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的特质及其在社会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道教肇始于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传播太平之道,正武完 成于东汉顺帝时浦人张道陵在鹊鸣山创立天师道(五头米 道)。它主要的思想渊源,最古是殷商时代的鬼神崇拜,继 之是战国时期的神仙信仰及两汉的黄老道,是我国古代社会 宗教意识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古代社会传统的宗教意识“天 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及儒学读纬之说、墨家天志明 鬼、易学与阴阳五行说之变化论等神秘主义色彩较浓的思 想,都是道教建立教理教义的泉源。道教在成长过程中,还 吸取了巴夷少数民族的巫现之风、古医药学、养上学、原始 治炼学、民闻音乐、绘画雕刻以充实自己的教义。道教还依 据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伦理纲常,制定清规飛律,形成自己 筋宗教道德:仿效儒家礼法,制定了自己的斋礁仪式。 道教积累的经典、道书,超过万卷,仅一部明版《道藏》 使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内容包罗方象。南朝梁刘勰《灭怒 论》说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宋马端临《文 i
献通考》卷二“五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其实道教的 核心内容是神仙信仰,相信神仙、仙境的存在,相信凡人经 过修炼可以登仙境爾长生久视。道教宜称它最高的信仰是 “道”,这个“道”既有道家所说字宙本原的哲学含意,而 又另有它作为宗教实用的含意,有时谓为最高天袖“太上老 君”、“太上道君”、“元始天尊”等神灵,有时谓为生命 的要素、事物变化的基因、方术、道德观念等等,有着很强 的社会适应性。道教徒所追求的理想是两大境界是太平的 世俗世界,物丰人寿,国泰民安,一切皆极大公平,年是美妙 的仙境,与神相通,与道合一,长生久视,无穷幸福。道教 徒仰幕这两种境界,也深知到达是艰难的、遥远的、甚至是 不可捉摸的;但人们探索字宙奥秘的本性、求取生存的本性、 向往于美妙幻想境城的本性,使他们满杯激情去追求,去经 受磨炼。所以说道教徒的宗教态度既是务实的、实用主义 的,而又是充满美妙勾想的。 道教对人世与自然的态度很明显,对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主张谦让、和谐、公平,希望没有战年、瘟疫、饥 荒、动乱,对自然侧主张斗争以谋生存。它崇拜有很多很 多的神、仙、鬼,不属于那种只热中于祈求唯一天神来拯救 世人的宗教。它的原始教义也不诱导人们从宗教的幻想中逃 避现实世界,它是欲借神仙的权威与风范,以道功道术为手 段来追求老福,控制与调节宇宙万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使 之永远和谐的宗教。道教与道家、儒学、佛教有明显不同, 道家主张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而道教在其丹道理论中则主 张逆自然,反其道而行之,达到归真返朴,与道合一,与天 地同造化。儒学虽亦倡格物致知,然其所弹精致意者,实仅 2
伦组纲常,重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道教则 分重物,重自然,注重古科技,重道术,重实验红证。佛 教虽亦得修持,但较重义理,重心性,重出世;而道教则较 为轻心性而重形体,经义理而重道术,重人世而轻出世。再 者佛、道尚有夷夏文化传统:之差异。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先 生认为道教“其中固有怪诞不经之说,而尚能注意人与物之 关系,较之佛教,实为近于常识人情之宗教。”(《金明馆丛 稿初编·天师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在社会活中,道数不仅仅是以意识形态而存在,而是 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围绕宇宙本原、神与人的关 系、形与神的关系、仙境与阴朝、善与恶、因果报应、神的 灵验等命题,在道功、道术、道仪等多方而论证道教的真理 性。道秘关键是用宗教观点论证“道”是宁宙本原,有巨大的能 量和无上的权威,“道”决定宇宙的一切影人得到了“道” 也就可以自己主幸自己。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它始终是不脱离社会、不脱离人群的,它对人们宇宙观、人生 观、思想情感发生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教徒因共同的信仰、 共同的心理和情感,自然会凝浆为一种社会组织实体,由松 散的联络衡结成为有严密组织系统、有自己严格纪律的教派 或统一的教会团体。从而产生教职人员、教阶体制、共同的 规范,行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共同的命运与荣辱感, 多方匠与社会活发业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多方而影响社 会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一股不可低估的宗教集团 势力。比如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师道、楼观道、帛家道、 李家道、南天师道、北天师道、茅山道、全真道、真人道、 太一道、正乙道等的二十四治及各派教会、丛林、宫观等, 3
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发生过巨大影响。因此, 道教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 生活中的一大社会问题,并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4
二、道教与封建社会的政治 宗教与政治发生关系,其思想根源在于古人对神与人的美 系的认识,认为宇宙存在神,神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主¥宇 宙一切的权戚。这样,人就必须服从神而俯首贴耳地听其主 宰,神和人是主辛者与被主宰的关系。人类进人阶级社会后 产生了人为宗教,而人为的宗教总是以维护统治者的权力为 首要任务的。世俗的有势力者要夺取政权以及统治者要吼固 政权,都必须造成有“神权”为其后盾的舆论,或托谶言神 示,或自称为天神的儿子,使自己与虚幻的神权发生密切的 关联,似乎是天神给予了他统治和支配众人的权力,即所谓 “君权神授”。俨然形成谁不拥护他,就是不崇敬天神,谁 敢反对他,也就是反对天神,那就会遭受无可逃避的神谴。 神和人的这种关系,归根到底在社会体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 治阶级的政治关系。神权与政权融为一体,神权梗巩固了这 种政治统治。这是宗教为封建政权服务的最大的“功绩”。 但是,在历史上也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情况,即神权并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