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测试卷 高三语文测试卷 、语言运用题(23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骠勇/剽悍圈养/怙恶不悛供奉/供认不讳 症状/症结掸子/肆无忌惮襁褓/强词夺理 C.牵累/累赘矢志/拭目以待估量/量体裁衣 D.胴体/瞳孔行情/引吭高歌倾轧/揠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原生态做奸犯科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连理枝震耳欲聋不费吹灰之力 C.问侯顶粱柱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 D.宣泻打圆场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 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B.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 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 会已经成功举办并顺利闭幕了。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独特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 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1840年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困境,而且经过团结奋斗,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好转。 B.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C.污染吞噬了青山绿水,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的维护 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 间里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 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
浙江省嵊泗中学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9 月份月测试卷 高三语文测试卷 一、语言运用题(23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骠.勇/剽.悍 圈.养/怙恶不悛. 供.奉/供.认不讳 B.症.状/症.结 掸.子/肆无忌惮. 襁.褓/强.词夺理 C.牵累./累.赘 矢.志/拭.目以待 估量./量.体裁衣 D.胴.体/瞳.孔 行.情/引吭.高歌 倾轧./揠.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原生态 做奸犯科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连理枝 震耳欲聋 不费吹灰之力 C.问侯 顶粱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宣泻 打圆场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 ......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 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B.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 ....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 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C.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 会已经成功举办并顺利闭幕了。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独特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 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 1840 年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困境,而且经过团结奋斗,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好转。 B.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C.污染吞噬了青山绿水,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的维护 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 间里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 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
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 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 6.下面是电视剧《潜伏》中的一句台词,它揭示了“我们现在的撤退并非失败,将赢得以后 全局的主动并取得最终胜利,敌人暂时的占领则进退两难步步被动,会导致最终失败”的深 刻含义,请仿照其特点另写一个句子。(4分) 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撒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仿写 7.高三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从我们离开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只能怀念我们曾经拥 有的生活。在我们还在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给亲爱的老师写几句寄语吧。(要求:选择两 个学科的老师来写,结合老师学科特点,感情真挚,不允许出现老师真实姓名。) 示例:送给英语老师的话一一您拥有勤奋的过去时、精彩的现在时,相信您也一定会拥 有无比幸福的将来时。(4分) 送给(学科) 老师的话 送给(学科) 老师的话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说明文(9分,每小题3分)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 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 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 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 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 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 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 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 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 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 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 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 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
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 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6.下面是电视剧《潜伏》中的一句台词,它揭示了“我们现在的撤退并非失败,将赢得以后 全局的主动并取得最终胜利,敌人暂时的占领则进退两难步步被动,会导致最终失败”的深 刻含义,请仿照其特点另写一个句子。(4 分) 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三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从我们离开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只能怀念我们曾经拥 有的生活。在我们还在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给亲爱的老师写几句寄语吧。(要求:选择两 个学科的老师来写,结合老师学科特点,感情真挚,不允许出现老师真实姓名。) 示例:送给英语老师的话——您拥有勤奋的过去时、精彩的现在时,相信您也一定会拥 有无比幸福的将来时。(4 分) 送给(学科) 老师的话— 送给(学科) 老师的话— 二、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说明文(9 分,每小题 3 分)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 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 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 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 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 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 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 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 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 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 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 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 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 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
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 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 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 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 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 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 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 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 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 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 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 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 重要的地位。【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弈论硏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 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 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 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一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0.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 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 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 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 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 作博弈均衡”, 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 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 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 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 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 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 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 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 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 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 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 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 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0.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 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 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 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 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 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 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 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二)小说阅读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 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 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竞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 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 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 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 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 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 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 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 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 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 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 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 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 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 X 国试图对 Y 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 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 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二)小说阅读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 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 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 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 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 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 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 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 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 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 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 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
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 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 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 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 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 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 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兔费午 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 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 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一 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 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 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 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 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 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 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 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 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 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 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 !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 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 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 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 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 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 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 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 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 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