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六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胎记,承载(zi)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su),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 神追求和审美哲学 B、荣获“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兰小草”王珏,扎(zh)根洞头大门岛 行医28年,15年来匿名捐献善款累(1ei)计30万元,直到2017年他因病去世, 其真实身份才被公开 C、近日,“市民观摹团”与即将竣工的温州市域铁路SlⅠ线进行“零距离”接触, 发现S1线惠民站内的轨道屏(ping)蔽门比杭州、广州等大都市的更高大,看起 来似(si)乎十分安全。 D、李敖溘(ke)然长逝的噩耗传来,舆论场立刻兵分多路,吵得一团糟。孰是孰 非姑且不论,单说热闹程度,他曾引用的梁启超诗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若 狂欲语谁”,竟一语成谶(che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世说新语》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甲】从整体上看, 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 件为目的双重的“网状结构”。【乙】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 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 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 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条目与条目之间, 藕断丝连,既留下了大量“空白”,又可独立欣赏,【丙】对此,有人不以为意,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 说史略》)的布局结构,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溢 B.藕断丝连 C.不以为意 D.未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保护好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够让原创者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也能激发 整个社会的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B、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姓生灵涂炭,将士奋起反抗倭寇入侵。中国为抗日而牺 牲的军民人数超过3000万,抗日战争的确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C、中美贸易战是否还会往深里打,取决于华盛顿的理性抉择。中国的态度一直 很稳定,而且说到做到。对美方我们则需听其言观其行
浙江省宁波市六校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3 分) A、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胎记,承载(zi)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su),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 神追求和审美哲学。 B、荣获“2017 年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兰小草”王珏,扎(zh)根洞头大门岛 行医 28 年,15 年来匿名捐献善款累(léi)计 30 万元,直到 2017 年他因病去世, 其真实身份才被公开。 C、近日,“市民观摹团”与即将竣工的温州市域铁路 S1 线进行“零距离”接触, 发现 S1 线惠民站内的轨道屏(píng)蔽门比杭州、广州等大都市的更高大,看起 来似(sì)乎十分安全。 D、李敖溘(kè)然长逝的噩耗传来,舆论场立刻兵分多路,吵得一团糟。孰是孰 非姑且不论,单说热闹程度,他曾引用的梁启超诗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若 狂欲语谁”,竟一语成谶(chè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世说新语》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甲】从整体上看, 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 件为目的双重的“网状结构”。【乙】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 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 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 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条目与条目之间, 藕断丝连,既留下了大量“空白”,又可独立欣赏,【丙】对此,有人不以为意,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 说史略》)的布局结构,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洋溢 B.藕断丝连 C.不以为意 D.未 尝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保护好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够让原创者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也能激发 整个社会的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B、在抗日战争时期,百姓生灵涂炭,将士奋起反抗倭寇入侵。中国为抗日而牺 牲的军民人数超过 3000 万,抗日战争的确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C、中美贸易战是否还会往深里打,取决于华盛顿的理性抉择。中国的态度一直 很稳定,而且说到做到。对美方我们则需听其言观其行
D、携程这个高居第九的在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排行榜中的OTA 平台,相继因为机票捆绑搭售增值服务、大数据杀熟而多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说明性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 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 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 天便来得迟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拟人手法;语言 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字。(6分)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地上 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从思想史的叙述形式上 说,也许是因为天才思想的缺席,使习惯于过去按照思想家来分配章节的撰述者 觉得无从措手,于是使思想史不得不出现“空白”;从思想史的叙述观念上说, 也许是因为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思想史家相信,这只不过是可以省略的时段,他 们的责任是把思想史写成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从思想史的写作心情上 说,也许是这个时代的平庸难以激动历史学家,千人一面的沉闷打消了他们深入 探究的欲望。可是,这一方面是由于“由今溯古”的思路,今人预设它是“空 白”,往往是因为先已在心中预存了一个对思想历史的价值判断尺度,另一方面 是“因人设岗”的写法,撰写者断定没有足够设置到章节的思想家,于是把这些 “二三流”的思想一概忽略不计,于是,思想史仿佛有了断裂,有了空白。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空白”恰恰是一种有意思的内容,而“断裂”恰 恰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在中国书论画论中有一种据说是最中国化的理论,就是 画的空白处也是画,字的笔断处即见精神,纸上未曾着色的地方,可能是云天水 色,也可能是需要阅读者以体验补充与想象的地方,蕴涵了最富有包孕性的内容 飞白处恰恰特见意趣,笔笔丰润饱满,可能就有夯实之嫌。问题是,思想史并不 是艺术性的书画,它不能总是一笔带过,去指望阅读者自己想象和填充思想史的 空白,照理说,思想史不仅要写那些充满“变异”的时代,而且要写那些平缓地 “绵延”的时代,历史阅读者和艺术欣赏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不能随意想象空 白处的历史。 可是,似乎思想史写作者很看不上那些平庸和停滞的历史时段,于是思想史也留 下了一些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并没有像书画中的空白和飞白那样,给人深刻的意 味,却使得思想史显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思 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有起有伏有张有 弛,所谓稳定秩序和改变秩序之间的紧张,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打破固有的社 会架构之间的紧张,每一个思想时代都被这两种倾向所笼罩,时而寻求保守既定 的文化秩序,思想史表现出平庸似的稳定,时而努力寻求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思 想史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跳荡,在“变异”与“绵延”、“凸显”与“蛰伏”之 间,思想始终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因而,在那种似乎停滞的年代,思想的历史恰 在前行,“空白”的背后,其实写满了未发表的文字。 (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D、携程这个高居第九的在 2017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 100 强”排行榜中的 OTA 平台,相继因为机票捆绑搭售增值服务、大数据杀熟而多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说明性文字的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纬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 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石家庄苹 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 天便来得迟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拟人手法;语言 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 100 字。(6 分)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地上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思想史常常不愿意叙述思想仿佛停滞或显得平庸的时代。从思想史的叙述形式上 说,也许是因为天才思想的缺席,使习惯于过去按照思想家来分配章节的撰述者 觉得无从措手,于是使思想史不得不出现“空白”;从思想史的叙述观念上说, 也许是因为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思想史家相信,这只不过是可以省略的时段,他 们的责任是把思想史写成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从思想史的写作心情上 说,也许是这个时代的平庸难以激动历史学家,千人一面的沉闷打消了他们深入 探究的欲望。可是,这一方面是由于“由今溯古”的思路,今人预设它是“空 白”,往往是因为先已在心中预存了一个对思想历史的价值判断尺度,另一方面 是“因人设岗”的写法,撰写者断定没有足够设置到章节的思想家,于是把这些 “二三流”的思想一概忽略不计,于是,思想史仿佛有了断裂,有了空白。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空白”恰恰是一种有意思的内容,而“断裂”恰 恰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在中国书论画论中有一种据说是最中国化的理论,就是 画的空白处也是画,字的笔断处即见精神,纸上未曾着色的地方,可能是云天水 色,也可能是需要阅读者以体验补充与想象的地方,蕴涵了最富有包孕性的内容, 飞白处恰恰特见意趣,笔笔丰润饱满,可能就有夯实之嫌。问题是,思想史并不 是艺术性的书画,它不能总是一笔带过,去指望阅读者自己想象和填充思想史的 空白,照理说,思想史不仅要写那些充满“变异”的时代,而且要写那些平缓地 “绵延”的时代,历史阅读者和艺术欣赏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不能随意想象空 白处的历史。 可是,似乎思想史写作者很看不上那些平庸和停滞的历史时段,于是思想史也留 下了一些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并没有像书画中的空白和飞白那样,给人深刻的意 味,却使得思想史显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思 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有起有伏有张有 弛,所谓稳定秩序和改变秩序之间的紧张,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打破固有的社 会架构之间的紧张,每一个思想时代都被这两种倾向所笼罩,时而寻求保守既定 的文化秩序,思想史表现出平庸似的稳定,时而努力寻求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思 想史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跳荡,在“变异”与“绵延”、“凸显”与“蛰伏”之 间,思想始终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因而,在那种似乎停滞的年代,思想的历史恰 在前行,“空白”的背后,其实写满了未发表的文字。 (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7、下列对文中“思想史上的‘空白’”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想史上“空白”的产生与撰写者“由今溯古”的思路和“因人设岗”的写 法有关。 B、思想史上的“空白”不能随意由历史阅读者去想象,而需要以体验进行补充 与夯实。 C、思想史上的“空白”源于撰写者的价值判断,认为那是缺少意味的可以省略 的时段 D、思想史上的“空白”往往见于秩序稳定、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秩序保守的历 史时段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思想史家相信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他们认为平庸的时代是可以省略的,思想 史应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 B、思想史上的“断裂”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思想史上的“空白”是一种有意 思的内容,这是最中国化的理论。 C、思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有起有伏 有张有弛,实际上并不正常。 D、在思想时代“变异与绵延”“凸显与蛰伏”“跳荡与稳定”的紧张之间,思 想始终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9、思想史上的空白与书画论中的空白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 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 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 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 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 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 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 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 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 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 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 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 狸才回过头,回到山林,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一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 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 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了岀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
7、下列对文中“思想史上的‘空白’”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思想史上“空白”的产生与撰写者“由今溯古”的思路和“因人设岗”的写 法有关。 B、思想史上的“空白”不能随意由历史阅读者去想象,而需要以体验进行补充 与夯实。 C、思想史上的“空白”源于撰写者的价值判断,认为那是缺少意味的可以省略 的时段。 D、思想史上的“空白”往往见于秩序稳定、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秩序保守的历 史时段。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思想史家相信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他们认为平庸的时代是可以省略的,思想 史应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大链条。 B、思想史上的“断裂”是一种有意义的连续,思想史上的“空白”是一种有意 思的内容,这是最中国化的理论。 C、思想的历史常常在保持存在和改变存在之间来回摇摆,表面上看来有起有伏 有张有弛,实际上并不正常。 D、在思想时代“变异与绵延”“凸显与蛰伏”“跳荡与稳定”的紧张之间,思 想始终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9、思想史上的空白与书画论中的空白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信 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 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 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 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 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 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 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 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 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 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 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 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 狸才回过头,回到山林,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一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 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 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了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
