊州一中 2010 年高三 3 月月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 项: 2010.3.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答案必须 做在答题卷 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沮丧 舷窗/琴弦 呼吁/驾 驭 B.乌龟/龟裂 遒劲/灰烬 悄然/铁 锹 C.维系/系数 熊罴/裨将 炮制/泡桐 D.俳优/徘徊 涅槃/啮噬 书箧/胆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欣赏杜甫那些千古留传的诗作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在忧患重重的现实处 境中诗人的感情心志与民生痛苦如胶似漆般的结合在一起。 B.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 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 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 沸的京城市井,灵秀旖旎的青山碧水,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 意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内的词语来替代的一项是 A、梁文道在《常识》序言中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微言大义)
B、早就听说他要认真学习,可几年过去了,也不见他真刻苦起来,还是老样 子,雷声大,雨点小。(小题大做) C、他的作品很一般,怕被人看不起,动不动就搬出某某名作家吓唬人,四处乱 吹,无非想拉大旗作虎皮抬高自己罢了,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好。(狐假虎 威) D、岁月悠悠,不觉二十多年倏得就过去,日本的经济泡沫也破了,往日的风光 不再,当然烂船也有三斤铁,日本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日本人的奋斗精神和创 意能望其项背者几何!(点金成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司专业的技术人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创新,开拓 市场,竭诚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完善的服务。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 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 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 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 时跟上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分) 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 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 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 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 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B、早就听说他要认真学习,可几年过去了,也不见他真刻苦起来,还是老样 子,雷声大,雨点小。(小题大做) C、他的作品很一般,怕被人看不起,动不动就搬出某某名作家吓唬人,四处乱 吹,无非想拉大旗作虎皮抬高自己罢了,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好。(狐假虎 威) D、岁月悠悠,不觉二十多年倏得就过去,日本的经济泡沫也破了,往日的风光 不再,当然烂船也有三斤铁,日本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日本人的奋斗精神和创 意能望其项背者几何!(点金成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司专业的技术人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创新,开拓 市场,竭诚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完善的服务。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 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 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 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 时跟上。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 分) 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 词。 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 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 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 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6.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4分) 无法显示链接的图像。该文件可能已被 移动、重命名或刑除。请验证该链接是 否指向正确的文件和位置 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2分) ②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 字)(2分) 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 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 (不超过80字,标点不计。)(5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 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 热的心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6.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4 分) 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 60 字)(2 分) ②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 l0 字)(2 分) 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 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 (不超过 80 字,标点不计。)(5 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 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 热的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 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 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 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 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 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 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 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 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 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 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 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 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 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 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 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 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 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 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 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 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 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 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 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 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 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 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 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 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 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 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 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 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 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 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 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 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 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 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 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 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 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 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 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 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 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 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 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 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 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 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 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 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 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 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 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 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 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 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
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 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 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 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19日,有删改) 8.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 来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 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 社会秩序 上的人伦和谐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 的制度, 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 乐,并注 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 理、传播了记 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 世功能。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 礼乐文明的 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
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 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 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 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 年 8 月 19 日,有删改) 8.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 来。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 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 的。 9.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 社会秩序 上的人伦和谐。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 的制度, 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 乐,并注 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 理、传播了记 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 世功能。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 礼乐文明的 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