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题型二 景物形象鉴赏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 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上面 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 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 人的艺术境界。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 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 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 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 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返回 景物形象鉴赏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 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上面 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 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 人的艺术境界。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 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 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 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 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返回 (一)画面描述题 r-常见设问 1.(2017天津高考)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2015天津高考)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3.(2015安徽高考)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 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返回 1.(2017·天津高考)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2015·天津高考)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3.(2015·安徽高考)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 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常见设问] (一)画面描述题
返回 [解题方略] 1.画面描述“3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 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 概括画面特点」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步:描绘画面/描绘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B 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具体描绘诗歌中展 现的图景画面内容 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步: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 分析作者的思想 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 情感 为什么“感伤”。 说明:第三步根据题千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返回 [解题方略] 1.画面描述“3步骤
返回 2.记牢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 类型 术语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返回 2.记牢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 类 型 术 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返回 [应用体验] 3.(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返回 [应用体验] 3.(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