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0.07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崤函(yao)庠序(xang)不积跬步(ku)买椟还珠(du) B.棘矜(qin)万乘( sheng)比权量力(ling)一暴十寒(pu) C.逡巡(qn)靛青(dan)锲而不舍(qe) 饿殍遍野(fu) D.孝悌(d)句读(dou)一夫作难(nain)祸起萧墙(xiao)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诫披肝沥胆徇私舞敝莫逆之交 渎职文过饰非责无旁贷招然若揭 C.付度荒诞不经牵强附会栉风沐雨 D.荼毒满目疮痍沤心沥血轻歌慢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普通中学近日己 为我市的重点中学 [2]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解决的严重 问题。 [3]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进升急需固然 B.晋升亟待当然 C.晋升亟待固然 D.进升急需当然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 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D.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 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 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2009-2010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2010.07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崤.函(yáo) 庠.序(xiáng) 不积跬.步(kuǐ) 买椟.还珠(dú) B.棘矜.(qín) 万乘.(shèng) 比权量.力(liàng) 一暴.十寒(pù) C.逡.巡(qūn) 靛.青(diàn) 锲.而不舍(qiè) 饿殍.遍野(fú) D.孝悌.(dì) 句读.(dòu) 一夫作难.(nàn) 祸起萧.墙(xiāo)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告诫 披肝沥胆 徇私舞敝 莫逆之交 B.渎职 文过饰非 责无旁贷 招然若揭 C.忖度 荒诞不经 牵强附会 栉风沐雨 D.荼毒 满目疮痍 沤心沥血 轻歌慢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普通中学近日已 为我市的重点中学。 [2]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 解决的严重 问题。 [3]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进升 急需 固然 B.晋升 亟待 当然 C.晋升 亟待 固然 D.进升 急需 当然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 ....,其 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了。 D.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 ....,令读者叹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 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 27 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 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 美元以上 、古诗文鉴赏。(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祖逖字土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 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 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 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 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 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 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 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干 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淸中原 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节选《晋书·祖逖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辟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迎接 D.中流击楫而誓曰 楫:船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B.此非恶声也 是社稷之臣也 C.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请以战喻 D.诸兄每忧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 290 美元以上。 二、古诗文鉴赏。(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8 分)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 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 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 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 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 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 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 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 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 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节选《晋书·祖逖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辟.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中流击楫.而誓曰 楫:船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B.此非恶声也. 是社稷之臣也. C.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请以.战喻 D.诸兄每忧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 )(3 分) 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②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 ③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 ④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⑤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⑥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 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 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 自己招募士兵。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译: (2)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译 ll、用“P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伯乐一过翼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 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日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 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 (选自韩愈《送温处土赴河阳军序》) (二)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晩,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 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每空1分,共6
②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 ③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 ④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⑤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⑥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 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 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 自己招募士兵。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 分)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 分) 伯 乐 一 过 冀 北 之 野 而 马 群 遂 空 夫 冀 北 马 多 天 下 伯 乐 虽 善 知 马 安 能 空 其 群 邪 解 之 者 曰 吾 所 谓 空 非 无 马 也 无 良 马 也 伯 乐 知 马 遇 其 良 辄 取 之 群 无 留 良 焉 苟 无 良 虽 谓 无 马 不 为 虚 语 也。 (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二)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 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作答,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每空 1 分,共 6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安之。(《季氏将伐 颛臾》)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寡人之于 国》)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劝 学》)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4-17题。(共13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 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 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 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 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 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 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 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 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 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 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 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 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
分) ①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则安之。(《季氏将伐 颛臾》) ②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寡人之于 国》) ③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劝 学》) ④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师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14-17 题。(共 13 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 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 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 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 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 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 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 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 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 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 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 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 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
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 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 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 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 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 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 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 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 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 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2003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 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1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16、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4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15分) 雅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问中过秀才。 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盜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 拔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 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
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 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 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 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 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 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 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 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 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 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 2003 年 11 月 26 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 )( )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 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15、结合全文分析 ......,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 分) 答: 16、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4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15 分)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问中过秀才。 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 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 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