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 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 在大快朵熙。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 ˉ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 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 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 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 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 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 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 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 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 弯。他扑空了,只听“跨”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10、根据文中加点的描写语句,揣摩小狐狸的心理。(4分) (1)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 (2)闪着白白的光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2、概括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4分) 13、小说以“信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并概括。(6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鼻对 (明)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 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 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 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 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 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夹就 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 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 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
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 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 在大快朵熙。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 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 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 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 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 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 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 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 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 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 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10、根据文中加点的描写语句,揣摩小狐狸的心理。(4 分) (1)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 (2)闪着白白的光: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2、概括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4 分) 13、小说以“信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并概括。(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鼻对 (明)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 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 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 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 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 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夹就 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 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 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
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 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 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 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 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 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 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尔顽若不知 顽若:顽皮 B.今子乃昧于治身 昧:不明,不懂 C.顾乃偏僻猜忌 偏僻:偏 狭 D.今子不务自尤 尤:责怪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盖裳之火者半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B.何以鼻为 齐彭殇为妄作 C.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 D.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先生蹲坐在火炉边取暖,炉火火烧着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知,及至发 现时,衣服已被烧掉了一半,于是它骂鼻子严重失职。 B.鼻子对方先生的责骂不以为然,在诉说自己恪尽职守后,一针见血地指出 真正有过错的人其实正是方先生自己 C.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弑杀,世基趁隋炀帝沉迷酒色放肆作恶,鼻子列举这两个 例子是为了说明君主昏庸受蒙蔽,才是悲剧的根源。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借方先生与其鼻子的对话,旨在说明保养身体的重要性, 如果不懂保养身体,就会危及各个器官的职能,进而酿成灾祸 1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 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 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 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 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 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 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 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尔顽若不知 顽若:顽皮 B.今子乃昧于治身 昧:不明,不懂 C.顾乃偏僻猜忌 偏僻:偏 狭 D.今子不务自尤 尤:责怪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盖裳之火者半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 B.何以鼻为 齐彭殇为妄作 C.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 节 D.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方先生蹲坐在火炉边取暖,炉火火烧着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知,及至发 现时,衣服已被烧掉了一半,于是它骂鼻子严重失职。 B.鼻子对方先生的责骂不以为然,在诉说自己恪尽职守后,一针见血地指出, 真正有过错的人其实正是方先生自己。 C.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弑杀,世基趁隋炀帝沉迷酒色放肆作恶,鼻子列举这两个 例子是为了说明君主昏庸受蒙蔽,才是悲剧的根源。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借方先生与其鼻子的对话,旨在说明保养身体的重要性, 如果不懂保养身体,就会危及各个器官的职能,进而酿成灾祸。 1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木 不 虚 中 虫 何 由 萃此 二 主 者 苟 以 至 公 为 嗜 好 以 众 庶 为 耳 鼻 上 宣 下 畅 无 所 凝 滞 虽 有 奸 邪 何 恶 之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4 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