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稻。其妇女有安累不能去者,囊 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国:“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 汝。”自魏晋以后,历代文献史料大都用贬斥态度记述道救 数团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 《魏书·释老志》:“恭宗见谦之奏造静轮宫,必令其 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计,经年不 成。乃言于世祖白:‘人天道殊,卑高定分。今谦之欲要以 无成之期,说以不然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劳,无乃不可 乎?必如其言,未若因东山万仞之上,为功差易。’世祖深然 恭宗之言,但以崔浩赞成,难还其意。” 《资治通鉴·宋纪一》:“(北魏明元帝)起天师道场 于平城之东,重坛五层,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每月设厨会 数千人。” 《资治通鉴·隋纪五》:“炀帝大业八年初,嵩高道 士潘诞自言三百岁,为帝合炼金丹。帝为之作嵩阳观,华屋 数百间,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给使,位视三品,常役 数千人,所费巨万。云金丹应用石胆、石髓,发石工凿嵩高 大石深百尺数十处,凡六年,丹不成。帝诘之,诞对以无石 胆、石髓,若得童男童女胆髓各三斛六平,可以代之’。帝 怒,锁诣涿那,斩之。” 《资治通鉴·唐纪七》:“上(唐高祖)亦恶沙门、道 士,苟避征徭,不守戕律,皆如(傅)奕言。又寺观邻接廛 邸,溷杂屠沾。辛巳,下诏:‘命有司沙汰天下僧、泥、道土、 女冠,其精勤练行者,迁居大寺观,给其衣食,毋令阙乏’。” 《资治通鉴·唐纪十六》:“显庆二年,王玄策之破天 竺也,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以归,自官有长生之术,太宗颇 21
信之、深加礼敬,使合长生药。发使四方求奇药异石,义发 。使诣婆门国采药。其率皆迁诞无实,尚欲以延岁月,药 竞不就…。上谓侍臣日,‘自古安有神仙!桊始皇、汉武棕 求之,拱ě生民,卒无所成,” 《新居书·辛替否传》¥“睿宗立,…方营金仙、玉 真观。时替否以左补阙上疏日:‘(太宗)不多寺观而福禄 至,…中宗陛下之兄,居先帝之业,忽先帝之化,不听贤 臣之言,而悦子女之意,虚食禄者数千人,妄食土者百余 户,造寺蠢财数百亿,度人免租庸数十万,是故国家所出日 加,所入日诚,仓乏华岁之储,库无一时之帛,…夺百姓 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人怨神怒,亲忿众 离,…倾淫雨不解,谷荒于垄,麦烂于场,入秋亢旱,霜 损虫暴,草木枯黄,下人咨嗟,未知所济,而营寺造观,日 继于时,道路流言计用缗钱百余万,陛下知仓有儿岁储,库 有九岁帛,百姓何所活,三边何所输?民散兵乱,职此由 地!而以百万构无用之观,受天下之怨,…惟陛下停二观 以须丰年,以所费之财给贫穷、填府库,则公主福无穷矣'。” 《旧唐书·光宗本纪》:“国家自天宝以来,中原宿兵 见在,军士可使者八十余万,其余浮为商贩,度为僧道,杂 人邑役,不归农桑者十有五六,则是天下常以三分劳筋苦 骨之人,奉七分坐衣待食之辈。” 《东观类记》:“武皇好长生久视之术。大中(唐宣宗 年号)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上始即位,道士赵归真等杖 之,罢望仙台院,大中八年,复命茸之。” 《阳唐书·李国祯传》:“广德(唐代宗年号)二年八 月,道土李国祯以道术见,因奏皇室仙系,宜修崇灵跡,请 22
于昭应县南三十里山顶置天华上宫、露台、天地婆父、三皇 道君、太古天皇、中古伏羲、娲皇等祠堂,并置扫洒宫户一 百户。又于县之东义扶谷故揪置龙堂,并许之。时岁饥荒, 人甚不安,昭应县令梁镇上表日:‘…且以我弊之余,当凶 荒之岁,丁北素出家入仕,羸老方飞刍鞔粟,令但供亿正事 已不堪命,更年走鬼道,何以聊生?…陛下今违神亭宵之 心,端人疲因之力,知是义何从而致其福战?…臣伏察此 弊,颇知其由,盖以道土李国祯等,动众则得人,兴工则获 利,祭祀则受昨,主执则弄权,是以鼓动禁中,荧惑天听, 输越险阻,负荷粢盛,以日系年,无时而息。曾不谓神功 力空止竭人膏血,以使人神胥怨,灾孽并生,罔上害人,左 道乱政,原情定罪,非杀而何?·” 《资治通鉴·后梁纪六》:“(赵王) 鎔晚年好事佛及 求仙,专讲佛经,受符篆,广斋醮,合炼仙丹,盛饰饲馆宇 于西山,每往逛之,登山临水,数月方归,将佐士卒陪从者 不下万人多往来供顿,军民皆苦之。” 《旧五代史·楷伪列传第二》:“仁恭(燕王刘守光之 父)啸傲蓟门,志意盈满,师道士王若讷,祈长生羽化之 道。幽州西有名山日大安山,仁恭乃于其上盛饰馆字,楷拟 宫掖,聚室女艳妇,穷极侈丽。又招聚缁黄,合仙丹,讲求 法要。又以墐泥作钱,令部内行使,尽敛铜钱于大安山巅, 凿穴以藏之,藏毕即杀石匠以灭其口。” 《资治通鉴·后唐纪六》:“闽王延钩好神仙之本,道 土陈守元、巫者徐彦林与盛韬共诱之作皇官,极土木之盛。” 《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闽王)昶亦好巫,拜 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而妖人林兴以 23
巫见幸,事无大小,兴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守元教昶起三 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 日焚龙脑、董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声不辍,云如 此可求大还丹。” 《燕翼冶谋录》·“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 条,虽居官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 日道士,不奉其教不诵其经,推假其冠服则日寄褐,皆游情 无业者,亦有凶岁无所寄食,假寄褐之名挈家以人者,大抵 主首之故亲也。太祖望帝(宋太祖)深疾之。” 《宋史·林灵素传》;“…每设大斋,辄费缗钱数 万,谓之千道会,……其徒美衣玉食,儿二万人,…宜和 初,都城暴水,遗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 挺将击之,走而免。为 《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十一月玉清昭应官成。 初议营功料功须十五年,修官使丁谓令以夜继昼,每绘一壁, 给二烛,故七年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制度宏成,屋字少 不中程式,虽金碧已其,刘承珪必令毁而更难,有司莫敢较 其费。” 《金史·章宗本纪》:“僧道以佛老营利,故务在庄 闳侈,起人施利自利;所以为观美也。” 《元史·宪宗本纪》:“(诏)僧道种田入租,贸易输税”, “申严…僧尼道士商税酒醋之禁”,“勅西京僧道也里可 温答失蛮等有家宝者与民一体输赋。” 《元史·成宗本纪》:“(元贞二年)诏江南道土贸易、 ·田者输田商税。” 《元史·泰定帝本纪》,“诸寺观田土,非宋旧制并累 24 a
朝所赐者,仍阳与民均役。” 《元史·顺帝本纪》:“命江浙拨赐僧道田还官征粮,以 备军储。” 《明史·张三丰传》:“永乐(明成祖年号)中…乃 命工部侍郎郸進、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 官观,费以百万计,赐名太和太岳山。” 《明史·邵元节传》:“岁给元节(道士)禄百石,以 校尉四干人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湖其租,又遣中使遼道 院于贵溪,赐名仙源宫。” 《明史·张正常传》:“然(张元吉)素凶顽,至管用 乘舆器服,坛易制书,夺良家子女,逼取人财物,家置狱, 前后杀四十余人,有一家三人者。事闻宪宗,然械元吉至 京,会百宫廷讯论死。” 《明史·王金传》:“一日帝于秘股扶乩,言服芝可延 年,使用采芝,天下四方来献者皆积苑中,中使窃出市人, 复进之,以邀赏金,厚结中使,得芝万本,聚为一山,号万 岁芝山。” 大量修建宫观殿堂,耗费社会财富,菠弊生民,道士亭 有免租、免赋税、免徭役的特权,成为社会特殊阶层影其它 还有大规模斋醮、聚金炼丹、献仙芝灵药、求神仙、制造 药、金银等,劳民伤财。这些,均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严重阻 碍作用,尤以唐武宗、宋真宗、宋徽宗、明世宗时期为突 出。历史事实,人所共知,历代有识之士,均曾对此有争 论。比如,道教势力过大,影响到皇家的权利,朗廷则要抑 道,仗制宫观规模、·数量及发放度牒的数量,有时也令其输 税、服役,因为这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增加兵员与劳动力。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